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不是失眠,梦是睡眠的守护神
常有患者以失眠的主诉来就诊,但细问之后发现,发现患者不是失眠,而是多梦。还有很多患者存在错觉,抱怨说:“一晚上都没睡好,一个接一个地做梦”。我会告诉他们:好的睡眠都会做梦,做梦不是失眠,梦是睡眠的守护神。
一、梦的分类
古人将梦分为6种: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从医学上讲,梦可分为三类:
一是正梦,正梦是不好不坏的常规梦,古人所谓的思与寤梦归于此类。
二是美梦,《灵枢·淫邪发梦》称为“喜梦”。美梦是心生欢喜的梦,如成语所说的黄粱美梦、南柯一梦类。
三是属于病态的噩梦,《素问·方盛衰论》称为“妄梦”,古人所谓的“噩梦”“惧梦”归于此类。噩梦除了属于某些疾病的前期外,常见于恐惧、紧张、焦虑、睡姿不当、压力引起心生恐惧的梦。
二、做梦是睡眠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
梦境纷繁,千奇百怪,常常是相命士口中妄言吉凶祸福的“凭据”,其实做梦是正常生理现象,与相命士口中的“占梦”“圆梦”“解梦”毫不相干。人们常说的“睡梦”“梦想”“中国梦”“梦里寻她千百度”等等都表示睡眠与梦的关系密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做梦与白天或睡觉前所受到的刺激有关,每个人睡觉都会做梦。如果你的睡眠是在梦中度过的,说明睡得很好。
1.古人对梦与睡眠的认识
《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专门论述了邪气侵淫与梦的关系。《杂病源流犀浊·不寐多寐源流》云:“凡人形接则为事,神遇则为梦。神役乎物,则魂魄因而不安,魂魄不安,则飞扬妄行,合目而多梦。”
关于“魂”,《灵枢·本神》云:“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即魂受神支配。《类经·藏象类》以“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
睡字由“目”和“垂”组成,目垂下来就是眼睛闭起来,此时仍然可以感知周围的响动,也可以思考问题,呼之可应。因此,“睡”是很浅的,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易被唤醒的浅睡眠。
眠字通“暝”,形容睡得就像躺在棺材里的死人一样。因此,眠是不易被唤醒的深睡眠。
睡是眠的准备期,眠才是睡眠的核心,且眠中必有梦。如自古以来就有“庄周梦蝶”“眠思梦想”“梦寐以求”“早入梦乡”“黄粱美梦”“美梦成真”“浮生若梦”“人生如梦”“大梦谁先觉”这些睡眠与梦相关的成语与吉祥语句。
2.现代医学对梦与睡眠的认识
现代医学将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大类。一般从非快速眼动睡眠到快速眼动睡眠大约每90~100分钟为一个周期间歇交替出现,每夜5~6个周期循环往复。
(1)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称为慢波睡眠、安静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约占全夜睡眠的75%~80%,此期全身的代谢减慢,脑血流量减少,呼吸与心率平稳,血压和体温稍下降,肌张力降低。此期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体质和免疫功能,一些与儿童生长激素、成人细胞修复及其相关激素的分泌增强。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浅睡阶段,从清醒状态过渡到入睡的朦胧状态,持续大约5~10分钟,此期很容易被唤醒。
第二阶段为中度睡眠阶段。
第三阶段为深睡阶段,通常被称为“慢波”、“δ”或深度睡眠。此阶段睡眠时间较长,大脑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减弱,在此阶段唤醒一个人最困难,在此睡眠中醒来的人会昏昏欲睡,甚至迷失方向。深睡阶段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2)快速眼动睡眠期(又称为快波睡眠、异相睡眠、积极睡眠):做梦,就是在这一睡眠期出现的。此期的脑代谢与脑血流量增加,心跳与呼吸稍增快,血压与体温稍升高,感觉功能显著减退,肌肉松弛,在闭合的眼睑中可以看到眼球不停地左右移动。一般新生儿快速眼动睡眠期时间最长,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
快速眼动睡眠有利于大脑进行必要功能调整和神经元修复,处理一天的信息并将其储存在长期记忆中,提升记忆力和思想反应能力,增加学习与记忆有关的大脑通路。
快速眼动睡眠不足或没有快速眼动睡眠,做梦过程被剥夺,就会影响睡眠质量,影响神经元修复而致记忆损失。梦是大脑潜意识部分力图处理有关任务信息的迹象,做梦可以清除白天不必要的信息,有助于增强记忆力。梦境也许代表脑部正在不同层次处理相同问题。如果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长期无梦就会影响健康而致疾病。
