第三瞳易经详解系列内容第122篇。
接着上一篇的内容,来看巽卦的爻辞。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进退”表示犹豫。巽卦讲的是申命,但初六还没从旅卦的失势中缓过来,对即将要做的事不托底,犹疑不定。“利武人之贞”,很明显这是劝进、劝动。与武人相对的是文人,以属性来讲,前者是阳后者是阴、前者是刚后者是柔。巽卦不是巽入吗?不是要用柔吗?怎么会劝他用阳、用刚呢?学易不可呆板,唯变所适。巽卦在旅卦之后,旅卦上爻“鸟焚其巢”,家都没了,还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吗?既然没有,那还怕什么,干就完了。脑袋掉了不过碗大个疤,这种气魄就叫“武人之贞”,“利”是说利于这么做、是说这么做可以正当获利。
巽卦要用柔没错,前提是得躬身入局、得在路上,如果不入局,谈什么都没有基础。类似的励志故事很多,某某穷途末路一无所有了,失时失势失位,而后靠着自己的韧劲东山再起,这是典型的旅巽两卦的应用场景。
初六阴居阳位,缺了健行不止的气势,这是受打击后的人之常情,所以爻辞这才劝进。初爻是巽之始,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后续局面没法展开。初六爻变是小畜卦,小畜讲的是在密云不雨的状况下以小博大的智慧,无论如何都得迈出去,否则雨是降不下来的,雨代表资源。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最易对自己的志向产生动摇和怀疑,就叫“志疑”。疑心是会生暗鬼的,这一关过不了就成不了事。“利武人之贞,志治也。”武人是对志疑这种状况开的药方,什么都没了,还顾前顾后的干嘛呢?“志治也”,用武人的气魄对症下药,把志疑的这个病治好,志向坚定,就可以重新前行。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二做得很好。“巽在床下”,“在...之下”表示谦卑,以巽卦来讲,九二的表现近乎完美,低调得不成样子,都钻到床底下去了。“用”是施用,也可以解释为效法。“史巫”指祝史和巫觋[xí],祝史是主司祭祀的官员,巫觋也就是巫师,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纷”表示繁多;“若”是副词,意为“像...的样子”。“用史巫纷若”,不止吉,还无咎。这是爻辞的基本含义,在讲什么呢?
“床”除了指休息的工具,还是权位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也叫“坐床”,床和榻在古代的区分不是那么明显。现在在影视剧里还能看到这样的镜头,皇帝上朝或者出行,是用床榻抬的。床上为君,床下为臣,“巽在床下”可以理解为九二谨守为人臣子的本分。
“用史巫纷若,吉,无咎。”是说效法祝史、巫觋,以虔诚卑恭之心事事,可获纷多之吉,并且无咎——没有后遗症。祝史拆开来看,指祝官与史官,祝官是主祭祀祝祷的官员;史官的职责是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巫觋是斋肃事神明的人。祝官、史官、巫觋,三者有虔诚卑恭的共性。这是第一种解释。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第二种解释。“史”跟“巫”,是古代君主的重要幕僚,“史”是史官,“巫”是巫师。“史”是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的,“巫”对应的是卜筮,也就是预测未来。现在碰到问题了,过去有没有案例?历史上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这是“史”的功能与实用主义。所以唐太宗才会发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的感慨,以史为镜,确实可以知兴替。现在发生的状况历史上基本都出现过,读史是增智最快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巫”也是一样,过去搞明白了,但对未来没把握,用卜筮可以辅助决策者的判断,这也是《易》的功能之一。
“史”跟“巫”贯穿了过去未来,“用史巫”的智慧处事则吉、则无咎。爻辞相当于给九二提了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巽卦需要修习的基本功。过去的事清楚,未来的事也明白,那还会有什么问题呢?想出问题都难。
九二爻变是渐卦,渐卦讲循序渐进,不要急慢慢深入着做,时间到了机缘自来。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九二居下卦之中,懂得持中之道,结果很好。
这一爻其实还有一种解释,是被采用得比较多的,我也摆出来供大家参考,出自王弼的注。
处巽之中,既在下位,而复以阳居阴,卑巽之甚,故曰:“巽在床下”也。卑甚失正,则入于咎过矣。能以居中而施至卑于神祗,而不用之于威势,则乃至于纷若之吉,而亡其过矣。故曰“用史巫纷若,吉,无咎”也。
