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思想家李贽(明代后期思想家李贽)

kuai369 2024-04-27 阅读:336 评论:0
          李贽(1527~1602),汉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

          李贽(1527~1602),汉族 ,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应会试。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 [7] 、湖北麻城芝佛院 [8] 。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

李贽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要》。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9] 李贽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

李贽的一生充满着对传统和历史的重新考虑,这也是明朝后期社会思想变革的一个聚焦般的体现。

本    名

李贽

别    称

温陵居士、百泉居士

字    号

字宏甫,号卓吾

所处时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汉族(一说回族)

出生地

福建泉州府

出生时间

1527年(丁亥年)11月23日

去世时间

1602年(壬寅年)5月7日

主要作品

《焚书》、《藏书》、《续焚书》、《续藏书》

主要成就

反对八股文、倡导心学

职    业

史学家、文学家、心学家

信    仰

心学为主与真心、童心

分支学派

泰州学派心学分支

目录

1 生平经历

2 个人思想

3 主要作品

4 人物评价

 总评

 自我评价

 历代评价

5 家族成员

6 人物争议

 家庭出身

 民族属性

7 史书记载

8 轶事典故

 另类讲学

 借宿好友

 自杀

 其他典故

9 后世纪念

 人物墓葬

 人物故居

 研究会

10 艺术形象

生平经历

       李贽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其祖先是元朝以后迁来福建。李贽幼年丧母,随父读书,学业进步迅速。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回教,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李贽12岁就写出《老农老圃论》,把孔子视种田人为“小人”的言论大大挖苦了一番,轰动乡里 。26岁中举人 。30岁至45岁为官,先后任河南辉县教谕、南京国子监博士、北京国子监博士、 北京礼部司务、南京刑部员外郎和郎中,最后出任云南姚安知府。

万历九年(1581年),李贽从云南辞职回加到湖北黄安,住在朋友耿定理家,撰写一些读史的文章,并教授耿家子弟。李贽倡导绝假纯真、真情实感的“童心说”。李贽在麻城还多次讲学,抨击时政,针砭时弊,听任各界男女前往听讲,并受到热烈的欢迎。

万历十二年(1584年),耿定理去世,他移居麻城 。第二年派人送家眷回泉州,自己一人住在麻城芝佛院,致力于读书、讲学和著述,历十多年,完成《初潭集》、《焚书》等著作。收入《童心说》、《赞刘谐》、《何心隐论》及与道学家耿定向反复论辩而撰写《答耿中丞》、《答耿司寇》等书答、杂述、读史短文和诗共6卷。揭露道学家们的伪善面目,反对以孔子的是非观为是非标准,批判的锋芒直指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

万历十六年(1588年)夏天,李贽为芝佛院的常住客户和职业作家。书写到高兴处,索性剃发留须,故意摆出一副“异端”面目,俨然是个搞学术的老和尚,如此便是10年。工部尚书刘东星亲自接他去山东写作;历史学家焦竑替他主持新书发布会;文坛巨子袁氏三兄弟跑到龙湖陪他一住三个月;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他进行了三次友好的宗教交流;全国各大城市轮流邀请他去做访问学者。李贽一开坛讲学,不管哪座寺庙,还是深山老林,和尚、樵夫、农民、甚至连女子也勇敢地推开羞答答的闺门,几乎满城空巷,都跑来听李贽讲课。一下子,李贽成了横扫儒、释、民的学术明星。这对传统思想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被当地的保守势力视为“异端”、“邪说”,群起围攻,要把他驱逐出境。李贽旗帜鲜明宣称自己的著作是“离经叛道之作”,表示:“我可杀不可去,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李贽应巡抚梅国桢之请

李贽作品

往山西大同,著《孙子参同》,修订《藏书》。秋,到北京,住在西山极乐寺,撰成《净土诀》,次年春天到南京,将自己的零星著作汇成《老人行》,并再度研究《易》,撰写《易因》,最后编订其巨著《藏书》。《藏书》共68卷,系纪传体史论,论述战国至元亡时历史人物约800人,对历史人物作出了不与传统见解苟合的评价,旨在反对儒学。如他赞扬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武则天是“政由己出,明察善断”的“圣后”。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山东济宁编成《阳明先生道学抄》、《阳明先生年谱》。

万历三十年(1602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秉承首辅沈一贯的旨意上奏神宗,攻讦李贽。最终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在通州逮捕李贽,并焚毁他的著作。李贽入狱后,他坦然说道:“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病间始知身在系,几回白日几黄昏。 后来听说朝廷要押解他回福建原籍,他感慨地说:“我年七十有六,死以归为?”三月十五日,李贽留下一偈:“壮士不忘在沟壑,烈士不忘丧其元。”以剃发为名,夺下理发师的剃刀割断自己的喉咙而死,享年76岁。死后,马经纶把他收葬于北京通州北门外马寺庄迎福寺侧(现北京通州西海子公园内),今墓地尚在,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李贽的学生汪可受,以及梅掌科、苏侍御捐银钱为其树碑。据说“卓吾血流二日以殁,惨闻晋江,士庶甚闵,于晋江西仑作温陵先师庙,颇奉香火,后毁于兵燹。”

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李贽又被当作尊法反儒的英雄,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划归“法家”。

个人思想

李贽以孔孟传统儒学的“异端”而自居,对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重农抑商、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批判,主张“革故鼎新”,反对思想禁锢。 [15]

政治

抨击程朱理学

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且以“异端”自居。针对当时官学和知识阶层独奉儒家程朱理学为权威的情况,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

李贽对被封建统治者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和孔孟之学进行抨击,对儒家经典的《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不都是圣人之言,是经过后人吹捧拔高形成的,不能当做万年不变的真理。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只是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在《焚书·赞刘谐》及《续焚书》的《圣教小引》、《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文中,他以戏谑嘲讽的笔调贬低孔子,这在尊孔子为至圣先师的时代,是一种大胆的举动。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孔子没什么了不起的, 人人都是圣人,没必要一定要去学孔子。 这就把孔子从至高无上的圣人地位上拉下来了。如果一定要将孔子奉为偶像,言行举动都学孔子,那就是一种丑态了。

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

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李贽最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和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卫道士、伪君子。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指出他们都是伪君子,“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仁义道德不过是掩盖他们卑鄙龌龊的假面具,“本为富贵,而外矫词以为不愿,实欲托此以为荣身之梯,又兼采道德仁义之事以自盖” 。还指斥那些所谓的道学家们:名心太重,回护太多。“实多恶也,而专谈志仁无恶;实偏私所好也,而专谈泛爱博爱;实执定己见也,而专谈不可自是。”“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实际上都是“读书而求高第,居官而求尊显”,全是为自己打算,“无一厘为人谋者” 。如此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反倒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实在在,干啥说啥“ [ 。

他还进一步指斥道学家们是一群道貌岸然的假道学,“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

针对明王朝的腐败政治,李贽提出了“至道无为、至治无声、至教无言” 的政治理想。他认为人类社会之所以常常发生动乱,是统治者对社会生活干涉的结果。他理想的“至人之治” 则是“因乎人者也”,顺乎自然,顺乎世俗民情,即“因其政不易其俗,顺其性不拂其能”,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干涉或少干涉。

民本思想

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23]

对封建统治者残酷压榨鱼肉人民的暴行,李贽更加以无情揭露。他借汉宣城郡守封邵化虎食民的神话传说,指斥当权的官吏是“冠裳而吃人”的虎狼,“昔日虎伏草,今日虎坐衙。大则吞人畜,小不遗鱼虾。” 在《焚书》中,他还借评点《水浒》,发泄对现实政治的强烈不满。

李贽将拯黎民于水火,探求一条益国利民的道路,把目光投向了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希望“有一个半个怜才者”出现,使“大力大贤”的有才之士“得以效用,彼必杀身图报,不肯忘恩”。

经济

李贽承认个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他不同意道学家宣传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认为人类的任何举动都有其谋利和计功的目的。董仲舒“正其义”、“明其道”的宣传,也是以功利为目的的。从功利的观点出发,李贽主张富国强兵。他批评理学家“高谈性命,清论玄微,把天下百姓痛痒置之不闻,反以说及理财为浊”的行为。他指出:“不言理财者,决不能平治天下” 。针对儒家把文武分途,儒者不懂武事的现象,他强调武事重要,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 。他提倡耕战,认为“务农讲武,不可偏废” ,说“盖有所生,则必有以养此生者,食也。有此身,则必有以卫此身者,兵也”。针对正统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他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对正统思想提出了挑战。

文化

文学

在文学方面,李贽提出“童心说”,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抒发己见,头可断面身不可辱”,毫不畏缩。李贽在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也主张“真心”,反对当时风行的“摹古”文风,他的这一倾向,对晚明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认识论

李贽哲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从理本论到心本论的转化的过程。李贽主张宇宙的万物是由天地(最终是阴阳二气)所生,否定程朱理学理能生气、一能生二的客观唯心主义论断。李贽还认为,人们的道德、精神等现象存在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35],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理论,这是带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李贽信奉王阳明的心学,所以,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中心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真心”、“童心”是最根本的概念,是万物的本源。自然界是“我妙明真心的一点物相”,没有“理”,没有物,世上一切物质和精神皆是只存在于“真心”之中。什么是“真心”呢?就是童心、初心,最初一念之本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我”的心。它们是主宰一切,产生诸相的本源,可称作“清净本源”,万事万物、山河大地就在一念之中,只是真心的显现物,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如同水泡和大海中的海水的关系。这种观点,与陆王学派的“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是一脉相承的。

李贽的认识论是建立在心学之上的先验论,主“生知”说。《焚书·答周西岩》一文指出,“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人皆可以为圣” 。李贽以“生知”说反对神化孔子,从认识能力、认识来源的角度来否定认识正确与否要以孔子为标准的传统思想,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以“人人生知”反对“圣人生知”说,其认识论方面的局限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

历史观

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社会

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李贽终生为争取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而斗争。他蔑视传统权威,敢于批判权威。他自幼“便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思想,不应盲目地随人俯仰。“士贵为己,务自适。如不自适而适人之道,虽伯夷叔齐同为淫僻。不知为己,惟务为人,虽尧舜同为尘垢豼糠” [37] 。他认为要获得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就必须打破孔孟之道及其变种宋明理学的垄断地位,冲破封建经典所设置的各种思想禁区。他主张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为是非。为了打破孔孟之道提出的是非标准,李贽编写了《藏书》和《续藏书》,用自己的是非标准,重新评价了历史人物。

提倡人类平等

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提倡婚姻自由

李贽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尊重妇女

李贽反对歧视妇女,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宗教态度

       李贽自序中说自己“幼年不信道和仙释,老年信真佛。在阳明先生年谱后语里,李贽说:“余自幼倔强难化,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关于落发为僧,在《与曾继泉》一文中,李贽写道:“其所以落发者,则因家中闲杂人等时时望我归去,又时时不远千里来迫我,以俗事强我,故我剃发以示不归,俗事亦决然不肯与理也。又此间无见识人多以异端目我,故我遂为异端以成彼竖子之名。兼此数者,陡然去发,非其心也。”

