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从客观上看,这个状态下的人是处于闭眼状态,所以是完全感知不到真实的外部环境的。
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主观上会认为梦里想象的世界,就是眼前能看到的“真实环境”。
而眼睛快速转动,其本质就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即内在思维表征和眼球的肌肉组织是深度绑定的。
这意思是说:当人在想某些事情时,眼珠子就会自动、本能的无规则转动,从外部寻找类似的视觉信息,进行比对、识别。
所以,人类做的清醒梦,能被记住的梦,通常只存在于快速眼动状态。
因为在这个状态下证明了,人意识的存在,以及眼球肌肉组织处于被激活状态。
这才是清醒梦,以及这个阶段下梦能被人记住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推知,人的意识、注意力是和各种感知器官高度绑定的,只有当人无法正常感知外部环境时,意识才会完全等同于脑内记忆的重新构建,即做清醒梦,能被记住的梦。
什么是思辨、意识、思维?
答:把脑子里回忆的内容和眼前能看到的外部信息进行比对、识别。
而身体的其他部位和肌肉组织没动,是因为脑干的控制,让大脑发出来的电信号无法被其他器官所接收。
由此可推知,人在清醒状态和睡眠状态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脑干这个总阀门上。
也就是说,清醒时的神经运作方式和做梦时是一样的,都是大脑指挥眼睛转动,来感知周围环境。
而这种电信号自大脑到眼珠子的发送方向,就是所谓的有意识行为,内部所想决定外部所见。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光是研究快速眼动时眼珠子运动的轨迹是毫无意义,因为眼珠子的运动是由脑内表征所决定的。
(即因为人无法在梦中区分是醒着还是在做梦,那么他的眼珠子就会像醒着那样去观察外部环境,也就是说眼睛其实是在看梦中的画面。)
反之,外部所见形成内部所想,就是无意识行为,也不会留下什么深刻的记忆、印象。
所以,大多数人死记硬背,容易忘,其根本原因就是看的多,想的少,重构成自己记忆、心声、评语的部分少之又少。
这就是为什么有老话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原因,就在于使用声带复述相同内容,是达不到大脑记住关联信息的效果的。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