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南针的发明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风水学在科学上的价值,不仅涉及古代中国,而且还惠及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这要归功于指南针的发明和磁偏角的发现。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针的发明有三类部件,分别是司南、罗盘和磁针,均属于中国的发明。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无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指南针起先应用于祭祀、礼仪、军事和占卜与看风水时确定方位。
二、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地磁来测定方位了。《韩非子·有度篇》说,“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杓即以磁石仿北斗星磨制成匙状的磁体,柢是匙炳;地是占卜盘的地盘,可见司南是一种磁性指南仪器。唐代以后,用指南针来确定建筑的朝向已成为常用的方法。风水学中,理气定向多是以磁罗盘定向为前提的。据研究,地磁极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不断缓慢移动的,大致说来在公元 1600 年以前,地磁北极在地理北极的西侧,即杨筠松时,磁偏角为北偏东了 7.5°;公元1600年以后,地磁北极移到地理北极的东侧,故到12世纪堪舆师赖文俊时,磁偏角变为北偏西7.5°。宋元以后,建筑测向定基多以地磁子午线为准。由于应用于风水学上的指南针的发明,人类文明的进程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三、磁场方位与风水的统一地球磁场学认为,地球是一个以南北两极为端点的强大的磁力场,这种磁力场对稳定地球自身的运转平衡,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强大磁场的地球在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强大的磁向吸引力,这便是地球磁力的方向性。由于这种带有鲜明方向的地球磁力的传感作用,地球上的某些物体亦会产生了一种磁性感应,使这些物体也产生一种相应的辨别方位的能力。上述磁场、磁向及其方位,对于人类及其住宅状况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例如人们床位的设置和睡觉时的方位,也会受到地球磁场引力的影响,北半球的人如果头朝北睡,就会有一种安定舒适的感觉。因为北极磁场会对人的大脑产生一种安定、调节的作用,使人的睡眠更安稳,大脑休息更充分。而南半球的人睡觉则以头朝南为最佳,原因相同,只不过是南极磁场在起正面作用。如果头朝东或朝西睡,睡眠就可能较差,一方面与南北极磁场作用力不同步,另一方面也与地球自转磁向引力不协调有关。当然,由于某个点位磁场作用力的特殊改变,有时头朝东西睡,也可适应磁场的方位。如果卧室方位与地球磁向不对应,则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家庭和睦。基于此,北半球的房屋一般以坐北朝南为宜,而南半球的房屋则一般以坐南朝北为吉。这些,正是传统风水学数千年研究得出的结论,只不过昔日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来解释而已。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