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您对即墨的历史感兴趣,如果您到过即墨最有人气的马山公园,您就会特别留意矗立在公园门口的一座历史人物雕像,他就是“即墨大夫”。
如果您再深入了解,老即墨古城里原有一座九贤祠,供奉的第一位历史贤人也是即墨大夫。
但是,无论是马山公园的雕塑,还是九贤祠里的牌位,写着的只有“即墨大夫”四个字,并没有他的名字。在百度上搜索“即墨大夫”,显示他的名字“失传”、“生卒年月不详”。
您也许同我刚开始一样产生疑问,这样一位可以代表即墨的重量级名人,历史资料怎么会没有记载呢?难道他的名气不够大吗?
即墨大夫像
齐威王明断是非奖廉惩贪的故事脍炙人口,那位廉官就是即墨大夫
战国时期,齐威王是一位雄才大略明辨是非的英明诸侯。他深知自己身边官宦小人的德行,从不偏听偏信。他认为,凡是身边人不断在他耳边美誉的人多半是贪官污吏,给这些人送了礼花了钱的。而那些被身边人不断说坏话的人,反而是清官廉吏。
于是,齐威王不动声色地安排自己的心腹分别到受到他身边人赞誉最多的阿大夫,和受到他们说坏话最多的即墨大夫那里暗访考察,果然,阿大夫平时鱼肉乡里、横征暴敛、民怨沸腾,而即墨大夫爱民如子、清正廉洁、民誉高涨。
之后,齐威王重重奖赏了即墨大夫,“封之万家”,而将阿大夫直接扔到煮沸了大锅里处死了。
柳腔戏《即墨大夫》剧照
大夫,在周代是第三级贵族,当时全国也没有几个人
我们知道,在周代实行的是封建世袭制度,皇亲国戚才是贵族,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子四个级别,大夫是相当于“地级”首长的大官,是有封邑的。而即墨大夫经历了齐威王明察暗访奖励后,是相当于“万户侯”的大夫,不是一般的小人物。
另外,战国时期的诸侯虽然有些混乱,但贵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还大致能够关键起来,他们之间不是没出五服的血亲,就是姑舅姨表的旁亲,而那个时代的人都十分注重宗族谱系,这样一个地位显赫、家大业大的人物,历史上怎么会没有留下名字呢?
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肯定是后世之人没有用心去挖掘整理。
即墨大夫像
汉代刘向记载齐威王时期的即墨大夫名叫“田种首”,这应该就是他的名字
汉代宗亲刘向是一位文学大家,他写了一部专著《说苑·臣术》,其中记载,邹忌在向齐威王夸耀自己功绩时说:“……忌举田种首子为即墨而于齐足究;忌举北郭刁勃子为大士而九族益亲、民益富。王枕而卧耳,何患国之贫哉?”
这里说的齐威王、邹忌都是即墨大夫主政即墨时的人物。“田种首子为即墨”就是说齐相邹忌荐举“田种首子”为即墨大夫,“子”是对别人的美称,所以,即墨大夫的名字就是“田种首”。
这一点其实也同历史相吻合,齐国国姓为“田”,包括后来的田横,他们应该都是宗亲。由此,也可以推断,那个被齐威王煮了的阿大夫应该也姓田。
即墨古城
结语
即墨大夫是当之无愧的历史名人,他不仅是即墨的形象代表,更是中国历史上廉洁勤政的代表,不能这样草率地用“即墨大夫”标注他,应该好好考证他的名讳,既是对即墨大夫的尊重,也是对历史的负责。既然汉代史家有这么靠谱的记录,地方政府更应该认真考证,如果没有问题,就应该把即墨大夫的名字庄重地标注出来——田种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