李贽视念佛往生西方是真实的,十分推崇净土,他在觎音问)中说:“念佛者,念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也。当时释迦金口称赞有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国土,专一接引念佛众生。”又说道:”人人能念佛,人人得往西方。”可见,李贽以往生为归,并不排斥他力作用。《豫约》中认为:”夫念佛者,欲见西方弥陀也。见阿弥陀佛了,即是生西方了,无别有西方生也。见性者,见自性阿弥陀佛也,见自性弥陀了,即是成佛了,亦无别有佛可成也”。

主要作品

编辑

李贽一生著述颇丰,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门人汪本钶说:“(卓吾)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渐至今日,坊间一切戏剧淫谑刻本批点,动曰卓吾先生。”

图书列表

《李氏藏书》、《藏书》六十八卷。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于金陵。

《李氏续藏书》、《续藏书》二十七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 [17] 。

《史纲评要》三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阁刻。

《李氏焚书》《焚书》六卷。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刻于麻城。

《李氏续焚书》《续焚书》五卷。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新安海阳虹玉斋刻。

《初谭集》、《初潭集》十二卷、三十卷。明刻。

《卓吾老子三教妙述》(又称《言善篇》)四集。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宛陵刘逊之刻。

《李卓吾遗书》十二种二十三卷。明·继志斋刻(包括《道古录》二卷、《心经提纲》一卷、《观音问》一卷、《老子解》一卷、《庄子解》二卷、《孔子参同》三卷、《墨子批选》二卷、《因果录》三卷、《净土诀》一卷、《暗然录最》四卷、《三教品》一卷、《永庆答问》一卷)。

《李氏文集》、《李氏文集》十八卷。明刻。

《李氏丛书》《易因》二卷。明刻。

《李氏六书》六卷。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痂嗜行刻(包括《历朝藏书》一卷、《皇明藏书》一卷、《焚书书答》一卷、《焚书杂述》一卷、《丛书汇》一卷、《说书》一卷)。

《阳明先生道学钞》八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武林继锦堂刻。

《龙溪王先生文录钞》九卷。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

《枕中十书》六卷。明·刻本(包括《精骑录》、《筼窗笔记》、《贤奕贤》、《文字禅》、《异史》、《博识》、《尊重口》、《养生醍醐》、《理谈》、《吟坛千秋诀》)。

《批评忠义水浒传》100卷、100回。明容与堂刊、芥子园刊(另《批判忠义水浒传全传》121回,明·杨定见刻)。

《批点西厢真本》二卷、《批评红拂记》二册、《批评幽闺记》二卷、《批评洗纱记》二卷,明刻。

《评选三异人集》二十四卷。明·俞允谐刻(包括《方正学文集》十一卷、《传状》一卷、《于节暗奏疏》四卷、《文集》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一卷、《自著年谱》一卷、《传状》一卷)。

《读升庵集》二十卷、《世说新语补》二十卷、《四书评》、《坡仙集》十六卷、 《九正易因》二卷、《李氏说书》八卷、《姑妄编》七卷、《李温陵集》二十卷、《禅谈》一卷、《龙湖闲话》一卷、《文字禅》四卷、《左德机缘》三卷、《李氏因果录》三卷、《业报案》二卷,明刻。 [9]

著名文章

《童心说》、《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寄答京友》等。

诗词

《独坐》

《系中八绝·老病初苏》

《石潭即事其四》

人物评价

李贽是晚明思想启蒙运动的旗帜,一位以“奇谈怪论”闻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崇尚真奇,鼓倡狂禅,揭露封建社会“无所不假”、“满场是假”的虚伪现实,反对儒家的泛道德主义,建立了以“童心说”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他的学说使他处于时代矛盾的焦点上,在朝野引起了激烈争论,以致于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会风尚和思潮变迁的一大关键。

自我评价

在《自赞》一文中,李贽毫不掩饰自己的个性:“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词鄙俗,其心狂痴,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见亲热。其与人也,好求其过,前不悦其所长;其恶人也,既绝其人,又终身欲害其人。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饫德。分明一介不与,而以有莘借口;分明豪毛不拔,而谓杨朱贼仁。动与物迕,口与心违。其人如此,乡人皆恶之矣。昔子贡问夫子曰:“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若居士,其可乎哉!”

历代评价

李廷机《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识见洞千古。孑然置一身于太虚中,不染一尘,不碍一物,清净无欲,先生有焉。盖吾乡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内如先生者亦少矣”。池方显《谒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内,缘乃在玄州。闽楚竟难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寻知己,依依今未休。”

汪本钶《续藏书》序:“先生一生无书不读。”

袁中道《李温陵传》:“……骨坚金石,气薄云天;言有触而必吐,意无往而不伸。排拓胜己,跌宕王公,孔文举调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视锺会如奴隶。鸟巢可复,不改其凤咮,鸾翮可铩,不驯其龙性,斯所由焚芝锄蕙,衔刀若卢者也。嗟乎!才太高,气太豪……”

冯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诗》:“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吴虞《李卓吾别传》:“张问达、王雅量能焚毁卓吾之书于一时,诬陷卓吾之身于一日……卓吾书盛行,咳唾间非卓吾不欢,几案间非卓吾不适,朝廷虽焚毁之,而士大夫则相与重锓,且流传于日本。”

顾宪成《束高景逸书》:“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败为是非而已。学术到此,真是涂炭,惟有仰屋窃叹而已!如何如何!”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近世不知何人,不晓此意,却节出李逵事来,另作一册,题曰“寿张文集”,可谓咬人屎撅,不是好狗。”而李卓吾评点的容与堂百回本《水浒传》卷首有“和尚读《水浒传》……特为手订《寿张县令黑旋风集》”一句,“和尚”显然是指李贽,因此金圣叹所说“咬人屎撅的坏狗”完全就是对李贽的攻击。

《四库全书目录提要》:“贽非圣无法,敢为异论。虽以妖言逮治,惧而自到,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颇荣众听,遂使乡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为人心风俗之害。故其人可诛,其书可毁,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诬民之邪说。”

《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惟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牍,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另外,姚瓒在《近事丛残》中说:(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懦释从之者几千万人。其学以解脱直截为宗,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不但儒教溃防,即释宗绳检,亦多所清弃。”

沈铁《李卓吾传》说:“载贽再往白门(南京),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寻访旧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坛说法,倾动大江南北。北通州马经纶以御史谪籍,延载贽抵舍,焚香执弟子礼、而燕冀人士望风礼拜尤盛。”

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录》里写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东方朔、像李贽、像金圣叹、像汪中、像狄阿杰尼斯(Diogenes)、像伏尔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萧伯纳、像巴顿将军(Gen.George Patton),我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的最后一章专论李贽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家族成员

六世祖林驽是泉州巨商,从事远洋贸易,乘船往来于泉州与忽鲁模斯之间,并娶当地女子为妻。

三世祖因反对封建礼教,得罪林姓御史,被扣上“谋反”罪名,为避祸改姓李。

李贽幼年丧母,父亲李钟秀以教书为业。

李贽的妻子是南安白叶乡杏塘黄一俪,生有4子3女,除大女儿外,其他都不幸夭殇。

人物争议

家庭出身

李贽的家世问题,建国后逐渐引起学界关注。起初,学者多认为李贽出身于海商世家,并强调先世长期航海通商对李贽本人思想的影响。 但林海权等人则对李贽的先世提出了不同的说法,并认为李贽的直系长辈主要是农民、塾师、城市小商等,从而李贽也就并非出身于海商家庭。 尽管如此,至迟到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海商说”仍比较盛行。

民族属性

李贽的民族属性,有汉族、回族两种说法。这一问题因为与李贽思想的形成密切相关,故受到学界重视。

且依据《凤池林李宗谱》、《荣山李氏族谱》、惠安《郭氏族谱》等材料,可认为此种信仰甚至通婚延续数辈;因此,尽管李贽的远祖是汉族人,但从二世祖起经过六世的演变,该家族已经“回族化”。 至于李贽本人,尽管无确凿证据证明其信仰伊斯兰教, 或可看出已不信仰伊斯兰教 ,但其生活习性和临终所嘱葬式 ,也反映出他本人仍是回族人,等等。

20世纪70年代末,陈泗东等人阐述汉族说,学界的讨论。《凤池林李宗谱》的相关表述说的是林驽生前的状况,从李贽父祖的血统和李贽本人的文化特征看,李贽仍应属于汉族。

进入21世纪相关出版物,也有不对族属做专门表述 或明确表述为回族等的不同做法。较之20世纪80年代,学界对李贽的族属的讨论热度降低, 且涉及族属的文章也更多地回归李贽的思想本身。

史书记载

李贽在《明史》无传,仅在《明史·卷二百二十一·列传第一百零九·耿定向》中简短地带了一下。

轶事典故

李贽故居(2张)

李贽住在龙湖芝佛寺著述、讲学,虽说他是有大学问的人,却也开荒、种粮、种菜、勤快得很。李贽讲学跟别的先生不一样。别的先生只收男孩,他偏偏要男女收在一起教;别人都要求孩子走路要轻,说话莫大声。而李贽偏要他们蹦蹦跳跳翻跟斗,大声读书震天吼;别人教书要白天,李贽白天要求孩子帮大人种田、种地,夜晚听他讲学;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李贽专教些实用的东西,还经常出谜语逗孩子玩。有一次,李贽出了一个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公公拉着媳妇手,孩子打破老子头。”孩子们猜来猜去,都猜不出来。李贽笑着说:“你们不是猜不着,是还没有长这个胆量。要干大事,就得敢破旧规矩,敢想,敢说,还要敢干。”接着,他解释说:“第一句‘皇帝老子去偷牛’是君不君;第二句‘满朝文武做小偷’是臣不臣;第三句‘公公拉着媳妇手’是父不父;第四句‘孩子打破老子头’是子不子。”学生们听了以后,感到有趣,到处传播。

借宿好友

李贽55岁时,携南安杏塘黄一俪妻从云南直奔湖北黄安的天台书院,白天讲学论道,夜宿好友耿定理家中,主业是门客,兼职是家庭教师。

他招收女弟子、个性要解放、个人要自由的“异端邪说”,与耿定理的哥哥、刑部左侍郎耿定向的正统观点激烈冲突,双方水火不容。耿家门人也分成了两派,彼此用拳脚来解决真理问题。耿定理一去世,李贽就从耿家搬出来,迁往麻城,投靠另一位知己周思敬,开始了孤寂的学术流浪。

自杀

李贽在狱中,要侍者为他剃头,等侍者离开的间隙,李贽用剃刀割开了咽喉,但并没有咽气,留下了一段对话。侍者问:和尚痛否?答:不痛。问:和尚何自割。答:七十老翁何所求!而据袁中郎记载,李贽在自刎后两天,才始得死去。

其他典故

涉及李贽的其他典故,还有互相推诿、举火求贤等等。

后世纪念

人物墓葬

参见:李贽墓

李贽墓在北京市通州区西海子公园。李贽去世后,马经纶遵其遗嘱,将其安葬于通州城北的马厂村。1610年,汪可受曾立《卓吾老子墓碑》;1612年,马经纶之子马健顺协助詹轸光立有《李卓吾先生墓碑》。均先后被毁。年,得以迁至西海子公园内,方得安宁。

