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万茹彤:我的爷爷万子和4
万子和
“富连成”科班,曾在【华乐戏院】演出过的演员和剧目如;卢元义、李元瑞、孙元尚、孙元增的“三娘教子”。马元禄、郭元汾、卢元仁、杨元勳、曹元第、李元陆的“打龙袍”班世超、骆连翔、苏盛贵、张世蓬、吴盛宾、曹世才的“竹林计”。萧盛萱、叶盛长、刘元通、裘世戎、李元瑞、詹世甫、姜元顺的“宝莲灯”。费世威、刘世亭、孙盛云、刘世莲、高盛虹、黄元庆、叶盛章、迟世恭、苏富恩、班世超、张盛馀、徐世宸、陈元碧、谢世安、王世续、苏世明、刘盛汉、郭世治、张世年、李世琦、高世太、赵世璞、郭世恩、迟世恭、陈世权、华世丽的“大闹尹家川”。杨世勳、罗元琨的“风云会”。裘世戎、朱世富、王世续、郭世恩的“青风寨”。马元禄、周元伯的“钓金龟”。鲍盛啟、姜世开、孙盛云、刘盛汉、陈世权、白元杰、全盛福、艾世瑞、魏世宗的“神亭岺”。叶盛章、宋富亭的“祥梅寺”。张元和、郭元汾、刘元彬、哈元章、高元峰、萧世佑、姚元秀、罗元琨、曹元第、高元早的“法门寺”。黄元庆、阎世善、迟世恭、韩世植、黄元钟、赵世璞、白元杰、宋世富、陈世宽的“林冲夜奔”。刘元汉、郭元汾、卢元仁、魏世宗、樊元吉、诸世芹的“白良关”。陈元碧、孙元彬、杨元勳、罗元琨、的“演火棍”。卢元义、高元异、张元礼的“文昭关”。刘世亭、张世年、黄元庆、沈世啟、王世续、张世本、刘世臣、郭世恩、黄元钟、苏世詹、张世蓬、魏世宗的“洗浮山”。叶盛长、刘元彬、马元禄、的“马蹄金”。苏世明、詹世辅、鲍盛啟、苏盛贵、张盛馀、韩盛信、刘世莲、骆连翔、沈富贵、叶盛章、苏富恩、萧盛萱、宋富亭、刘盛通、孙盛云、李世琦、诸世芬、李世章、华世丽、朱世富、王元芝、班世超、张世年、刘盛汉、谭世英、刘世亭、陈世权、迟世恭、白元杰、刘世亭、王元喜、高世太、郭世恩、艾世瑞、罗世保的“大名府”。
当时梨园行每年年底为救济贫苦艺人度过年关,都要举办一次义务戏演出,又称“窝窝头会”。到了三十年代演义务戏成了一时风气,【华乐戏院】仅在三个月内便举办四场大型义务戏演出。
举办义务戏演出大都注重以下条件一、观众厅要大。二、后台宽敞,三、设备条件要好,四、交通便利。大多都是由戏院免费提供演出场地。当年【华乐戏院】是京城第二大的戏院可容纳1300余人。因此像赈灾、筹款办学、整修梨园会馆等【华乐戏院】是义务戏演出的第二场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各戏院一度停止演出。为了维持生计,爷爷在离戏院不远的鲜鱼口西口又做起了烤白薯生意。马路对面大栅栏东口是萧长华先生的烤白薯摊。在外人看来由如打对台一样。萧先生是名丑在梨园行内人缘又好许多人都想借卖烤白薯的机会和他聊聊,卖的人一多,萧先生就说;你们别光买我的呀,到马路对过去,万先生烤的比我的好。而爷爷是一位由社会底层成长起来的京剧活动家,朋友熟人也不少。爷爷一看自己摊上人多的时候就往对过引说;你们看,对过是萧长华快上他那去买,不买票还能看到名角这多值呀。爷爷和萧先生虽然都是为生活所迫,却不是生意场上的竟争对手。而是特别要好的老朋友。早在爷爷到北京不久被抓兵的抓去了,被抓的也有萧先生在夜行路到京郊休息时爷爷和萧先生逃了出来。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后经萧先生介召爷爷又结识了诸多梨园名流结为好友。
萧长华(1878-1967),祖籍江西新建,祖辈客籍江苏扬州,生于北京。是著名京剧丑行表演艺术家、卓越的戏曲教育家。从1904年起至1940年止,他在喜连成(富连成)科班任教三十六年,建国后又一直在中华戏曲学校教戏,一生的品德,有很多足以为后人学习之处。在六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前后有上千的生徒,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戏曲人才,遍及全国各京剧演出团体。他从不私收弟子,其它生、旦、净、武生、小生、老旦、武旦等各行著名演员,也无不受过萧的培养。
萧长华是继清末名丑黄三雄、杨鸣玉、刘赶三之后,京剧界又出现的一位承前启后的名丑,被誉为丑戏万派之源的丑行宗师。
虽然勉强维持了生活,但不是长久之计,不得不考虑恢复演出的问题。富连成的叶龙章与爷爷商定恢复演出。剧目则以能够招来观众的彩头戏为主。爷爷受叶龙章的委托专程去上海重金礼聘了擅演彩头戏的王桂林和黄桂秋到富连成担任艺术指导,主持编演带机关布景的大型彩头戏。
盖春来是京剧武生、教师。河北任丘人。艺名小宝泰,原名王桂林,又名王连起。
黄桂秋(1906年5月7日—1978年9月11日)京剧表演艺术家,著名京剧旦角,著名京剧演员,名德铨,字荫清,自号桂荫轩主,安徽安庆人,出生于北京,旦角黄派的创始人。“黄桂秋”是其姐妹的名字,借来作了艺名。
彩头戏的演员主要由元字班的学生担任。经几个月的排练于1938年元月在【华乐戏院】正式公演了1——4本【乾坤斗法】李元芳、冀韵兰(二姨夫)入科为元字班,由于韵字班没有武旦,因此调到了韵字班}分饰了桃花女,哈元章、刘元鹏分饰周公。随后又演出了【三进碧游宫】等戏。彩头戏火炽新颍,引人入胜,每本皆能连演五、六十场。从经济收入看的确上去了,但从对科班学生的技能培养着眼则不宜提倡。许多老师也提议应恢复传统戏的演出。叶龙章便与爷爷重新商议决定晚场演彩头戏,日场则仍演传统戏。结果即保证了科班与戏院的经济收益,又兼顾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叶龙章,男,京剧组织工作者。父叶春善。 出生: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丙午) 逝世:1988年,农历戊辰年
连载待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