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经常做梦吗?
也会在醒来后,在百度上搜索梦的含义吗?
也有人会觉得,“周公解梦”不过是一种迷信。
而事实上,释梦并非没有依据的。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说:“梦的解释是通向理解心灵的潜意识活动的皇家大道。”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周公解梦》,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在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之上的。
关于睡眠与做梦,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所未知的,而人类却在不断探寻它的奥秘。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每个人几乎每次睡觉时都会做梦,每晚总共大约做梦两个小时。然而,95%的梦在醒来后,很快就被我们遗忘了。
我们什么时候会做梦?
国际睡眠医学将睡眠阶段分为五期:入睡期、浅睡期、熟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动期。
阶段1至阶段4统称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non-REM)。
阶段5则是与梦境息息相关的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简称REM)阶段。
1. 入睡期
阶段1常出现在睡眠伊始和夜间短暂苏醒后。
此时脑波开始变化,频率渐缓,振幅渐小,快慢混合,以每秒4-7周的频率为主。
2. 浅睡期
阶段2开始正式睡眠,属于浅睡阶段。
此时脑波电压较低,中间会插入短串的每秒12-14周的睡眠梭形波和K复合波。
3. 熟睡期和深睡期
阶段3和阶段4是沉睡阶段,人们在这一阶段不易被叫醒。
在这一睡眠阶段,人脑会出现叫做δ波的高电压波,超过50微伏,频率只有每秒1~2周,但振幅增加较大,呈现变化缓慢的曲线。
4. 快速眼动期
在阶段5,人脑会呈现快频低压电波,类似清醒时脑波。
人们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脑血流及耗氧量均增加。
梦可以发生在睡眠的任何阶段,但在REM睡眠期间发生的往往是最频繁和最生动的,也最容易在清醒时回忆起来。
我们该如何解读梦境呢?
释梦这个话题多年来一直很受关注,许多哲学家、心理学家们都曾对梦境提出过自己的解读。
弗洛伊德主张梦代表无意识的欲望、思想、愿望和动机。
叔本华认为,任何一个人在梦中的所作所为与他的性格完全相符。
康德则认为梦的存在是为了向我们揭露隐藏的本性。
荣格也认为梦没有伪装,也没有歪曲与掩饰,它们总是在尽力表达其本身的意义。
许多现代心理学家则认为梦更多受生物因素影响,甚至会受到睡眠姿势的影响。精神分析学家认为,通过释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想法。
了解梦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方式,提高个人洞察力。
那么,我们经常做的那些梦,有着怎样的隐藏含义呢?
1. 关于坠落的梦
梦见从高处坠落是很常见的。而关于坠落的梦想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跌倒往往表示需要让自己走得更远,更享受生活。”
根据一些梦境解释和研究,坠落的梦境表明:我们生活中的某些事情进展不顺利——
这可能是我们工作或感情生活上的失利。
而这往往表明我们需要重新考虑一个选择,或者在生活的某个领域寻找新的方向。2. 梦见被追赶
许多人经历过这种类型的梦,而这类的梦境可能是可怕的,被人追杀、逃跑等等。
被人追赶的梦又反映了什么呢?
解梦者认为,这样的梦意味着你在日常生活中试图避免某些事情,可能表示自己希望摆脱某些恐惧或欲望。
比如,被动物追赶可能表明你在躲避自己的愤怒、激情等感受;
被神秘的、未知的人物追赶,可能代表童年经历或过去的创伤;
梦见被异性追赶,则可能意味着我们害怕爱情,或被过去的关系困扰。3. 梦见掉牙
掉牙,也是许多人会梦到的情景。
那么,梦见牙齿掉了,又代表什么呢?
牙齿的本质是咬穿、切割、撕裂和研磨的能力,而牙齿掉了,意味着我们失去个人力量,失去自信、决断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而具体的情形可能是多样的。
比如,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担心自己外表的吸引力不足,也可能是担心自己的沟通能力不强,或是担心自己说了一些令人尴尬的话语等等。4. 梦见考试
一些对于梦境的调研还发现,梦到考试也很常见。
《梦的隐藏意义》一书写道:在梦中参加考试,可能揭示出对失败的潜在恐惧。
这是因为考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段压力很大的经历,在这种经历中,我们不得不直面自己的缺点。
而梦到考试不及格、考试迟到或毫无准备,则表明我们可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还没有做好准备。
5. 关于飞行的梦
许多人还曾经历过关于飞行的梦。飞翔的梦可以是令人兴奋的、自由与解放的,但它们有时也会令人可怕。
《梦想词典》一书中写道:关于飞行的梦通常代表两个截然不同的方面。
一方面,它们代表着自由和独立的感觉。
另一方面,它们也可能传达我们内心对于逃离或逃避现实生活的渴望,尤其是摆脱社会规范和约束的方面。然而尽管从《周公解梦》到弗洛伊德,古今中外许多人都在探寻梦境的奥秘,我们依然无法肯定释梦的准确性。
因为梦既是个人的,也是主观的——相似的梦境,对于两个不同的人而言,意义往往就是不同的。
另一方面,梦的解释是建立在我们自身的基础上的。
若感兴趣,不妨试着通过自己阅读书籍来释梦,在这一过程中,或许我们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