李贽生前遗言:“倘一旦死,急择城外高阜,向南开作一坑,长一丈,阔五尺,深至六尺即止。既如是深,如是阔,如是长矣,然复就中复掘二尺五寸深土,长不过六尺有半,阔不过二尺五寸,以安予魄……未入坑时,且阁我魄于板上,用余在身衣服即止,不可换新衣等,使我体魄不安……即安了体魄,上加二三十根椽子横阁其上……使可望而知其为卓吾子之魄也。周围栽以树木,墓前立一石碑,题曰:“李卓吾先生之墓。”

墓前立其好友焦闳书“李卓吾先生墓”碑,碑阴有詹轸光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书《李卓吾碑记》和《吊李卓吾先生墓二首》。其西有通州区人民政府所立《重移李卓吾墓记》碑。两碑前有周扬题“一代宗师”碑。

人物故居

泉州故居内的李贽铜像

参见:李贽故居

李贽故居位于泉州鲤城区南门万寿路,是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青少年时代居住的地方,后人将其居室改为宗祠。加以修葺,室内悬挂李贽画像,以供瞻仰。在泉州故居内有一座李贽铜像。

此外,李贽的讲学地也成为其纪念场所,在河南省商城县的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有李贽曾经讲学过的花潭书院——李贽书院。

在湖北麻城东北的龙潭湖上有一寺院,叫芝佛院,倚山临水,青树红阁。明万历年间,许多学者慕名前往膜拜,他们拜的不是寺中大佛,而是寺里”坐圣门第二席”的“异端之尤”——李贽。

研究会

李贽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探讨著名泉州籍明代思想家李贽在东亚文化中的贡献、地位和影响。

艺术形象

许苏民,《李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献忠,《大家精要:李贽》,云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张建业,《李贽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鄢烈山,《威凤悲歌:狂人李贽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一、福建金墩黄氏源流:中国陕西黄陵中华人文始祖黄帝----黄国黄伯益(陆终)---七十六世江夏始祖黄歇---八十五世光州固始初祖黄老----九十世入闽始祖黄元方字彦丰(福州东街口南後街黄巷)---一百零一世(唐朝莆田涵江国欢镇黄冈祠)始祖唐开国公黄岸字宗极号硕卿唐圣历戌戊年擢才德兼全科进士官桂州刺史治为天下第一疏归终养天宝末谢桂事归闽藩都镇抚入莆田黄巷---一百零五世莆田新县镇巩溪初祖唐朝处士黄巘分福州道山黄氏始祖唐御史中丞黄碣、莆田坊巷福建提刑黄国镇族、福清平南枢相族黄祖舜、永福龙溆大魁族黄定---一百一十一世兴化军城初祖文正公宰相黄中庸祀郡乡贤祠宋史通志有载(北宋莆田城西瑞龙庵西侧)-----一百一十四世南宋初莆田黄石金墩一世祖清惠公进士太师黄府(兄黄丰居莆田华亭镇山牌村、仲黄廓居莆田华亭镇山牌村、仲黄廓居白杜沙堤、弟黄廙字大正又字用孙号凤山行卅四徙安溪凤山始祖子二昭石昭堤孙四迅公速公迪公迥公长曾孙仲杰初名隽公长曾孙奋生分衍官桥山珍子四庸公复公泰公钦公孙次曾孙宗生仲曾孙岩峰徙罗岩魁田子三孝公悌公慈公季曾孙俊生析居永春华岩)---一百一十五世南宋翰林院学士黄安石字公介号文衍----一百一十六世南宋末广东新州府教授黄近(金墩本宗安石长子字士进号如轻(1218年农历2月11日-1293年农历12月14日)官广东新州府教授;以圣恩荫授长孙黄凤入太学荐辟府学征仕郎寻擢蒙古学教授,配吴(进士建康推官吴颖之长女);子五(黄松、黄权、黄槚、黄枊、黄梨))弟校书郎黄远(居莆田黄石清江境子二长黄棣五代孙文状元黄观,次黄梧)传黄石镇清江境新度下墩後墩---百一十七世宋末元初长黄松(长孙黄元寿赐名森屏文莱国王十代孙明尚书黄汝良)次黄权(潘湖本宗长元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黄凤字仕凤传石狮崙後金墩八代孙榜眼黄凤翔文山铺开族祖莆田黄石元配洪氏夫人出;继配欧阳氏次黄仕龙传泉州城南潘湖四世学士公派下玄孙明尚书黄光升、十二代孙潘湖叟卿相黄锡衮,季黄仕虎传晋邑霞浯金霞金埭金树头季黄槚(守莆田黄石金墩十二代孙浙江杭州清大学士黄机,仙游钟山武状元明南京兵部尚书黄钺清南京大总督黄振邦)四黄枊(黄石沙堤十五代孙清探花黄叔琳)五黄梨(仙游钟山金墩)。

   1、金墩黄氏祖训:

恋祖爱乡 黄巷祖德 巩溪儒业 军城孝廉 金墩宗功 岸公忠义 仁颖福佑 顺德士俊

献公处士 长行文正 用藏清惠 明举恭肃 仪庭文简 文华武英 宗麟锡衮 书香传家

敬祖尊宗 敦亲睦族 务引大体 忠贞报国 谦恭治学 勤俭治家 尊老爱幼 待人以诚

教子训儿 吃苦耐劳 饮水思源 崇儒重教 敬老尊贤 友善处世 清白作人 信实行事

   2、金墩黄氏族规家风: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教子示孙 端笃早暮 衣勿求华 食勿求美 勤苦读作 务求有立

学以立身 忠以事君 孝以事亲 廉以居官 行於其躬 质营厚殖 勤学敦书 宵灯课雨

志所欲酬 郁为虹绯 上下尊卑 纪善除恶 士农共贾 志在四方 才德立身 建功立业

克勤克俭 乐善好施 宽厚廉平 志存高远 艰苦创业 励精图治 保家卫国 匹夫有责

3、军城窦桂传芳后裔(未完全统计如遗漏发至R595@QQ.COM):晋江东石檗谷(黄龙裔)、石狮永宁沙堤(黄廓南宋末学士黄桂迁入)、鲤城灶仔巷(黄廓裔)、永和菌边(黄廓裔)、度尾钟峰(黄石东井黄廓裔)、安溪凤山(始祖黄廙)、山珍(黄廙裔)、魁田(黄廙裔)、永春华岩(黄廙裔);仙游何岩、园庄霞山(黄修裔)、洋尾(黄修裔)、枫林(黄修裔)、后蔡(黄修裔)、莲墘(黄修裔)、井潭(黄修裔)、东峰下窑(黄修裔)、帽山西黄(黄修裔)、仙山白石岭(黄修裔);洋山后蒋(黄佃裔)、大济蒲山后峰(黄佃裔)、大济厚峰(黄佃裔)、枫亭东宅北塘尾(黄佃裔)、铺头锦岭(黄佃裔)、学士溪北岳帝庙(黄伸裔)、九社坝南(黄伸裔)、云头(黄伸裔)、赖店新周(黄伸裔)、黄塘(黄伸裔)、涵江岩浔山(黄颜荣裔、后黄初祖黄节甫裔)、雁阵宫山、皇安祖社、黄歧山、黄都岭、钱塘、云霄竹港、塔仔、城关;南澳县山仔顶、惠来县稔山镇、仙游孝慈里、莆田南门、永福白云、东流后埔皆其裔。

   二、金墩衍派主要分布(未完全统计如遗漏发至R595@QQ.COM):

1、莆田:城中金桥巷、刘桥巷、乌石、新度沟口后墩;西门巷北磨、寺山、青山(列车站附近)涵江孝义、後宫、后学、保尾、鉴後;陡门头、渠桥沟口後墩;涵西商城後墩、新度锦墩下墩、浦坂上墩、南梧塘上墩下墩;下坂後坂、渠桥横山、广业後坑、黄石金墩沙堤、沙坂、清江村、海滨村、黄园村、园头、钟山黄宅三角埕、横塘;上余上林、东源、洋埕、七境定庄、龙塘、笏石珠坑;白塘陈桥後墩、南埕上墩下墩;芳山金墩、平海东美、溪边黄厝、西天尾渭阳;前墩後墩、南日島万峰黄厝楼(明晋江霞浯黄乐吾迁入析居龙头山、山边)。

2、晋江:安海金厝、池店潘湖、旧铺金墩;青阳凌云坊黄王府(黄应甲潘湖东库迁入)、西滨、霞浯、清源拒洪;陈埭庵上(潘湖三世黄寿迁入);华洲外洲、浯漳、紫帽洋店、黄坂(由泉城南街明永乐进士黄应迁入),池店茂厝(白叶乡杏塘一德季子纯盛孙振旦曾孙柏山由同安后壁山古宅迁入潘湖西乡茂趣),旧铺、淄石黄後,大洲。

  3、石狮:宝盖仑後、永宁金埭头(霞浯君章次子启运迁入)、梅林、港边、长福、厝上、市区林边、乌门桥、西墩、曾坑下角、蚶江黄厝埔、水头东山堡、大仑、东茂祖厝等。   

4、鲤城:黄维坿长子黄自来居仁风门外东禅境(弟自回移居崇福寺边)、黄维坿次子黄自回徙居崇福寺隍城口、县後路、涂门灵慈、溪亭伍堡;新门井亭;新门土地公巷(潘湖临漳明进士黄琰迁入)、文山铺(石狮仑后初祖黄凤次子黄福迁入南街)、孝感巷黄门埕、东海石头街法石(奄上寿公曾孙黄邦烈潘湖六世)、美山後坑、浮桥黄石、衮绣铺仁风门内(维坿长子自来迁入)隍城口崇福寺(维坿次子自回迁入)、伍堡街(潘湖四世黄长生分衍古道桥)、浯渡、棋盘园、马路头、王宫金墩、北门、熙春铺仕曹巷、雁塔、锦江诸派等、丰泽区:东海石头街法石、欧厝,美山、後坑、後亭古塘後储等。

5、南安:马林白叶乡杏塘(即潘湖七世祖白叶乡杏塘初祖黄天伦字汝重晚号金山谥勤朴)、深丘宇雅(白叶乡杏塘一德字国萑又字存宣长子纯开迁入)、南安康美金树头(初祖启连由晋江霞浯迁入)、吉塘(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房初祖国苎子魁泉孙振富迁入)、马林古道桥金田(黄振泉子恒晶孙德旺)、登洋、古井梅树、县衙金圭(国著孙振宦曾孙命衮裔孙迁入)、下都榕桥(白叶乡杏塘初祖天伦长子日休谥安逸季孙明进士国英讳文豪号龙山迁入南安杨板桥池头即柳城榕桥)、洪濑隘门内(尚德孙天爵长子心宇迁入)、柯前(潘湖五世真回孙守父墓定居此乡)仑苍园美、葵山董埔(潘湖真宝曾孙转阳迁入)、金淘凤头崎、亭川美墘(潘湖四世学士公曾孙)、后坑蔡厝、林蔗宫后、西埔西山、郭岑、梅山中埔乡(潘湖四世长生季子晃公迁入)、柳城大帽山(潘湖五世真回迁入)大坑口金山(白叶乡杏塘日休四子国萱孙光国迁入)、马林柑黄(日休次子国华孙崇泉曾孙光居迁入)、白沙坪、杨美茂、水头吴内、金厝黄君舍徙岳父家码头丰联下寮、珠渊石门山脚、丰州金鸡里、南安九都彭林等。

