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指伏羲先天八卦和六十四卦,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都属于易经的降维演化应用。由于,连山易和归藏易失传,作为儒家四书五经的代表之作,周易不仅成为官考学问,同时,也被大众广泛流出,不明就里之中,周易成为易经的代名词,多少有些名不副实。
易经是伏羲观察自然现象的总结,抛开是否受到河图洛书启发不谈,易经绝对符合老子道德经“道法自然”思想,属于朴素的自然思维模式。当伏羲画出先天八卦,就是由现实具体向符号抽象的转化,本质上,这是从高维自然降维到低维人文,但仍然属于西方哲学“整体论”范畴。老子道德经说“大象无形”,易经八卦能画出来就是“有形”,只不过这个“形”比较“大”,即中国传统文化的三材“天地人”。从逻辑角度,内涵越大外延越大,因此,宇宙可以用“天地人”代表。
当周易用人间事情描述易经外延的时候,肯定已经不能表现更多宇宙的内涵。远古周朝的事情离不开地理、历史、政务、战争和农耕等,卦辞爻辞又都是用晦涩古文书写,一百年前,中国已经进入现代语言时代,现代人对远古事物基本处于一窍不通,让人怎么去学?
领悟易经要旨是“理象数变通”,必须按照此顺序学习。如果仅仅学习实践案例或成熟知识,那就是读死书,永远连易经的门都摸不到。
一般来讲,易经最大的理是三易,即:不易、简易、变易,这是最流行和普遍的认知,而易与象是什么关系,就很少人能明白了。久易思维认为,伏羲先天八卦的象是一个抽象的米字圆。
易经四易先天八卦结构图
三易对应“天地人”,“不易”对天,能量属性;“简易”对地,空间属性;“变易”对人,时间和物质属性,第四易是“交易”,“交易”对一竖业,事业契约的本质是交易,人类正是通过交易活动赖以生存,这是自古及今的道理,人生最终所得必然来自契约回报。
“米”字圆就是高度抽象的文字“王”,上半个圆弧“天”代表王的上一横,下半个圆弧“地”代表王的下一横,中间的“人”代表王的中一横,事业(契约)代表王字的一竖,这个结构化王字代表高维的王道思维。
基于米字圆结构,伏羲定义了八卦,之后扩展为六十四卦,所有卦都是具有相应的自然属性,伏羲领悟定义了它们的特性,但它们永远不能等同于自然事物,而类比却是周易最典型的思维方式,这属于还原论思想。任何物种有其相似性,但永远都有其成为该物种的独特性,这属于比较复杂和难以操作的方法,盲目类比,不仅毫无意义,可能还会“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不要把易经或西方某些学问想得太高深复杂,学问的本质是认知、适应和改变环境,脱离环境,学问的价值必然会降低。当今之世,应当领悟人类所传承的文明文化,但更要用科学已验证的理论和知识,去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文化记忆,这样,人类才可能持续迭代进步。
本文重点讲述了易经的理在何处。顺带说一句,久易思维认为,道德经是老子基于归藏易对周易的批判,道德经八十一章与周易六十四卦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这部分不在此赘述,以后再专题介绍。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