研究发现,快速眼动睡眠不足不仅会使记忆力、寿命时长下降,还与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高度相关。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都是号称自己每天只睡4~5小时的,都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美国睡眠学专家Walker在《我们为什么睡觉》一书中预言:下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也许就是川普总统。
2010年7月6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 JAMANeurology 上发表了其对快速眼动睡眠与死亡率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快速眼动睡眠百分比的降低,会导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和其他与非癌症相关的死亡率的风险更高。
快速眼动睡眠过程中如果突然中断,往往是心绞痛、哮喘等疾病将要发作的信号。
由此可见,睡眠做梦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各种身体功能的结果,也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
三、噩梦不断属于病态
偶尔出现噩梦,多由于受到惊吓,如白天看了惊险、刺激或恐怖的场景或画面,这些刺激就会在你的脑内形成记忆表象,晚上就容易做噩梦。紧张、焦虑、压力而心生恐惧也容易做噩梦。另外,不正确的睡姿,如趴着睡觉或手放在胸部压迫了心脏,也容易出现噩梦。很多人在做了噩梦之后,会情绪低落,忧心忡忡,认为属于不祥之兆。其实做噩梦与吉凶福祸没有直接联系,缓解惊恐、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避免不当睡姿即可减少噩梦。
长期出现噩梦不断,并伴有与梦境一致的暴力行为,表现为梦魇(鬼压床:感到头脑已经清醒了,但肢体却丝毫不能动弹,感觉十分恐怖),被人追杀,坠入悬崖,拳打脚踢,乱喊乱叫,踢人,梦游,从床上跌下来,觉醒糊涂(醒后不知时间、不知在哪里),这类睡眠称之为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中医称之为“魂不守舍、魄不安居”!研究发现,患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患者,几年后,甚至十几年后,90%最终会发展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系统萎缩等神经系统疑难病。
四、如何才能睡个好觉,做个好梦,让美梦成真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睡眠中渡过的,睡个好觉,做个美梦,才是美好、成功的人生。
1.舒缓压力,消除对梦的恐惧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从梦中醒来,会感觉自己一整夜都在做梦,其实不然,只是我们恰巧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醒来,由于梦境记忆犹新、历历在目,所以形成了一晚上都在做梦的错觉。
相反,如果我们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醒来,便会觉得没有做梦。
如果认为做梦就是没有睡觉,便会产生压力,产生烦恼,而压力与烦恼是耗能的,这就是在梦境连连的早晨感到疲劳的原因。一旦了解梦境连连说明睡眠质量很好这个事实,便会心生欢喜,疲劳不再。所以,如果你的睡眠是在梦中度过的,说明睡得很好。千万不要为每晚做梦而自寻烦恼,魂牵梦萦,才好入眠。
2.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常做噩梦,与多巴胺分泌减少有关,经常食用小米、燕麦、香蕉、番茄、甜玉米、鸡蛋、大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加多巴胺合成,减少噩梦。
3.戒除烟酒
长期酗酒(包括少量饮酒精)与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扼杀快速眼动睡眠时长,让我们不会做梦而危害健康。因此,必须戒烟戒酒。
4.坚持运动
积极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增加快速眼动睡眠的连续性,减少压力和焦虑,能够积极改善快速眼动睡眠质量。睡眠后仍然觉得累多为肌肉紧张,非快速眼动深睡眠不足所致。坚持有氧运动,锻炼肌肉可有效缓解非快速眼动深睡眠不足而有益睡眠。
5.按时睡觉
人类的最佳睡眠应是晚上10点至清晨6点,老年人可提前到晚上9点至清晨5点,儿童则为晚上8点至清晨6点。
睡眠周期与褪黑素的分泌有关,不打乱正常的睡眠生物钟,按时睡觉,可平衡睡眠节律,保障高质量睡眠。
对于因工作需要昼夜颠倒的群体,建议在下班路上带墨镜,到家立刻拉上窗帘,准备睡觉,有助补偿正常睡眠。
你若喜欢,以下都点↓↓↓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