6、泉州郊区县:惠安峰尾奎峰(泉城熙春铺市曹巷良辅季子元修迁入)、明季由莆田金墩迁入惠安净峰金墩山中厝子东海孙三忠公信公义公仲从弟嘉应徙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子二东潘东湖季从弟吉应徙居泉城新门铺仔巷金墩宅子东江另同族金霞黃樂吾徙莆田南日岛万峰黄厝楼析居龙头山玄孙黄颜荣徙惠安卅二都东周舖长启崇居净峰顶厝次启铭居净峰下厝;惠安螺城安琼林铺(嘉庆间初祖恭肃)、石盘、凤山;黄汝良国师长子举人黄庆增徙惠安卅一都安民铺墩中南头后寮建赠国师衣冠墓;金门黄墩、金湖、浯江金墩等。

7、厦漳:同安钟会金墩、灌口李林社黄宅、铺前街鼎尾、同安黄厝、高宅、石美、锦宅、角美金山、东山礁头、黄山雅湖。溪山临漳、海澄黎明、东泗石钟、芗城、龙溪黄山、长泰赤岭举人教谕黄光祉等。 永春湖洋蓬莱(黄贵由潘湖旧铺金墩清初裔居马来西亚)、永春儒林(霞浯君章长子初祖启速号祖兴迁入)、永春桃城环翠(黄维垲明万历初迁入官田白马垄)、永春外山云峰后洋(黄道清弘治间由莆田黄石金墩迁入善政乡桃源里山顶后洋)、永春蓬壶西昌逊边(霞浯黄元达长子德用公自水口湖坂迁入)兄黄元贤迁入永春夹际;东平文峰寨仔后(霞浯四世黄子美字文器季子廷宗四子廷统迁入)、达埔前峰(霞浯六世孙黄继富由角尾迁入);安溪凤山(莆田军城黄彻四子宋处士凤山始祖黄廙字用孙号凤山)、安溪山珍(由莆田军城徙安溪凤山开基祖宋处士黄廙曾孙黄仲杰字奋俊号山珍华岩昭石次子世称山珍派)高会山后坑;礁石、黄山、雅湖,尤溪蔡塘、台口、石圳、东星、白云庄;厦门李林社黄巷、莆田南日岛、福清同安古宅等处。外省有:江苏南京,浙江青田、温州,广东潮州揭阳。

8、福州:榕城(潘湖十四世富)台江洋中圣王庙金墩(黄石金墩十三世黄震旦迁入)、福清海口金墩(义公由惠安金墩山中厝迁入后析居南日岛金墩土名三墩中厝现属西高村)、江阴岭口下宅、沙滩;浦城县城金墩路;福安市福宁镇金墩;长溪金墩村、仙游湘溪、乌石、钟山、溪边、桃源;枫亭、度尾中岳、芦溪(黄红)、仙游龙泉瑶珑、湖坂黄畲、郊尾横洋、会仙、泉山林碑;漳州赤岭(黄俨黄光祉)、溪山、东泗石钟、漳溪、南靖金墩山、永泰台口、石圳、东星。

9、省外:北京大兴黄村李铁拐巷万卷楼、上海金墩巷、江苏大丰金墩,江陵府衙、南京金陵、金湖、金山、金墩;江宁区上元、下关金墩;浙江杭州积善巷、上虞丰惠镇武金墩、青田金墩村、温州市金墩路;云南临安、鹤庆金墩,文山州;安徽贵池县清江金墩、济宁金墩、广东南海卖麻街;汕头金墩,廉州金墩村、澎江、海丰陆丰金墩、揭阳县城、惠来县衙;广州千顷堂、惠潮金墩村。

  10、台湾:彰化花坛金墩、台中漉港、中坜金墩、鹿港埔心、台南,澎湖金屿、台中文山、基隆、高雄、台北淡水艋岬、台湾地区金墩村、金墩乡、金墩庄、金墩街、金墩路、金墩乡。及海外东南亚印尼拉森南旺古突士梭罗万隆、泰国、高绵(柬埔寨)、越南、缅甸、菲律宾番邦、岷乡拉、棉兰佬岛、马来西亚,瑞典、澳大利亚、新加坡珍珠山黄宅、文莱(从军云南腾冲卫总兵文莱开国国王黄元寿号森屏子克孙世袭总兵迁入)美国等处。

   三、福建金墩黄氏祖祠联曰:

黄府进士四尚书 即一世祖太师黄府派下进士中有四名尚书是潘湖金墩八世祖明刑部尚书黄光升、仑後金墩八世祖明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安平金墩十世祖明礼部尚书黄汝良(据载:国师黄汝良长子黄庆增字俞护号南淘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惠安净峰南头下寮。国师黄汝良次子黄庆星字俞平号玉林,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九都彭林乡,大理寺右丞谥忠安黄庆星墓在南安九都玉林山。 国师汝良三子黄庆贞字俞正号金溪,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丰州金鸡里卒子家,兵部主事黄庆贞墓在南安葵山西南金鸡山。国师黄汝良四子黄庆华字俞方号霞瑶,承父汝良命为避明季战乱徙南安卅四都珠渊石门山脚。侍讲御史黄庆华墓在南安三十四都竹洋乡)、仙游钟山金墩十世祖明南京兵部尚书黄钺。金墩入阁二相国 即莆田金墩派下贤裔中有二名相国即杭州金墩清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雪台黄机、潘湖金墩十二世祖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文武状元 即金墩黄府派下有三名分别是安徽贵池清江金墩派下裔四世祖文状元黄观,仙游钟山金墩十世祖明武状元黄钺、莆田黄石前厝金墩十五世祖清武状元黄振邦。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钟山清江流。榜眼探花卿督及第,凤翔叔琳文武巍魁。法司宗伯宰辅安邦、光升汝良锡衮治国。

在当代有莆田金墩派下黄震旦贤裔金二十二世孙福建省长黄小晶、安平金墩二十一世孙福建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松禄、莆田金墩廿一世孙秀屿北高儒士黄国燧直系八世裔孙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黄文麟。在海外依然延续着金墩黄府书香世家阀阅望族的优秀基因:涌现出两名国王(总统)分别是安平金墩三世祖文莱国开国国王黄元寿(因在南海森屏滩立下战功赐名森屏)莆田金墩祖地派下二十五世孙新加坡第四任总统黄金辉。金墩黄氏在海外近代有四名部长分别是潘湖金墩二十一世孙印尼梭罗金墩总统府秘书长兼国务部长黄自达,潘湖桥头黄裕德柬埔寨王国国务部长兼商务大臣、安平金墩二十世孙菲律宾总统办公厅主任兼农业部长黄严辉(高祖君舍徙南安码头下寮);霞浯金墩廿一世孙马来西亚国际贸工部长黄家泉(胞叔朝戚樟坑黄则祥收养)、住房与农村部长对华特使黄家定。

   四、金墩黄氏昭穆字行

江夏潘湖金山黄氏字行二世起字行原永孟伯於汝际国安阳钦朴士清自世德辅功卿溯源思黄府辟居肇泉南忠孝本家传德诚定基业金紫银青绵世泽山明水秀耀人文

江夏金墩白叶乡杏塘黄氏字行从黄天伦子第二世起际国存逊侍盛致温良恭俭让聪明依睿智宽昭发刚强毅庄居忠正文理屈察审笃思怡

江夏莆田潘湖霞浯

江夏金墩尾墘黄氏字行:本原均长伯于汝际邦尔鹏台梦佛光宗元朝国泰民安庆复全家思黄府辟居肇泉南忠孝本祖传德诚定基业金紫银青绵世泽山明水秀耀人文

金鳌字行从十三世起字从名取义孙以祖为宗钟毓英多美德联登卿士焕鸿犹

江夏金墩古道桥金田黄氏字行顺德国奇志阳文真士贞世通候元亨圣廷尊英哲明善德熙诚

江夏潘湖金梅字行从八世起明嘉迁梅居籍数代昭厥孙谋千枝万派

江夏潘湖金欧字行圣天克基振鸿宗进朝廷孝友光先业文章式典型

江夏金墩金院後黄氏字行二世起字行仕文兆启永元宗标哲成章世际同天国庭家时宜光明正大仰惟前修族昭青史致政凤公仑山开基蒙学教授布金院师儒士丕振先声肇盛清相贤锡德裕渊衮

江夏金墩文山黄氏字行开嗣维士御道家学渊源克济其美仰惟前修族昭青史致政凤公仑山开基蒙学教授布金院师儒士丕振先声肇盛清相贤锡德裕渊衮

江夏金墩临漳黄氏字行原均长显兴元明以莹维潘湖儒林德临漳恒宏泽宗孙世克绳锡衮官卿相武英源泉深贵勤居家策积善处族芳文章式典型昭穆进朝廷尚书允敬承卿相扬祖武

江夏金墩东海法石金坑黄氏字行十世起尔甫子孙须思鉴源荣育基闻克怀念从取钟毓英彦积贤德联登卿相耀祖庭

江夏金墩金湖黄氏字行二世原永孟伯於汝际国尔甫宗孙世克绳昭穆进朝廷孝友光先业文章式典型卿相扬祖武叔仲衍基生念若贤嗣远尚书允敬承

五、江夏金墩历代直系先祖茔域

江夏金墩一世祖宋进士太师黄府陵在莆田市城厢区龙桥社区诗山东南麓列为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江夏金墩二世祖宋进士学士黄安石茔在莆田城西雷山巷太平山东麓(被徵用)

江夏金墩三世祖宋新州府教授茔在在莆田阳门山东麓(被徵用)

泉郡安平金墩天麒黄松陵在南安杨美茂自然村茂山

泉郡金墩潘湖天麟黄权元配洪氏祖妈陵在南安福泉山金墩寿山旧有金墩衍派石牌坊一座

泉郡金墩元蒙古学教授十四致政公黄凤字仕凤茔在石狮仑後教授山

泉郡金墩潘湖二世黄仕龙三世黄福四世黄长逊墓碑曰潘湖黄氏祖茔在南安梅山花岭

泉郡金墩潘湖二世黄仕虎茔在南安张坑金墩寿山

泉郡金墩潘湖五世黄真赐与胞侄进士黄宽合茔欧岭金墩山南麓

泉郡金墩潘湖六世黄尚德八世尚书黄光升十二世卿相黄锡衮合茔於江南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侧

泉郡金墩潘湖七世南安白叶乡杏塘初祖黄天伦与次子黄日章季子黄日习孙金山县令黄国英合茔於南安张坑大山有一对望柱在焉

泉郡金墩潘湖九世滨南公黄一鲁与曾祖儒士尚德堂叔尚书黄光升曾孙卿相黄锡衮合茔於江南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侧

泉郡金墩潘湖十世黄魁南与子明南公黄振宇长孙农官公黄芳琮开阳公黄志周合茔於罗裳山西南仙塔山公墓区

泉郡金墩潘湖十二世卿相公潘湖叟黄锡衮与八世尚书公葵峰黄光升六世儒士存性公黄尚德合茔於江南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侧