王弼对“巽在床下”给的是否定意见,他认为九二卑巽过甚,卑到都失正了,原本应该是有咎的。但因为九二能施至卑于神祗——在神祇面前也把姿态摆得很低,反而获得了纷若之吉,咎过也因此消亡,最终无咎。这种解释下的“吉,无咎”,有那么点歪打正着的意味。有没有道理呢?确实有这样的情况。比如一个谦卑巽下的人,其实在某些情况下他不必如此的,过于巽下别人会觉得你好欺负,但九二不管这些,在任何情况下都如此,虽然可能会有些小毛病,最终也可以获吉去咎。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频”有解释为频繁的,也有解释为“频蹙”的,我个人倾向后者。“频”通“颦”,是皱眉的意思,形容忧愁。“频巽”是说九三遇到瓶颈了。《说卦传》讲“巽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九三搞了半天还在下卦,无法突破,也没有达到“近利市三倍”,急了,就叫“躁”。巽为木,树木长成后拿到市场上出售能得三倍的利,这是很自然的利。巽为风,除了春风拂面之外还有暴风骤雨,不要只看到风温顺的一面而忽视了狂躁的一面,“究”是较真,风较起真来,可变龙卷风,就叫“躁”。不要觉得老实人好欺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这是“躁卦”给我们的启示。
九三在下卦的顶点,他学了很久,做了很多事,但巽了半天还是没有脱胎换骨,于是失去耐心,开始变得焦躁不安,就叫“频巽”。“吝”代表心态格局变窄了。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人一旦志穷,神仙也没有办法。初爻“志疑”,用“武人之贞”治好了。二爻以虔诚卑恭之心事事,也没有问题。到了第三爻他就在想,我自己也当位啊,也到了最高点啊,怎么还没成呢?巽卦讲“重巽以申命”,重是一遍遍地做,也是重卦相重,下卦的高点不是终点,得进入上卦之后才能落实申命的作为。
破晓前夕
九三爻变是风水涣卦,涣卦讲的是散的智慧,并非不好。不过在这个关键时期千万不要散,只要过了这一关,到上卦就可以有为了。事情最难的时候往往是破局的前夕。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六四突破了“频巽”的瓶颈。“悔亡”是悔恨消亡,而且丰收有获。“田获三品”,“田”是畋,“获”是猎获,“三品”是三种不同作用的猎获。《礼记·王制》记载:“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如果没有特别大的事情发生,天子和诸侯一年打三次猎(春、秋、冬三季,夏季不打猎),猎获的物品制成干肉分三份。第一份用作祭品,叫“乾豆”;第二份用作招待宾客,也就是分给大家;还有一份放君主的厨房里,归他自己。
六四下面是阳爻,跟九三的关系是阴乘阳柔乘刚,这个就叫“悔”,但同时他跟九五的关系是阴承阳柔承刚,承接的承,故“悔亡”。六四已经取得了上面的信任,积累了很多资源,就叫“田获三品”,相当于是一方诸侯了,因为只有天子和诸侯才可以“岁三田”。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田猎有获,以喻行命有功,巽卦到六四爻,真正进入了“重巽以申命”的新阶段。六四爻变是充满机缘的天风姤卦,还差一步就可以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这一步就是“有陨自天”的机缘。这个机缘怎么来呢?会有吗?有的。核心在“田获三品”。
“田获三品”的本质是全方位地经营与分享。一品用作祭祀,二品赏赐部属,三品留以备荒,上下都打点到了,也给自己留了底牌。你为大家考虑,大家自然会为你着想,结善缘得善果,在这种状况下,机缘自来。“姤之时义大矣哉”,不必急,等着就是了。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贞吉悔亡”的意思是“贞,则吉、则悔亡;不贞,则不吉、则悔不亡”,连带后面的“无不利”,都是以“贞”为先决条件的。卦爻辞凡是出现贞的地方都得注意,往往意味着最易不贞,所以才需要刻意强调,贞是内心的持、是动词、是需要守贞才能达到的,并不是结果。
“无初有终”,“初”为始,“无初”就是无形无相,好像没有一样。实际有没有呢?当然有。真正的聪明人做事都很低调,不到成功前绝不冒头,甚至成功了也不冒头。因为一旦冒头就意味着成为新的被打击对象。以“无初”的智慧处事,到既成事实的时候谁也挡不住,就叫“有终”,这是“巽入”的终极密码。
“先庚三日,后庚三日”是具体的做事方法,照这么去做,“吉”。庚是十天干之一,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庚排在第七个。“先庚三日”,庚日前三天,“后庚三日”,庚日后三天,加上庚日这一天,是七天。九五爻变是蛊卦,蛊卦“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还是七。七,是个很神奇的数字。天有七星、人有七窍、色有七彩、乐有七律、等等,都是七。以《易经》来讲,每卦六爻,逢七必变,七代表一个新局面的开启。
蛊革巽三个卦都是讲变,也都出现了七的概念,本质是说,要想求变非得经过那个质变前的努力的过程不可。巽卦从“无初”开始,经过不显山不露水的经营,最后获得了成功。“庚”还有一个意思是“更”,代表变更、变化,庚变是不易察觉的,等到察觉的时候已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了,这是巽入和顺入的功夫。
