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三山五岳”之说,三山就是指喜玛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
中国的三大干龙发脉于昆仑山,昆仑山北有天山山脉,南有喜玛拉雅山脉成左右护卫之势,随后三大干龙浩浩荡荡贯穿整个中华大地。
五岳,是中国汉文化中五大名山的总称,最早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期,至唐虞三代那时就封有“四岳”。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阴阳五行学的兴盛,“五岳”之说才应运而生。
五岳分别是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省)、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西岳华山(位于陕西省)、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
其实所谓的五岳在历史上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朝代曾作过一些变更,主要原因是朝代的疆土不同或条件限制造成的。
例如汉宣帝就曾颁发诏书以霍山(天柱山,位于安徽省)为南岳,大茂山(位于今河北省)为北岳。后来隋文帝杨坚又定湖南的衡山为南岳,到清顺治年间,又移祀北岳于山西的恒山而沿用至今。
说起五岳,在普通人的眼见认为就是五个比较高峻的山而已,但在风水学的角度可不同,山在风水学中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龙”的概念,特别是这种高大、险峻的山,多为“龙”的少祖。
如果讲到风水的来龙,可不是指单独的一座山,而是指一片山脉,所以五岳在风水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五个比较重要的点。
这五个点当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岳了,也就是现河南省一带,古话中的“得中原者得天下”就是指这一带。中原一带除了有丰富的资源及粮食之外,人口也多,加上地势平原,交通便利,易进易退,所以为兵家之必争。
在风水学的角度来看,中原一带占领着八卦中宫,中宫有利于统管八方。可能会有人问了,中原这么重要,为什么古皇帝不建都在这里?这是另一个话题,有历史上的战略因素,也有风水因素,暂不表。
总言之在古代的战争来讲,中原一旦失守,就会陷于一个很被动的状态,因为这里是中宫。中宫统管八方的意思不是说就真的管了,而是指容易传播及辐射,引起一些连锁反应,好事如此,坏事也如此。
有不少学过奇门遁甲的朋友总以西北开门吉门而论开始,认为古战争中凡是在西北发起的都会较为有利,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很多朋友忽略了战争由高处发起的有利因素,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水由西向东流,西北方刚好就处于高处。
历史的事实也证明例如清朝、元朝他们就不是由西北开始,而且由北及东北的高处攻进来的。清未的八国联军他们是由南边海域进攻,由低向高处攻,就算有一时的胜利,但终是难夺政权。
而后来的日军侵华他们先占领东三省,也是高处,不要以为他们不懂,他们是懂这些的。不过最终我们也占着西北的高处,这样高处对高处,加上东北艮卦的土生西北乾卦的金,所以最终的结局是我们胜利。
这文章看去好像有点乱,东扯一句,西扯一句,不过大家用心慢慢细看,应该能看明白我说什么的。
作者文超良,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谢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