   附注:潘湖一世祖黄天麟讳权公(1271-1251年)字本经元处士赠徵仕郎在潘湖历代祭文和木主及墓牌、所有族谱均记载黄权配洪氏、欧阳氏二夫人,前后共生3个子。 即黄权元配莆田洪氏生黄洲(少名)讳凤公字仕凤号潘山晚号十四政元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是黄权长子传石狮仑后(晋邑廿四都布金院后)与泉城文山铺金墩,黄权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潘湖欧厝继配欧阳氏生第二子仕龙传泉城南晋江池店潘湖、第三子仕虎传晋江青阳霞浯。莆田金墩谱记载:安平金墩始祖黄松(1269-)徙泉郡熙春铺仕曹巷至孙辈居安平金墩即二十四岁娶莆田陈氏多生女无生男;宋末元初徙泉州城熙春铺五十一岁继娶方氏大管家女生良辅(1320-);而潘湖金墩始祖黄权(1271-)配欧阳氏(1322-)即潘湖一世祖黄权二十四岁在莆田娶洪氏生长子黄仕凤(1293-1368年)少名洲讳凤公字仕凤晚号十四致政居石狮崙後金墩教授山字行“仕文兆启,永元宗标,哲成章世,际同天国,庭家时宜,光明正大,仰惟前修,族昭青史,致政凤公,仑山开基,蒙学教授;宋末元初黄权五十一岁娶欧阳氏生次子仕龙传潘湖、季子黄仕虎传霞浯。

   六、江夏金墩潘湖黄氏族谱序

明黄光升《金墩潘湖黄氏宗谱序》        

赫赫潘湖人杰地灵龙虎旧传甲於郡南贻厥燕翼济济多士故秀气之发始於四门艺植师儒自岸公而三传为处士谳公自巩溪而六传宰相文正黄中庸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宋皇祐五年登郑獬榜进士入仕後温公荐其才除浙西提刑光禄大夫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宰相由兴化县游洋巩溪徙居兴化军城西雷山巷遂为军城黄氏初祖长子黄偊长孙黄彻宋宣和六年沈晦榜进士在岳州著有巩溪诗话十卷长季曾孙黄府彻季子字用藏号东美谥清惠宋孝宗隆兴元年木待问榜进士江都令荣禄大夫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太师黄府公居莆田黄石沙坂金墩通直郎平海军节度使太师谥清惠府公茔在北磨华严寺东配黄石桂岭塘南陈士楚侍讲女子安石登进士翰林院学士黄丰府之兄特奏名进士元孙黄安石字公介号文衍宋绍熙四年陈亮榜进士重长孙黄近字士进号如轻玄孙长黄松少名元字本茂号天麒行千一居温陵熙春铺市曹巷孙辈居安平金厝次黄权少名亨字本经号天麟行千二元处士居潘湖季黄槚少名佛保字本美号天德行千七子应孙居黄石金墩黄枊字本瞻号天仰行千九居黄石沙堤黄梨字本让号天容行千十三偕子煌居仙游兴泰钟山黄宅重次孙远公字士从号如轩晚号敬之宣教郎晋阶校书郎居清江子二长黄棣字本常号天平行千十一居清江境下墩次黄梧字本秀号天安行千十三居新度後墩唐莆阳初祖硕卿岸公桂州刺史闽藩都镇抚谥忠义茔在黄巷国欢寺後配赵氏邱氏唐莆阳巩溪初祖处士献公茔在永福县教忠院山西麓配赵氏莆阳城西雷山巷军城初祖中庸公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宰相谥文正茔在教忠院山北配周敦颐妹封一品夫人莆阳黄石金墩初祖府公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赠太师谥清惠配黄石桂岭塘南陈士楚侍讲长女广谊诰封一品夫人安石公朝请郎翰林院学士文衍茔在太平山配林氏近公新州府教授茔在阳门山之原配吴氏潘湖初祖赠徵仕郎元处士天麟黄权茔在卅二都福泉山五虎朝金狮穴配贞卿洪氏秀卿欧阳氏子三仕凤仕龙仕虎

明隆庆戊辰年仲夏望月之吉日潘湖八世孙赐进士第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刑部尚书侍经筵官致仕葵峰黄光升谨书

明榜眼黄凤翔金墩潘湖黄氏谱序

吾黄之先出於柏翳其後陆终封国於黄因以为姓春秋之时列於会盟至汉而在江夏者为著晋永嘉中洲坂荡衣冠入闽而我黄迁自光州之固始居於候官盖光州在汉属江夏郡则江夏实吾黄之自出也然世系靡得而纪云可纪者自唐桂州剌史岸公当肃宗时归自桂州过之莆之涵头乡乐其山水因居焉四传为处士公讳谳徙莆之碧溪又六传而为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文正宰相公讳中庸徙莆城西又三传而为赠太师清惠讳府公徙莆之金墩由金墩而三传为吾初祖元处士赠徵仕郎天麟讳权公今夫潘湖自三山莆阳黄石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而来溯於候官源於江夏出於固始入闽肇於黄巷迂回汇於碧溪湖山千载也人之生必本乎祖彼其初直一人之身耳而蕃育绵至以博雅鸿儒掌之谱事夫由沂而上碧溪旁而及儒林文山之属初祖权公传九世至余如水有源源之有流祖先之灵爽子姓之恩礼如对越楫滚於一堂也此笃亲之情厚矣盖古今忠以事君孝以事亲廉以居官学以立身行於其躬教於子孙殚精竭思质营厚殖潘湖素来盛德乡邦家声巍然而裕诸後於无疆谨为序

  明万历壬子秋八月廿二日潘湖九世孙赐进士及第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前吏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仪庭黄凤翔此顿颡拜撰於篇端谨序

清大学士黄锡衮金墩潘湖黄氏家传总序

潘湖去郡城十乡许东依吟啸西倚大桥夹九十九溪之水舟驶波浅北有一山连蜷如狮谓之狮山欧阳先祖聚於欧岭欧祠山之趾曰潘湖欧厝後渐随湖畔南移吾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宋未由莆阳黄石之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而来曰开泉初祖也徙潘湖黄厝明洪武二年即移至欧厝遂继外祖之业也自唐常观察倡学吾乡欧阳詹颡应其选贤哲延生代不乏人先之泽历久无躬後之学者举业其中实无负於潘湖邹鲁之乡望耶祖上崇儒重道教养并举农耕课教大有行周仁颖师儒风办塾馆修仁颖书院不减金粟之胜明嘉靖间倭寇犯入始祖天伦避寇徵役肇居南安马林白叶乡北杏塘迨至一鲁公从父日章与伯日休叔日习同徙漳郡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寓宅以避倭追呼之急自是居外占晴课雨望杏瞻蒲曾祖一鲁以武科登贤书又殉於外虽欲祭祀然况有谱中失志後世难免有无数典忘之讥祖魁南仁颖书院山长孝行甚嘉诚能无改父之志积善行仁孝不倦生平泯艰角喁喁然与湖口俗呼糊口房族人为伍邻乡爱重者於是天以善报父振宇自白鹤山归籍祖上玉桂丹青甲第荣也众谓祖德余香之传耳与族人汶汶交游绝无间言长有序朋友有信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尊之至也预知其能克昌厥後矣祖虽力农然性能嗜遇士人而起悉心儒学敬课诸子孙而勤学敦书朝夕端笃早暮弗遑壮志弥坚老不倦宜乎寿亭遐龄年钓渭诗曰俾尔昌而炽学能寿而富有如斯夫也无奈寓居南安白叶龙山杏塘地薄人稀子孙三代单丁过世皆南安产也遂以南安之南为祖之名即滨南魁南明南号之然曾祖一鲁武出白叶乡人鲜晓潘湖世有所谓华庑官者乃仁颖光升凤翔三公也曾祖滨南公出金湖寓漳郡南靖嵌下金墩山发愤敦书钦赐武功大夫鹤立鸡群祖父魁南公千户世袭嫡父明南公旋自返乡至余余稍长即入仁颖书院受知於塾师汤晴岭邑尊及舅父徐以任之门宵灯课雨後出家复拜於梨洲皇恩在上厚赐於余余幸以报国也嫡是胞弟明衮年幼多病乎得神医幸而存也居笋溪王宫金墩次弟昙衮则留事父母微憾者不及曾祖一见耳然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潘湖源深流远矣彻府安石祖子孙三世皆进士而天麟黄权八九世裔孙光升凤翔文武巍科蝉联於桂显於皇明今家馨传之以垂永徽巍俾益奋日孝於行以光大先祖之遗规志所欲酬郁为虹绯簪缨辈出达之家扉吾祖潘湖之黄出自三山莆阳金墩望族乃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太师清惠讳府公派下谱创中外有声刑部尚书大宗伯光升公余栖息之暇纂辑天麟讳权公下派诸裔搜罗故实续成焉谋兹族人将锲以示後而属潘湖十二世孙清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旋理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顿颡拜撰序其谱端

清黄朝荷潘湖杏塘金墩黄氏谱序

溯吾杏塘黄氏初祖为潘湖七世祖金山公讳天伦派下其上远至有熊氏轩辕後裔春申君歇公为相爱贤天下门士墨客云集三千子孙散之四方古黄国者潢川江夏汉兴淮河阳夏者霸公入谷为二百石吏转迁颖川太守位至丞相封建成侯子思侯名赏继为关内都尉赏子忠侯名辅继为卫尉九卿传爵六世明帝有江夏人香公以文学孝行益名赠尚书令子琼公为尚书仆射父子名重朝庭时京师为之语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声誉江夏郡琼公孙琬公亦能以文学世其家官五官郎中将太尉晋有闽国公晋安郡守元方入闽居福唐黄巷唐有开国公谥忠义岸公之裔後唐丁亥科仁颖公荣登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从兄璞公一门五学士子仁泽公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善文能武为节度判官至大宋又有岸公之後广东冈州初祖由公字居正号盘野居士江苏长洲人宋淳熙八年状元历官至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配胡氏巫氏二夫人居冈州者皆巫氏夫人出於南雄珠玑巷卒赠少师墓在吴县邓尉山簪缨世济有龙屿禄公裔定公道山碣公裔朴公俱登状元甲第显名系出福州晋安郡太守彦丰公哲裔北宋军城始祖侍中枢密副使谥文正宰相中庸公孙彻公登进士为平江令其弟龙公登进士为龙溪令而吾潘湖黄氏则源自江夏金墩黄氏族初祖宋进士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太师廉伯谥清惠府公翰林院学士安石公俱父子俱登进士宋潭州知府丰公子焘公勋公兄弟皆进士教授迨至明户刑二部尚书葵峰光升公榜眼南京礼部尚书仪庭凤翔公礼部尚书易庵汝良公武状元南京兵部尚书镇武钺公清乾隆振邦公南京大总督清潘湖叟锡衮公东阁大学士武英殿学士出将入相文豪一龙父子进士吾初祖天伦号金山源自泉城南卅五都之潘湖湖口尚德公次子明嘉靖初寇乱行货避居漳郡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配嵌下白石林氏俱以诗名世胤繁兴呜呼江夏金墩黄氏望族源远流长星分野处散居四海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於万人之身秀者士而朴者为农为工为贾无以穷尽若夫积也不厚则流也不远安望其散居南洋能悉世代裔孙知由一人之身而传之衍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水有源则流长木有本则枝茂人能积德子孙自蕃统集昔吾族之谱昭穆尝鉴湖西而非湖西也吾祖金墩黄氏祖谱而阅之金山天伦公派下诸裔世系明晰历历在目溯祖德缅先人继家业承家规毕生搜求讹者正之缺者补之以实传後殆不无小补也谨以为序

