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即将过去,但世界卫生组织悲观地说,今年原定在2023年前就应该完成的一个小目标,已经变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这份题为《2023年倒计时:世卫组织2022年全球反式脂肪消除情况报告》的报告称,尽管已有43个国家(至2022年底)现已实施针对食品中反式脂肪的最佳实践政策,使全球28亿人受到保护, 但全球仍有数十亿人面临反式脂肪对健康造成破坏性影响的风险。2023年彻底消除反式脂肪的全球目标目前仍无法实现。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提出,仅因反式脂肪的超量摄入,便导致全球每年有50多万人因冠心病死亡。
所谓反式脂肪是指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脂肪,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有一部份是天然的,但这是极微量的,可能忽略不计,我们真正禁止是因为添加氢化油而产生的工业反式脂肪酸。
氢化油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这可以使得食品的外观和口感都能得到显著改善,保存时间也较长,于得被食品厂家所青睐,而无视它为消费者带来的健康隐患。
反式脂肪经常披着“马甲”出现在食品营养标签中,若营养成分表或配料表中含有“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精炼植物油”“精炼植脂末”“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奶精”“植脂末”“代可可脂”等字样,则大概率含有反式脂肪。
正是基于反式脂肪对人体的危害以及现实中的滥用,世卫组织呼吁在2023年彻底实现在全球的食物生产中消除工业反式脂肪。
截止目前,响应世卫组织号召的国家已经有48个,包括:奥地利、孟加拉国、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智利、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印度、爱尔兰、意大利、拉脱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阿曼、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泰国、土耳其、英国、美国、乌拉圭、埃及、墨西哥、菲律宾、乌克兰。
这48个国家必须以立法形式,强制性限制所有食品中的工业生产反式脂肪占油和脂肪比例不得超过2%,或者禁止部分氢化油。
目前,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在2023年12月起,禁止使用部分氢化油。
但一定有朋友发问,为什么这48个国家里没有中国?
据专家解释,这主要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与西方人不同,我们摄取反式脂肪的量很低。
自2011年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了“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项目,两年来调查了我国5个大城市(北京、西安、成都、上海、广州)的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以及北京、广州3岁及以上人群含反式脂肪酸食物的消费状况。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比重仅为0.16%。即使在北京、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该比重也仅为0.34%,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也显著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事实上,日本、韩国这些与我们饮食相近的亚洲国家也不在其中。
同时,我国也对两种产品明确制定反式脂肪酸的限量,分别是婴幼儿配方奶的3%(且生产中不准使用氢化油),和调和油的2%。其他食品则要求在营养成分表中标出反式脂肪酸含量。
可以说, 我国虽没有成为这48个国家里的一员,但现实中也在扎扎实实地做着减少食品中反式脂肪的工作。
今天我们为大家推荐两款食品,一款是食用油,真正蕴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无疑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食用油。
各种油里,哪种反式脂肪酸最低呢?
2022年底,云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对市场上畅销的食用油进行了检测,报告 原文《云南省消费者协会开展2022食用油比较试验》。
本次比较试验综合考虑国家强制性标准、常见问题和特征指标等制定了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溶剂残留量、特丁基对苯二酚、乙基麦芽酚、脂肪酸组成等检验标准。
抽样进行比较试验的样品主要涵盖市面上常见的10种食用植物油10个种类共59批次,包括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山茶油、亚麻籽油、稻米油、核桃油;在品牌方面涉及了多力、金龙鱼、福临门、金菜花、鲁花、西王、胡姬花等31个品牌。
检测结果显示,10个种类的油中,含反式脂肪酸最低的是橄榄油。
而在十个品牌橄榄油中,有四个品牌表现最为优异。
如果您有想了解的国内外产品质量测评结果,欢迎留言给我们。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