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岳悅)從紫微斗數到玄學風水,中國傳統命理文化源遠流長,卻因其艱深晦澀恐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80後IT男老明韜早年於美國畢業後回港,與友人馮劍榮創立IT公司之餘,看到手機Apps的巨大市場,更感受到命理測算的神奇魅力,遂將兩者結合研發出「靈機妙算」App,旨在年輕人中推廣傳統文化。
■老明韜(左)與馮劍榮創立靈機公司推命理測算Apps。
香港人篤信風水命理,希望諸事逢凶化吉以求安心。然而,生活節奏急速的港人未必經常有空拜會風水大師。隨着手機科技盛行,不同類型的風水App推陳出新,助大家輕鬆擇日算命,趨吉避凶買安心。老明韜與友人創立公司至今10年有餘,看到智能手機日益普及的巨大市場,從寫網站、做數據的普通IT公司轉成為專做手機Apps的新公司。隨着行內競爭愈烈,他們變招推出命理測算App「靈機妙算」,意想不到地大受歡迎,便由此趁機全力轉型,成為香港第一間專做命理App的公司。
未知好奇 興趣盎然
原來在外國成長讀書的老明韜之前從未接觸過中國傳統命理,「因為未知所以覺得特別有趣」,回港後受本地文化及親朋影響開始閱讀相關書籍,作為初學者的他面對傳統命理知識難免覺得艱深晦澀,由此推己及人,起意將其市場化,使年輕人更易接受並從中找到樂趣。他的想法與公司副總裁馮劍榮不謀而合,馮劍榮說:「傳統的風水學說對一般香港人而言過於深奧、複雜,例如《通勝》太厚重,翻閱比較不便;而羅庚等風水用具又太複雜,一般都要靠經驗豐富的師傅才能解讀。為解決這些繁瑣的問題,我們致力開發方便易用,同時極具權威性的風水命理App,助繁忙的香港人輕鬆妙算運程,參透風水命理。」
創業初期,公司只有6個年輕人,大家對於風水命理也只是有所聽聞不知其詳,二人便從自己做起,閱讀相關書籍、邀請師傅定期來公司為員工培訓。在他們看來,公司的每一位同事即使做不成玄學風水大師,也都應是命理測算愛好者。個人而言,博大精深的命理文化中,老明韜偏愛看面相、手相,因為「簡單易懂之餘,看到一個人的樣子便能大略知道他的性格」,平時也會幫身邊朋友看相,而馮劍榮則對風水學有着濃厚興趣,表示其歷史悠久、長盛不衰,是衣食住行生活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大師合作 產品吸金
「剛開始,我們幾人要不停上門找大師商量合作,但其實很多大師年歲已高、思想傳統,對智能手機不甚了解,更不知道什麼叫App,我們只能一點一點解釋給他們聽。」而現今,靈機文化已與麥玲玲、司徒法正、詹惟中、小孟老師、何漢明等多位知名的兩岸三地大師簽約合作,於線上提供專業的命理服務,將風水命理測算服務推向電子化。拿到珍貴的大師資源後,老明韜等人便用開始的幾年時間逐漸累積用戶,依據評價更新及優化App,不斷突破技術難關,將「科技」和「風水命理」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為節省宣傳開支,他們初期產品推廣全靠朋友、用戶之間的口耳相傳,而現在他們凡計劃推出新的App,便會先於其他舊的App賣廣告帶動人流。
公司發展至今,他們不僅可以流行App的姿態吸引大公司合作,組織線下的玄學命理活動持續推廣傳統文化,還開了網店和廣州實體店售賣相關產品,馮劍榮介紹道:「除了流行的招財、招桃花手鏈、吊墜、擺件外,我們還獨創了兩種產品:一是將傳統通勝黃曆和日記手賬相結合的『黃曆記事本』,也是可以拿在手上的『順曆』;二是本命年化太歲手機殼,隨身攜帶即可化太歲,為年輕人避免傳統中穿紅襪子的尷尬。」
傳統精神 創新載體
老明韜及馮劍榮未來希望於內地、台灣及溫哥華等海外華人市場全力拓展業務,計劃盡快將App內容全部翻譯為英文,「已經完成了一部分,但《易經》和紫微斗數等因為難以找到對應英文詞彙,所以我們還在不斷地努力和招募人才中。未來,我們也會更注重文化傳播的層面,利用網上平台,請大師做直播睇相、睇風水,錄製教學視頻、製作科普動漫等,通過豐富內容吸引更多年輕人的興趣,將傳承、科技和效率更好地融為一體。」
同時在計劃中的是中醫領域的發展,他說:「中醫是中華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中醫的受眾和我們產品目前的用戶有一定程度的吻合,這個群體信任中國傳統文化,且愈來愈注重身體健康。同時,現在政策鼓勵中醫發展,且不用服藥打針的療法更適合免疫力低的小朋友。我們同樣會從開發中醫App做起,與命理測算走同樣的發展路線,從線上走到線下,像我們在廣州開的文化館一樣,開一間醫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