清乾隆乙未年仲秋之吉日南安潘湖杏塘文魁前礼部主事黄朝荷拜撰续修

爪哇岛江夏堂福建金墩黄氏续修谱序

吾黄之先出於伯益其後陆终受封黄国以此为姓春秋之时肇於潢川故城西至汉在江夏为著晋永嘉中洲坂荡衣冠入闽而吾军城金墩黄之上源自光州之固始居於候官盖光州在汉属江夏郡然世系可纪者自唐桂州剌史岸公当肃宗时归自桂州过之莆阳黄巷乐其山水遂居焉四传为处士公讳谳公徙莆之碧溪又六传而为太常寺卿侍中枢密副使谥文正宰相公讳中庸徙军城府西巷又三传而为谥清惠太师讳府徙黄石之金墩由此三传则为吾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今夫潘湖自三山莆阳黄石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而来溯於福州乌石山黄巷源於江夏出於固始入闽於黄巷迂回汇於碧溪湖山千载也人之生必本乎祖彼其初一人之身耳而蕃育绵至兴化军城西以博雅鸿儒掌之谱也吾爪哇岛拉森金墩祖兴祥讳锡来父集仁字进铎系泉南潘湖初祖处士天麟讳权公六世湖口尚德公次子天伦明嘉靖初寇乱徙南安白叶乡杏塘後行货漳郡避寇徵役寓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承祖地闽亲潘湖金墩湖口黄氏族亲之嘱笃亲之情厚余侄自达爪哇岛华族民协商会律师吾渭源朝买奉行孔教之礼仪冀忠以事君孝以事亲廉以居官学以立身行於其躬教於子孙谨记旅居拉森犹吾境日久南望思故乡晨昏莫忘潘湖宗朝夕须荐祖德香但愿金墩祖庇荫俾吾渭源子孙昌祖厝联曰御赐卿相扬祖武英贤尚书允敬承历白叶叁代单丁元振宇魁南一鲁花开田洋红六桂甲第余香碧九溪正本清源金墩水秋实稻香潘湖山相国锡衮志商第得福华庙本经家承先哲书香满堂存祖德忠孝齐全外联曰乌石五剑埔开阳六龙泉恭肃承祖志文简继欧风潘湖元本经田洋清世质光升尚书明锡衮相国清仁颖状元乡肇盛宰相堂吾潘湖素来盛德相邦家声巍然光前裕後以期万代子孙身居海外勿忘祖根知其所出而属金墩潘湖元处士天麟黄权二十世孙黄渭源黄朝买华族民国庚辰年春闱之吉仝顿颡拜撰序於谱端

   七、江夏金墩潘湖黄氏家传

黄光升字明举号葵峰明潘湖临漳人父黄绶讳茂明明嘉靖七年举人嘉靖八年联捷进士官至刑部尚书隆庆四年钦赐御匾尚书允敬承驰驿致仕回归潘湖临漳耋年著书立说於南安葵山董埔一海瑞直谏案营护海瑞甚力二严嵩父子不法案三是杨选失城案万历十四年卒赐祭葬赠太子少保谥恭肃子乔栋以荫授临安知府题独鹤驿诗曰几时独鹤凌宵去古驿空余独鹤名野树悬云时出没荒村带雨递分明山深鸟杂徵夫语水暗蛙连戍鼓鸣万乡驰驱春又晚凄然长起故国情行周文德青天白日甲第儒业昭华史书闽自唐欧阳詹始举甲第进士文章卓然声名籍著为世所重后有慕詹者继以仕进能文者必言欧阳公詹而能学者必言黄公仁颖

  黄凤翔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别号田亭山人祖籍潘湖生於泉州城内熙春铺市曹巷黄宅明嘉靖四十年举人隆庆二年榜眼及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以养亲归黄凤翔田亭草诗集有故乡秋咏秋风似送读书声遗迹灵岩结构成甲第当年龙虎榜湖山千古薜萝情朝看野色连云起夜落灯花带月明为有孙支传世业青苔那许锁柴荆万历四十二年甲寅卒於泉州府城年七十有六墓在泉州东郊田头亭下路虎头山南麓天启初赐谥文简

黄国英讳文豪号龙山父日休谥安逸季子公生於漳郡由海澄县学寄籍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明嘉靖壬午年十一月十五日生明嘉靖丙辰年联捷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因忤权贵迁湖南金山县令尝督寿陵及三殿工程清白自厉杜绝弊窦有治绩晋廉州知府著有黄龙山沦泉集咏土楼诗明嘉靖壬戌秋沧泉黄公繇工部郎奉命来守廉厥冬抵任越年癸亥冬十月十四日回金山县衙以劳卒於官享年四十有二葬於南安福泉山金墩寿山阖郡士民莫不哭之恸公榇既归思公不可复也配张氏恭人幼子一龙一虎因援岘山故事为堕泪碑以寓哀慕之黄龙山诗集公诗曰潘湖祖尚德安逸避寇居行货龙溪衙金山褰嵌下衣锦路遥辛衮服孝德心曩家慈父母世泽永无疆因寇乱张氏恭人偕二叔国苎携两幼子崇德崇吉自漳郡南靖嵌下金山寓宅徙泉南三十都娘妈桥池头遂家焉配澄海邑诸生赠行人张师洛妹生於明嘉靖癸未八月初一日卒於万历壬午十二月卅日寿六十茔於泉南杞後山龙虾出海穴而公祖天伦孟叔日章仲叔日习侄金山县正堂封太守龙山黄公合茔於泉南卅二都福泉大山金墩寿山坐申向寅五虎朝金狮穴旧有望柱石羊石虎在焉

  黄一龙少名崇德榜名字鳞伯号峭直殿试同名御用潘湖故乡欧阳詹龙虎榜遂赐兄弟一龙一虎系出北宋兴化军城宰相黄中庸裔孙明福建分巡漳南道周贤宣为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科一百一十一名湖南金山县令官终广东廉州府知府龙山公因泉郡西浮桥一举子国英同名钦赐榜名文豪长裔居加洋池头次一虎少名崇吉字鳞叔号朴直与母守居泉南三十都杨坂桥池头出继加洋池头长叔国华为嗣祠前有父子进士石牌坊後因兵火将海澄县城东泗乡西路径口保坐东北向南偏西一进三开间带围墙门亭建制将此旧宅售予浦西黄氏故金墩潘湖祖天伦孟叔日章仲叔日习侄金山县正堂封太守龙山黄公合茔墓志铭有载

  黄士藻字宗素号金庵晚号金墩逸人南安洪濑街金墩初祖潘湖六世尚德裔儒士黄心宇孙崇祯庚午举人甲戌进士由泉州府学历官南京户部主事清兵入京慨时事蜩沸遂随潘湖叟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锡衮黄公隐居起凤山以读书钓鱼为乐清顺治三年归乡倡建洪濑金墩心宇黄公小宗扶贫济困有益闾乡分守广西布政司参政以太常寺卿致仕建洪濑金墩书院仰为山长人称金逸人墓在南安洪濑金墩山卧牛穴

黄应甲字汝第号凌云尚义五子徙随父青阳山凌云坊金墩宫潘湖东库三房元处士天麟黄权七世孙明代将领以浔梧左参将随俞大猷讨平韦银豹万历五年升任浙江总兵官後改广东总兵平定龙川鲍时秀兵变梁本豪兵变明隆庆中以浔梧左参将从俞大猷讨平韦银豹进秩二等万历五年屡迁浙江总兵官改镇广东龙川鲍时秀者妻杜氏有妖术乃据义都缑岭立二十四方大总自号无敌峒王既降复反应甲讨平延户苏观升周才雄招亡命数千人纵掠雷廉间杀断州千户田治应甲率五军并进生擒观才雄斩颡四百余级其党缚酋长陈泉以降未几梁本豪乱本豪故曾一本党亦延户也一本诛窜海中习水战远通西洋且结倭兵为助杀千户掠通判以去万历十年六月总督陈瑞与应甲谋分水军二南驻老万山备倭东驻虎门备延别以两军备外海两军扼要害水军沈延舟二十生擒本豪诸军竞进大破之石茅洲贼复奔潭洲沙湾聚舟二百及倭舟十相掎角诸将合追先後俘斩千六百有奇沈其舟二百余抚降者二千五百帝为告郊庙大行叙赉应甲等进秩有差他倭寇琼崖应甲斩颡二百余夺其舟再赐金旋入佥左军府罢归配杜氏诰封一品夫人卒七十有三子二长荣南配王氏居青阳山凌云坊金墩宅次子华南赘谢氏徙居楚地安徽怀宁金墩

黄锡衮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明末清初潘湖人湖口尚德天伦房黄权十二世孙曾祖滨南一鲁祖仁颖书院山长黄魁南父明南黄振宇於明崇祯十二年举人崇祯十三年庚辰联第会元三甲第十五名进士初授广西思恩府推官後因忤马士英乱政晋巡抚不赴入清复考选庶吉士累官清武英殿总裁官清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旋任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街掌兵部事清康熙三十八年十月以大学士衔在籍调用致仕归乡钦赐御匾卿相扬祖武甲第颂诗曰詹为闽文祖后贤者皆其属孙詹为闽文宗后贤者皆其弟子清康熙四十六年五月卒於家年八十七诰赠太子太傅柱国光禄大夫谥文僖赐祭葬配姚启圣妹启桑封正一品卫国夫人墓在晋江一都铁灶山法藏寺西南近处茔朝潘湖长妹适翰林院学士富鸿基次妹丽朱适浔海衙口施君大宣子琅

《清康熙玄烨皇帝诰命潘湖叟黄卿相公三道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君臣之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弘褒锡衮之恩尔振宇乃卿相黄锡衮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潘湖金墩家训傅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卿相扬祖武锡之诰命於密助圣祖主政於朝殊荣必逮於所亲宠命光夫有子承兹优渥永庇忠勤 制曰奉职在公嘉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卿相黄锡衮母徐氏壶范宜家夙协承筐嫩以俪国载昭尽获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卫国夫人於戏彰淑德於不瑕式荣麒麟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谥孝慈 康熙九年戊戌十月初九日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同孝维君良臣锡衮弘昭报本教忠自祖服官敬用承家尔魁南乃卿相黄锡衮之祖父道在祝躬爰被丝纶之重志存作室式弘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卿相锡之诰命於圣恩逮所生弥彰贤之美荣施益彰燕冀之庥 制曰推恩将祖母弘施锡衮之仁移孝作忠均切显扬之念属东阁大学士加五级黄锡衮祖母陈氏爱孙能劳笃义方於杼柚相夫克顺端令於闺闱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於麒麟服昭荣韦荷廷纶之宠熊凡遗教永流泉壤之辉谥勤慈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锡衮推恩朝廷之大典分猷亮采臣子之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尔武功大夫一鲁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黄锡衮之曾祖父职任卿相熏德宏才杜稷阁老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於平抚三藩平台荣绩庆典欣达新纶荣贲兹以覃恩授尔为特进光禄大夫锡之诰命於战弘敖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谊兹宠命懋乃嘉猷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曾祖一鲁爰从其曾孙贵尔以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曾祖母陈氏含章协德令仪凤著於闺闱黾勉同心内治相成於凤夜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战龙载德涣用褒敬之德勤钦承益励柔嘉之则谥勤惠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廿五日