“先庚三日”是事前布局,“后庚三日”是事后观测、修正。立一个目标在这,今天总结昨天,看昨天做的事对目标有没有帮助,今天思考明天,思考明天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拉近与目标的距离,如此日复一日,就完成了变的过程。
人跟人之间最易相互攀比,这是很不理智也不成熟的行为。因为每个人的认知、经历、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比,有一个前提是起点一致。比方说体育竞赛,一个人在起点,一个人接近终点,两个人比跑步,这怎么比呢?没有可比性。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己跟自己比,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比有没有进步,今天的自己跟明天的自己比距离目标还有多远,这也是“先庚三日,后庚三日”的应用。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一般来讲,卦爻辞里出现当位当中的爻,都是用“中正”来形容的,这里用的却是“正中”,有什么区别吗?区别在着重点不同。“中正”的重点在中,持中为正。“正中”的重点在正,贞者,正也。“位正中”是说九五的位子来得正、来得贞,并且还当位居中,自然就吉了。
到九五爻,巽卦完成了“申命”的过程。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床”代表权位,九二和上九都是“巽在床下”,区别在于前者是谦逊守本分,后者是失位了。成功非常不易,失败很容易,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葬送掉辛苦营建的大好局面。“丧其资斧”,“资”是资金,也指资源,“斧”是斧子,代表武力,钱没了权也没了。“贞凶”,不能理解成“守贞则凶”,应该理解为“守贞以防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上穷”是说上九走到头了,走到头有两个意思:一是“巽在床下”走到头了,二是巽卦走到头了。“丧其资斧,正乎凶也”,“丧其资斧”不正是凶的表现吗?
上九爻有个地方不太好理解。按通例,上九是亢龙有悔的位置,应该用柔,不该用刚。可爻辞却是在批判上九过于谦逊,你都在最上位了,还“巽在床下”,谦逊到床底下去干什么呢?应该当仁不让、应该舍我其谁,否则也不至于“丧其资斧”,什么都没了。这个地方一定要跟通例区分开来理解,这是在巽卦,巽卦讲的是改革,改革最忌的是失位。
历史上的赵武灵王跟上九爻很像。巽卦的核心是“申命行事”,这在九五已经达成了。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一下子拉升了赵国的整体战力,个人威望也达到了鼎盛,可他居然在壮年退位了,以至于最后因为两个儿子的征伐被饿死在沙丘。他如果不退,什么事都没有。
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就是巽入的改革。中国古人的服饰穿着有一套很细的礼仪制度规定,总体来说是峨冠博带,就是带着高帽子穿着宽衣长袖,这种着装好看是好看,但穿起来很麻烦,尤其在打仗的时候是十分不便的。赵武灵王嬴姓,赵氏,名雍,后世称呼他为赵雍。赵雍看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从军队开始要求大家穿着戎狄胡人的服饰,并在马上练习射箭,最终推广到了全国。在此之前“胡服”和“骑射”是游牧民族的标配,中原地区采用的是“步射”。
“胡服”总体来说衣短袖窄,穿起来很利于行动,“骑射”只要准头足,肯定比“步射”的威胁来得大。就这么一项改革措施,大大提升了赵国的整体战力,为国家的稳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刚开始推行的时候大家都看不懂,国内也有好多人反对,等大家看懂的时候国内反对的声音也压下去了,国力已经提上来了,这就是巽入的功夫,巽入也包含了那种从不起眼的地方着手的改革。
既然已经巽入成功了,为什么要退呢?但凡改革,无论是哪一种,无论是蛊卦革卦还是巽卦,最重要的是把位子坐稳,没有这个就没有改革的基础。爻辞讲“贞凶”,上九最大的贞是守住位子,而不是退下来、也不是被人逼下来。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也是这样,他在楚悼王去世后前往吊唁的过程中被楚国人射杀了,变法就这么宣告破产,吴起变法那是蛊卦,道理是一样的。
上九爻变是井卦,井卦讲“劳民劝相”,就是劝导大家勤奋劳作互相帮助把井的功能开发出来,而不是放、更不是退。井卦在困卦之后,讲的是在困局中的创新。巽卦九五已经走出创新的路子了,上九得坚守夯实住,不要轻易退下来。
巽卦先分析到这,下一篇是兑卦。
往期内容,欢迎点击头像,到个人主页查看。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