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建筑风水学应该包含建筑环境学、营造学和造园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外行人往往将它们笼统的归为风水学或者堪舆学。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的指导下,风水的内涵更加的丰富,在房屋建造时还要考虑时间(其他天体的影响)和房屋主人自己的生日等,不单单是周围环境与房屋结构;高明的建造师,造房子就像现在的造成技术要经过复杂的计算和观察,不仅要美观大方、内用还要吉祥;有时候还要融文化经典传统与建筑中,就像山东农村之前建筑房屋时,房顶上一定要留有一个小屋(神龛),据说那是纪念姜子牙的;这就是文化的绵延不绝。
为什么说中国古人智慧呢?
西方人制造了汽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东西;飞机也好汽车也好,他们都有自己固定的结构。汽车一定方向盘、发动机和四个车辆等这些结构组成;这就是模式。
中国人很早的时候,就发现居住环境也有类似的模式;例如好的风水一定要龙、砂、穴、水;在静止的物中、没有生命的建筑和环境里发现了生存的秘密——好的风水。
西方思维喜欢往内看,研究细微的东西,所以他们发现了现代科学;中国人喜欢往外看,中国古人提出了天人合一;我在想天人合一往高级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科学呢?面对无垠的星空,一味研究原子,研究微观是行不通的;宏观的研究对象或许才是出路,所以我们的古人研究天,研究七曜、研究月亮。
建筑风水学就是在圣人们宏观思维、天人合一思维下的产物。为什么要有建筑风水学?古人认为一个人要生活的好,要顺应自然;很多搞玄学的提出一命、二运、三风水。也就是说你如果在社会上出人头地,要命好还要运气好,环境也不能差。为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为。古人认为人就像橘子一样,环境不好了,也长不好。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是不一样;为什么有的老板做木材生意很好,换个行业就不行;命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