黄立本字克学号金湖清台湾淡水艋岬金湖人祖籍泉州城南三十五都潘湖湖口长房黄立本儒士志夏长子芳琮长孙锡衮曾孙恩贡生历官台北府学训导大兴顺天府同知康熙六十一年任台湾知府雍正二年以中宪大夫致仕在籍调用乾隆寿八十有五葬於淡水艋岬忠山之原

  黄朝荷榜名初名朝乌字克莲号金塘清乾隆壬午科举人明杏塘三房日习玄孙文魁选礼部主事革除食仪番役门礼诸陋习耿直执着解俸囊修天伦公祖厝及开泉金墩寿山祖陵与宇雅武魁前仙游县同知修台湾潘湖金山黄公谱拜撰金墩祖祠联曰黄府进士四尚书金墩入阁二相国兴社学置义田济贫寒护桑梓乡人德之题曰金墩潘湖杏塘家声大日休日章日习世泽长

黄捷高字穆楫号金雅杏塘日习十世孙清咸丰壬子年恩科武魁举人初授仙游同知置学田修祖宅修谱曰吾族系出杏塘初祖天伦公派下避寇行货漳郡寄籍南靖嵌下金墩山而俗呼金山盖勿忘祖也伏念祖德重茂绩纪於慨然引为已任追孝风诚孚於族而率亲也修祖谱曰吾族系出金墩黄府太师宜俎豆恩承潘湖龙榜卿相毓簪缨经日迈月徵永念天伦肇基业春雨秋霜常思本经开泉祖为人端厚置农田修水利建埤塘乐善好施率族修葺南安张坑福泉大山开泉金墩寿山洪氏祖妈陵敦亲睦族乡人受其恩德而祀之

  黄忠理字穆札昭淳长子清道光庚戌年恩贡生仙游县教谕卒於家生喜交游学门人如云家有盈余以助族戚执教学博与吾祖泉南诸先贤清初洪濑街金墩进士太常寺卿士藻廷旦绳武漳州府教授世德朝圭皆乡饮大宾多闻人

    八、潘湖杏塘金墩黄氏历代世恩

1、历代进士

黄府 金墩一世祖彻季子宋隆兴癸未进士官平海军节度使荣禄大夫副都统太师

黄安石 金墩府子宋绍熙癸丑进士馆阁校勘翰林学士

黄应 金墩八世孙明永乐甲申进士官浙江龙游知县

黄铭 金墩十世孙明弘治癸丑年进士官户部主事

黄荣 金墩十世孙黄铭弟弘治癸丑年进士官桂林知府

黄宽 金墩十世孙明成化壬辰进士浙江刑部佥事

黄光升 金墩十一世孙绶长子嘉靖已丑进士官刑部尚书

黄金大治长子 金墩一世孙明嘉靖癸未年进士官刑部主事

黄国英讳文豪号龙山 金墩十二世孙日休季子明嘉靖丙辰年联捷进士由漳州府学湖南金山县令晋廉州知府越年卒於官

黄凤翔 金墩十二世孙隆庆戊辰年榜眼南京礼部尚书

黄一龙初名崇德字鳞伯号峭直 金墩十三世孙龙山公长子明万历乙丑进士官粤东御史

黄琰 金墩十三世孙光升孙明万历戌戊进士官南海知县户部主事

黄润中 金墩十三世孙凤翔子明崇祯丁丑进士官礼部员外郎学宪

黄灏中 金墩十三世孙凤翔子顺治已丑进士官浦江知县

黄熙胤 金墩十四世孙凤翔孙崇祯辛未进士官清兵部侍郎

黄徽胤 金墩十四世孙明崇祯丁丑年进士官兵部左侍郎

黄景胤 金墩十四世孙凤翔孙明崇祯辛未进士官户部郎中

黄锡衮 金墩十五世孙明崇祯庚辰进士官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

黄志遴 金墩十五世孙凤翔曾孙清顺治乙酉进士官湖广左布政使

黄志焕 金墩十五世孙康熙十二年癸丑科官清内阁中书

黄士藻 金墩十五世孙南安洪赖街金墩心宇从兄明崇祯甲戌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太常寺卿

