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年
“过了腊八过小年,小年几天便新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
就是中国民间的“小年”了!
小年,中国传统节日,也称“交年节”、“灶神节”、“祭灶节”等。小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扫尘、祭灶等。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俗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中国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
小年到也就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小 年 传 说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各 地 差 异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定在腊月二十五。
南京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赛过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元宵节成了小年。
而江浙沪部分地区把“腊月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区把正月初一作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习俗虽有差别,但人们都有着辞旧迎新的美好心愿。
小年旺运习俗
1. 祭灶王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祭灶时,还要把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2. 扫尘土
过了腊月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小年这天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3. 吃灶糖
灶糖,外面有一层芝麻,里边是用麦芽糖凝固而成的。有一个传说是,“小年”是上古神兽“年”的伙伴,喜吃灶糖,于是人们为了“小年”和灶王爷能“上天言好事”,就形成了中国人过小年吃灶糖的民俗。
小年离大年只剩不到十天,人们已经开始提前备年货。很多东西比如食物和饮品都是要小年开始备货的。
农村的年货相对简单,杀猪灌肠就可以搞定,当然这些活也不是说一天就能干完,所以从小年开始就得着手准备。
小年风俗禁忌
民间认为,小年有八大禁忌需要遵守,以图个吉利吉祥平平安安过大年。
1. 女不祭灶
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意思是男人在中秋的时候不能出门赏月,而女人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不要参与祭灶。
2. 祭灶全家到
民间俗语说:“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意思是出门在外的人,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要回到家中,准备祭灶过年。
3. 小年忌杀生
腊月二十三这天是传统小年,有部分农村地方禁忌,小年这天不要杀生,不要屠宰,动物也是生灵,别在小年里动了煞气。
4. 馒头不送人
小年里蒸的馒头不要送人,民间认为,小年蒸的馒头是祭天祭祖用的,不适宜送人。
5. 小年忌捣蒜
地方风俗禁忌,小年里不要捣蒜,据老辈人讲,如果小年里捣蒜,会将新年里的运气捣跑了。
6. 小年不借东西
在有些地方农村,忌讳小年这天别人来借东西,也忌讳去别人家借东西,因为小年和大年初一一样重要,借与被借,都有不好的寓意。
7. 小年忌讳讨债
民间认为,小年这天不能讨债,否则就有一年里天天都在讨债的路上的寓意。
8. 小年禁忌赊欠
民间认为,小年出门买东西不能赊欠,也不要赊欠给别人,意思有小年赊欠一天欠一年的寓意。
来源:承易通学堂
主编:晓光
编辑:豆豆
联 系 方 式:158-4318-8888(微信)
联 系 方 式:199-9718-7580(微信)
普通稿邮箱:xiaozuojia2022@163.com
声明: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