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著名学者很多,之所以在知乎上很少为人提及,主要是如今哲学是以着重讲宋明理学的,而清代恰恰是对于理学的反动。其次谈论清代学术需要有极强的小学,文字学,训诂学基础,不然就没有办法展开。
就光文字训诂的这一个要求,几乎就能过滤掉网络上百分之八十的人。
清代正统学术主要有三支。其前驱为顾炎武,后来在南方分化为两派:一派在苏州,主要讲汉学。代表人物,如惠栋。一派在徽州,汉学与宋学杂糅。代表人物如江永。戴震等。
苏州学派好古,如江声,王鸣盛等辈,过于迷信古人。王作《尚书后案》坚定支持郑玄的解读,一个反对意见都没有,学术可谓僵化至极。
徽州这边如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其间最为有名的钱大昕亦与惠栋有关。段玉裁在说文的成就,至今不可撼动。
之后扬州又出来一个学派,汪中,直至清末的刘师培都是这个学派的人。
同时又有一个常州学派,是今文经学。主要是刘逢禄,宋翔凤等人,庄存与,康有为亦可以视为其余脉。
此外,清代的文学当推桐城派,主要是方苞,姚鼐等人为代表。此派意见与戴震向左,对于汉学颇为抵触。桐城派在文学史上影响重大。
此外,清代还有算学,如梅文鼎,物理学,化学如阮元等,此外算命领域也有许多经典的著作,如著名的《增删卜易》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形成的。
说清代的学术低迷或者有其不足是可以的,但是说清代没有著名学者则过于武断。如果一个著名学者都没有,钱穆,梁启超洋洋洒洒的《清代三百年学术史》,那还怎么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