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梦,大家并不陌生。基本上很多人都会做过梦,而且甚至还有不少的人感觉梦境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未来。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经常做梦,也有的人基本上都很少做梦。梦的内容,有的人梦境甜美,可有些人却恶梦连连。面对恶梦中醒来,总感觉疲倦不堪。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梦出现的时间
梦通常在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其实当人进入睡觉的时候,大脑也会相应的进入休息的状态。不过这并不是完全地不活动,还仍然有很小一部分脑细胞在活动。这其实也是梦产生的基础。
人体做梦的话,通常都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人从清醒的时期进入浅入睡的状态,再到深入的睡眠时期。那么这个过程是只出现一次吗?其实不是,这个过程并不是只出现一次,而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通常都是由浅进入深,再从深到浅,就此循环。一整夜的时间大概会有四至五个这样的周期,每个周期的时间大概都在90分钟。不过,在深睡眠和浅睡眠的过程中,还有一个中间的状态,那就是快速眼动睡眠时期。这个时期,眼珠子是会转动得比其他时候更为迅速,做梦通常也发生在这个时间段。
有部分人特别好奇一件事情,为什么自己一个晚上都没有做梦,这是真的吗?其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讲,只要人但凡有入睡,就会做梦。只是有些时候做梦的人自己并不知道,又或者是知道了却忘记了梦的内容。之所以有些人能清楚得记得梦境的内容,主要是由于这样的情况是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的这个阶段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人醒过来时,通常会清楚得记得刚才做梦的内容。
人在睡眠的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的不断交替的过程中,通常都会做个一次到两次的梦境。大脑在这时候会针对梦的内容进行处理和记忆,因而在这个阶段人们一般都能记得梦的内容。通俗点来形容的话,就是当你睡醒前是在最后一次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段醒过来的话,你就能记住你梦的内容。如果不是在这个时间段的话,你都会认为你从来没做过梦或者不记得自己梦见了什么。
应该会有不少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当半夜被恶梦所惊醒之后再次入睡的话,第二天醒过来时,会忘记大部分梦的内容。其实这便是大脑对梦进行的处理还有筛查。
说了这么多关于梦的产生和睡眠等内容。梦存在有什么价值呢?它为什么会存在呢?其实世界上一个事情的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梦也是如此。梦相对于人体来说,是比较正常的、不可以缺少的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
二、梦境产生与大脑活动的关系
人在做梦的时候一般以右边的大脑活动占有比较大的优势,而醒来之后是左边的大脑占有优势。人在一天24小时的黑夜和白天的活动中,清醒和做梦是不停地交替着出现,这样才能对神经调节起到平衡的作用。倘若一个人真的完全没有做梦的话,那么他的右边的大脑就可能存在问题。
梦其实是平衡心理的一种方式,尤其它对人的情绪、注意力和其他一些方面都能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不能满足的一些欲望,有时候却能在做梦的时候得到满足。这样的话,就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调节。
三、做梦与睡眠质量的关系
做梦有时候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它能够促进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这也是让身体机能能够正常活动的重要的一个因素。
还有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常常做梦的人,睡眠的情况就不好,睡眠的质量不高呢。其实梦对于睡眠一般来讲是有益而没有危害的。不过仍然还有不少人有存在有这样的误区。他们总感觉自己一个晚上一直不停地做梦,梦了至少五六次,因此而没有睡好。事实其实并非如此,一个人一晚上最多就做五次的梦,纠缠于梦境的时间并不会太长,甚至根本不会超过两小时。所以其实能够真正安心睡觉的时间也并不算少。所以,本身并不是说做梦影响了睡觉的质量,而是可能你的身体又或者精神上的一些疾病等原因对睡眠产生了影响,从而让人记得梦的内容,感觉自己一直在做梦。
譬如有些人心理压力大,常常做恶梦,恐怖的梦,这样的梦让人经常吓醒。醒过来之后却又一直没有办法入睡,大脑根本没有办法得到休息。一般很多精神衰弱的人都会感觉没法入睡,好不容易睡了,又醒了,最终导致白天一直想睡觉,没有精神。
针对睡不好这个问题,不妨采取以下的一些方法来解决。
第一,调整作息,规律作息
每天要有规律的睡觉时间,给制定个合适的时间。不管是假日或者是周末,都不要打乱休息的规律。
第二,调整睡眠理念
对床有个重新的认识,床在家里就是睡觉的地方。任何无关睡觉的事情都不要在床上完成。尽可能减少清醒时躺在床上的时间。时间长了,你走进房间见到床就会只想睡觉,不想其他。
第三,睡觉之前合理饮食
通常我们睡觉之前,不要喝咖啡或者茶叶等刺激性饮品。除此以外,晚上睡觉之前也不要东西。因为吃得太饱肠胃容易不舒服,不易入睡。
第四,情绪放松,更利入睡
睡觉前可以听一些安静的音乐,这样容易让心情放松。如果不容易入睡,可以泡泡澡,让心情和身体都达到放松的状态。不要尝试用酒精让自己尽快入睡。因为酒精其实虽然会让自己比较迅速地入睡,不过喝过酒之后,会发现特别容易醒来。这样的话,浅睡眠的时间就会有所延长,半夜就会很容易醒来,这样睡眠容易变得断断续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