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2万炒到2000万,给孙子起名"涨停板",平民股神的传奇人生
据东方网报道,有“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资深股民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至此,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
被称为“中国第一股民”
在证券市场拥有N个“第一”
杨怀定1950年生,祖籍江苏镇江,原是上海铁合金厂职工。1988年春,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
他凭借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杨怀定此后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炽手可热的风云人物,因为炒股盈利超过一百万,人称“杨百万”,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早期参与者,实践者和见证者,杨百万在证券市场拥有许多“第一”:
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
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
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
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
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
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
杨百万的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回顾他的传奇人生,一方面是个人的钻研和天赋,但更多的,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买卖国库券发家、A股最早一批百万大户
在杨百万的自述中,他详细回忆了人生“第一桶金”的赚取过程。
1988年,38岁的杨怀定辞去上海铁合金厂仓库保管员的工作,用两万元人民币积蓄开始“平民证券投资者”生涯。
当时,他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国家要开放国债交易,先在上海等7个城市试点。“有交易就有价差,就有获利机会,于是我放弃把钱存银行的想法,去买卖国库券。”
1988年4月21日,上海开放国库券买卖。他一大早赶到网点,以开盘价104元买了两万元年利率15%的3年期国库券,当天下午涨到112元。“我赶紧卖掉,赚了800元,相当于在工厂工作时1年的工资。”
很快,尝到甜头的他发现,全国8个试点国债交易城市的国库券差价很大,而人民银行禁止金融机构之间流通国库券。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一些试点城市的银行为了周转资金,会以低于面值(100元)的价格出售国库券,从而不同城市之间国库券出现套利空间。于是,他想到国库券异地买卖这条路子。
最初,他在合肥、上海之间来回跑。复利效应之下,两个月就赚到10万元。随着试点从第一批7个城市扩大到第二批54个城市,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最远去过新疆、黑龙江,每张国库券各地之间的差价可以大到超过10元。
他的本金快速膨胀,很快过了百万元,就不再亲自到外地跑,雇了几个人在全国跑,自己坐镇上海用电话指挥。杨百万每天的工作就是分析金融形势和经济状况,同时留心上海刚开张不久的股票柜台交易市场。
“5·30”和6100点两次逃顶
杨怀定发自内心地热爱股市,曾经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股市,他甚至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股市已经融入到他的生命。
作为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个体股民,其故事后来还被外国媒体报道。1998年,杨怀定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
早年的A股市场周期性很强,杨怀定在A股市场上也是几进几出。2008年的逃顶成为他最近一次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
2008年5月19日,沉寂了3年之久的杨怀定重出江湖,高调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发生了知名的“5·30”行情,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
当年9月28日,杨怀定再次预言:现在又到了“5·30”前夜,“我手上的股票已经全部走完了”。之后的10月、11月,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调整点数甚至超过了5月的下跌幅度。
“人性有两个弱点:贪婪和恐惧。‘5·30’之前,人们是多么贪婪,之后人们又是如何的恐惧!‘5·30’之前,我在央视做节目时叫大家卖票,可是又有几个听得进去?”杨怀定当时接受采访时表示。
杨怀定是最早一辈股市个人投资者中的突出代表,他也在那个时代的市场上留下了不少金句:比如,“股市不相信眼泪,谁笑到最后才笑得最好。”“股市中不比谁赚得多,而要比谁活得更长、更潇洒。”“股市诀窍就四个字:抄底逃顶;股市就两个字:赢、输。”“股市中不能做‘死多头’,也不能做‘死空头’,要做坚定的‘滑头’;低吸高抛、抄底逃顶,见好就收,落袋为安乃真英雄。”、“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等等。
杨百万自称政策受益者: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你的机会
2013年,杨百万曾接受四川经济日报的采访。
彼时年过六旬的杨怀定称自己过得挺舒服。“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你的机会;我老了,我特别想告诉年轻人,一定要捕捉到属于你们这代人的机会。”他很认真地说。
今天,中国股市已非20多年前“杨百万”们“点券成金”的状态,更多股民要实现发财梦,除了要有“胆子和脑子”,背后还要有更加系统的制度支撑。
杨怀定觉得,未来中国股市的改革方向应该是更趋法制化、规范化的。比如预防上市公司信息造假、增加信息披露的公信力、透明度等,还有很多机制性的工作要改、要做。
当然,不是所有股民都能做成杨百万,不是有段子说,做不来股票的人,通常是“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因为股票这东西,考验的是眼光与心理。
杨百万起家的时候,是一个信息相对闭塞的年代。信息闭塞,才导致了价格的大幅波动。而在当下的信息社会,这种靠信息不对称的赢利模式已经很难做到了。
但一个人的眼光与视野仍旧决定了其未来发展的高度、深度与速度。
若干年前看过杨百万的一次采访,印象深刻。大致是说,大方向上,他始终相信中国的发展潜力,另外,他天天看晚上七点的央视《新闻联播》,不但看,还要分析。
那么关于杨百万的人生,你有什么想说的?你觉得他的投资经验在现在的市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