黄甲 金墩十八世孙惠邑龙山尾厝南明隆武丙戌进士官御营护驾参将锦衣卫指挥同知谥忠勇

黄世德 金墩十八世孙中庸廿一世孙清乾隆已丑进士官漳州府教授

黄镜涵 永宁卫清康熙乡进士官奉政大夫户部主事

黄基远 永宁隍城南门海埭头清康熙间铜山总兵光禄大夫左都督

黄裳华 台湾淡水清光绪丁丑补录进士官户部主事台湾府同知

2、历代举人

黄昶 潘湖学士公广信知府黄永子字伯畅宣德丙午举人官海阳知县

黄廷楫 金墩文汉子明嘉靖丙午举人官云南提举

黄乔植 金墩光升次子明嘉靖甲子举人官府同知

黄金 金墩明隆庆庚午举人官南康知县

黄烺 金墩明万历已卯举人官胶州知州

黄爟 金墩明万历戊子举人官都察院司务

黄铎 金墩凤翔侄万历辛卯举人官获嘉知县

黄维垓 金墩天启丁卯举人汤溪知县

黄廷旦 字祯甫明崇祯九年丙子科举人杏塘黄日习仲孙官礼部郎中居金庄

黄志美 明崇祯已卯举人官高州知府

黄履曾  惠邑金墩山中厝南明隆武丙戌举人官永福县丞

黄志长 清康熙乙酉举人亚魁

黄德嵩 清康熙辛卯举人

黄之纲 清康熙甲午举人

黄之录 清顺治丁酉举人官大理知府

黄裴 清康熙甲子举人官长汀教谕

黄寅亮 清康熙已卯举人官福州漳州府教授

黄图巩 清康熙丙午举人官靳县知县

黄月丹 清雍正壬子举人

黄朝荷 初名朝乌居杏塘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举人文魁官至礼部主事

黄捷高 清咸丰二年壬子年武科举人仙游县参军副堂

3、历代贡生

黄惟衷 金墩八世孙贡生明广东崖州府感恩县主簿

黄鹏江 金墩九世孙贡生明浙江宁波府同知

黄阳和 金墩九世孙贡生明云南新兴州知州

黄晟 金墩九世孙官府照磨

黄诚轩 金墩十世孙贡生清长乐南靖县学教谕

黄绶 金墩十世孙明弘治贡生官万载教谕

黄应甲 金墩十世孙乔升弟明嘉靖武贡生累官总兵

黄光庆 金墩十一世孙嘉靖贡生官江宁教谕

黄光霁 金墩十一世孙明嘉靖贡生官广东按察司照磨

黄乔栋 金墩十二世孙嘉靖以父光升荫补云南临安知府

黄乔棠 金墩十二世孙光升季子荫补府同知光禄寺署正

黄乔柱 金墩十二世孙明嘉靖贡生官广东按察司经历

黄乔松 金墩十二世孙明嘉靖贡生泾县主簿

黄乔远 金墩十二世孙万历贡生官吴县县丞

黄煜 金墩十三世孙天启行伍西安副将

黄熉 金墩十三世孙天启贡生官肇庆府教授

黄祯胤 金墩十四世孙凤翔长孙康熙恩贡祖荫和曲知府

黄杰  金墩十四世孙颢中子岁贡以荫补官长沙知府

黄琮  金墩十四世孙颢中子岁贡工部主事

黄昱  金墩十四世孙颢中子行伍官靖远副将

黄明衮 金墩十五世孙崇祯已卯贡生增城知县监察御史

黄昙衮 金墩十五世孙恩贡生广东汕头金墩教谕

黄耀衮 金墩十五世孙万历乙未恩贡生光禄寺卿

黄廷旦 金墩十五世孙岁万历辛丑贡生平和县教谕

黄志璋 金墩十五世孙徽胤子官分守洮岷陇右道道员

黄志奭 金墩十五世孙景胤子官州同知

黄志延 金墩十五世孙熙胤子官通政司经历

黄志源 金墩十五世孙广西都司经历

黄志濂 金墩十五世孙广西都司经历

黄芳琮 金墩十六世孙锡衮长子恩贡生父荫农官

黄道泰金墩十七世孙岁贡普宁阳山知县

黄孙谋 金墩十七世孙行伍清福建水师中军营千总

黄必成 金墩十七世孙直隶怀柔都司

黄必第 金墩十七世孙恩贡生居台湾

黄之猷 金墩十七世孙恩贡生居台湾

黄忠理 金墩十八世孙清道光庚戌年恩贡生仙游县教谕

黄拱辰 金墩十八世孙清同治元年贡生行伍官前营把总

黄绍周 金墩十八世孙贡生清国子监学政

黄邦荣 金墩十九世孙清同治官中营千把总

黄泰鉴 金墩二十世孙光升嫡裔清光绪恩贡生晋江学正

黄紫湖 金墩廿一世孙贡生清台湾凤山知县

4、历代封荫

黄一鲁 武功大夫以曾孙明衮锡衮贵赠监察御史赠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

黄魁南 文林郎以孙明衮锡衮贵赠监察御史晋阶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

黄振宇 以子明衮锡衮贵封监察御史晋阶光禄大夫太子太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

黄正中 庠生以子桢允贵赠奉直大夫

黄质中 庠生以子熙孕贵封承德郎礼部主事复以孙志遴贵赠通奉大夫湖广左布政使

黄浤中 副贡生以子景孕贵赠奉政大夫

黄瀚中 以子徽孕贵赠中大夫太仆寺卿兵部左侍郎

黄灏中 浦江知县以第五子杰贵赠奉政大夫复以第六子昱贵累赠荣禄大夫

黄熙孕 有传原封中大夫太仆寺卿以子志遴贵封通奉大夫湖广左布政使

黄芳琮  以父锡衮大学士荫授农事散官

黄志商  以祖锡衮大学士荫授例事散官

黄御英  以曾祖锡衮大学士荫授国学生

黄扬腾 岁贡生以孙世德贵貤赠文林郎漳州府学教授

黄锡爵 诸生以子世德贵赠文林郎漳州府学教授

黄家荣 以孙际清遵例急公貤赠儒林郎

黄学钦  以子际盛贵貤赠修职佐郎上杭县学训导复以子际清遵例急公赠儒林郎

黄易周 庠生以孙拱辰提标前营把总貤赠奋武郎

黄家俊 以子拱辰提标前营把总封奋武郎

黄云韶 以孙人龙贵貤赠文林郎福宁府学教授

黄升国 以子人龙贵貤赠修职郎晋赠文林郎福宁府学教授

       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海丝人文史迹——金墩黄森屏苏丹祠遗址位于晋江市安海镇鸿塔社区水心亭西侧占地总面积1000平方米(该地四至:东邻水心亭,西近安平桥,南毗鸿江路,北至水心苑)其总建筑面积(3层6厅12室)计3000平方米歇山式祠馆(系明初安平金厝长房黄森屏讳元寿出生地:明初云南总兵文莱开国国王金墩黄森屏苏丹祠),建成后将成为联结晋江与文莱王室促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支撑点,中国晋江与文莱王室友好往来和交流的重要海丝名人景观。建筑物面积:3000平方米。使用功能:据《安平金墩黄氏宗谱》与《明史》载黄森屏讳元寿(1339-1408年)字昌年号熙春谥忠顺。元末明初安海金厝人,该祠建於明永乐十五年秋由明泉州知府方圆与马三保郑和倡建,遗址在安平水心亭西后废于明末兵火。复原重建拟突出东南亚海丝文化特色,陈列黄森屏讳元寿生前史料和系列珍贵文物,充分展示海丝名人黄森屏讳元寿的人生轨迹与家国情怀,成为传承晋江海丝文化、加深中国和文莱传统友谊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5、《金墩黄氏祖祠建置志》先期浙江湖州教授学古讳胜公祭其事;明洪武戊寅年秋,广信知府翰林学士永公复修金墩庙,古读书亭,鸠集倡建祠宇,以祀始祖宋隆兴进士、平海军节度使、副都统荣禄大夫赠太师谥清惠黄府公在天之灵。逢年正月初四日,金墩清江沙堤仙游钟山溪边龙塘珠坑平海沙坂等族子姓诣祠,拜谒祖先敬致祭嗣,祠在府城东南景德里黄石金墩,坐小山之原。而朝九华山堂水与金墩庙相望,塑清惠黄府神像,配像赞。岁时顶礼,越明迄清后圮,明嘉靖已丑裔孙刑部尚书光升公,增建读书亭与雪庵寺毗邻;明万历甲午裔孙南京礼部尚书凤翔公,重修金墩祖祠;明崇祯庚辰裔孙礼部尚书汝良公,以逢年正月初四日为忌辰,鸠集七房子姓金身董其事;役风雨罔或间,葺之堂构聿新,致祭嗣合请杭州右卫军克谦公。后福州儒士震旦公,捐俸配享置祀田塑长沙县君陈夫人神像于金墩祖祠。岁时顶礼,俾奉香火,并致族孙阳泰书,族长樾文,以供祀事。是祠也,吾清惠太师府公七房之鼻祖,福德隆矣!金墩其沮漆也!所以明参宪景星公赎地,倡建大宗至出,太恭人之养赡供役。大清定鼎,国朝福州金墩震旦公,捐赀助修南宫桂茂,自此门闾高且大,讫尊大人力也。厥后,武状元南京兵部尚书黄铖与金墩族长庠士寅候公续葺。顺治乙未举人汤溪知县黄维垓续修;康熙庚戌坏于雨草,裔孙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尚书衔潘湖叟锡衮公,集众捐俸修葺,栋梁藉以不堕。壬戌,浙江金墩钱塘武林里黄氏裔孙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机公,慨然引为已任,鸠拓建祀田配享。乾隆壬戌,裔孙漳州府教授世德公金墩向春公,重修复拓祖祠旷地,增构金墩宫,以供祀事。壬午,祖祠落成告竣。是祠也,建以报先贤宗功祖德;而七房子孙,修之溯之水源本木以追远,合族者也。近远七房,枝繁叶茂长翠焉!以荫七房贤能接踵而起,世胄蜚声,实维英灵叠振,光家邦而耀闾里。溯吾府公,原系宗嫡,自鼎建祖祠,固守祖居三房裔孙,增扩聿新效力尤多,循墙伛倭糜是粥。第恐风雨剥蚀久,复漫漶爰志其概,俾后人谒祖之有所考,继之葺之新之,则先祖赠太师清惠黄府太师公,千秋万载书香永存不退。时值民国庚申正月初四日卯时,太师清惠黄府公八百华辰,面金墩七房人文景运于无穷,不亦伟哉!祠成请志于余,余复缀语于此,爰以为志,以垂后昆。

清赐进士翰林院编修军机章京总领金墩黄彦鸿谨识

  九、历代修谱纪年

  明洪武十五年春金墩七世孙广信知府学士公黄永续修

  明永乐五年春金墩七世孙进士龙游知县紫帽山黄坂金墩初祖黄应续修

  明嘉靖十四年冬金墩十一世孙刑部尚书黄光升公续修

  明万历廿一年仲秋金墩十二世孙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公续修

  清康熙九年仲秋金墩十五世孙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公续

清乾隆卅年仲秋金墩十八世孙进士漳州府教授黄世德公续修

  清乾隆乙未年仲秋之吉日南安白叶乡杏塘金墩文魁前礼部主事黄朝荷拜撰续修

  清光绪庚子年仲秋南安白叶乡杏塘天伦公裔孙漉港埔心和泰行黄联登进士黄裳华仝修

  爪哇岛江夏堂金墩二十世孙黄渭源黄朝买民国庚辰年望月之吉日仝修

  爪哇岛华族民国五十五年春金墩廿四世孙潘湖印尼国务部长黄自达续修

  十、金墩潘湖金山黄氏一至二十世世系

一世 天麟 讳权公少名亨字本经行千二元处士赠徵仕郎近公次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公四世孙由莆阳黄石金墩经泉郡熙春铺仕曹巷徙泉城南潘湖欧祠山黄厝其曾孙福禄寿香英五人明洪武二年移居潘湖欧厝接欧阳氏外祖业捐银重修潘湖黄氏宗祠仁颖书院名後带观字立碑为记以长子凤贵驰赠郡教授徵仕郎宋度宗咸淳辛未年正月初九年子时生元顺帝至正辛卯年九月初二酉时卒葬观音叠座穴坐乙向辛兼卯酉元配洪氏贞卿赠孺人生於南宋度咸淳壬申年正月二十日申时卒先居熙春铺市曹巷後随长子黄凤居泉郡布金院後元顺帝至元乙亥年十月十三日亥时卒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山坐申向寅矧两肩垂落山水绕抱有情风气藏聚龙旺穴尊朝端从美真吉地也俗呼金墩寿山中圹洪氏祖妈一棺一椁季子仕虎孙香公伯元玄元曾孙长生玄孙昶公加洋日休杏塘日习凡八圹附焉旧有山门金墩衍派坊一座在焉继配欧阳氏秀卿封孺人元成宗大德丁酉年四月廿三日辰时生元顺帝至正乙巳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时卒子三长凤公洪氏出因仕於泉郡布金院遂居焉次仕龙居潘湖季仕虎居霞浯俱欧阳氏出

二世 凤公 天麟讳权长子乳名洲字仕凤号潘山晚号十四致政洪氏出近公长孙元配洪氏贞卿孺人出以祖新州府学教授世袭荐授泉郡布金院蒙古学教授徵仕郎元世祖至元癸已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生由莆田金墩徙泉郡熙春铺仕曹巷明太祖洪武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时卒元顺帝至正甲午十四年致政归凤公晚号由此名也茔在晋邑二十四都金墩教授山坐辰向戌兼乙辛配吴氏封宜人分衍晋邑二十四都仑山卅五都下辇欧祠山子二祼公福公

  仕龙权公次子字原慈又字希亮号湖山欧阳氏出国学生泉郡名医後抵京都为御医元英宗至治辛酉年七月廿二日酉时生明成祖永乐丁亥年十二月初七日亥时卒殁於京邸遗骸迁回故乡茔於新门外三十三都紫帽鸡笼山穴坐未向兼丑配张氏郑氏封孺人子五福公禄公寿公香公英公

仕虎权公三子字希谷又字原善晚号太新欧阳氏出分衍霞浯乡卖域厝仑苍园美彭江县钟会元英宗至治壬戌年七月廿八日申时生明永乐庚寅年二月初七日亥时卒配陈氏赠孺人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观音叠座穴坐申向寅於金墩开泉洪氏祖妈陵五圹右侧子四长君章次伯元季玄元四玄才

  三世 祼公 仕凤长子字颜祥号明斋晚号明室元仁宗延祐乙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时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时卒配王氏随父居廿四都仑後子四

  智公晋公习公早夭旨公入布金院为僧

  福公乳名房字颜吉号颐斋凤次子元仁宗延祐丁巳年三月十五日寅时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廿八日丑时卒配赖氏孙氏茔於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子贤公

福观祖名均玉仕龙长子字永锡号宣毅以次子永贵驰赠户部员外郎公少颖异急公好义代父以耆宿执国赋卒於京邸殉於外元顺帝至正辛卯年十月廿五日卯时生明太祖洪武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时卒福暨元配马氏孺人茔在紫帽鸡笼山以衣冠当公骸附灵於父左畔坐未向兼丑传潘湖临漳及永春儒林乡泉州伍堡新门街祠堂巷子三长逊永公长生

  禄公仕龙次子字均宝又字永崇号凤泉临漳元顺帝至正癸巳年二月十二日巳时生明成祖明成祖永乐癸卯年三月十一日卯时卒传本乡井头房子三长显文徙临漳狮头山次显章移本邑宪台庙内灵水车厝黄厝三显奇徙居台湾祖妈宫後

寿公仕龙三子字均夏又字永昌号栖叟元顺帝至正乙未年六月初十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十月初三日卯时卒以长伯父仕凤萌授乡饮大宾茔在亭店李厝山配李氏封孺人传陈埭奄上俗呼金庵衍後坑石头街尾山法石

  香公仕龙四子字均复又字永斌号直善元顺帝至正丁酉年四月廿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八月十六日卯时卒以人材举荐辟临漳知县所著有儒林纪事先儒行周学记仁颖春秋潘湖纪年三教源流金墩要录彦盟要言黄直善诗集尝捐俸伐石勒碑立功德亭为记配陈氏封孺人传南京金湖乡永春华岩子二显矮显奴

  英公仕龙五子字均实又字永盈号世芳官漳州府学教授元顺帝至正己亥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生明成祖永乐癸卯年十一月廿三日卒配庄氏赠孺人後壁房传漳郡溪山黄宅

  君章仕虎长子字均长号光保由双沟下坂徙居南安梅山配颜氏葬南安十七都官园大帽山大石下仙人踞脚穴长祖兴徙永春官田市儒林乡次启运徙永宁隍城南门海埭头季启连偕子孙英经南安下尾黄埔至孙丹鼙移居金树头

伯元仕虎次子配李氏子三长养赐徙龙溪廿二都文献山次养则徙泉城北门金墩季养赡徙安平岭头庙

  玄元仕虎季子恩贡生通商外府於永宁港官运司经历配陈氏子二长子江公徙浙江温州鹿城仲子淮公徙南日岛黄厝楼析居同安鼎尾卖麻街本邑潘径仕春前山葬附南安福泉山金墩寿山五虎朝金狮穴洪氏祖妈陵

  玄才仕虎四子字颜昌号金霞传霞坞黄厝元顺帝至正丁酉年二月初五日酉时生明成祖永乐庚子年七月廿六日子时卒配吴氏子五长子美玄孙乐吾徙南日岛浮斗金霞後裔孙颜荣携启崇启铭於清康熙庚申年春迁入惠安净峰金墩山顶下祖厝仲子明季子礼四子智五子信

四世智公祼公长子宋进士莆田金墩始祖太师黄府七世孙字伯寿号仑峰行正一元至元已卯年四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庚申年四月廿八日卒配孙氏谥一泰孺人子二道观次内逊承父命回莆居黄石金墩水南书街黄宅葬雪庵寺东

  晋公祼次子字有宝号昌寿晚号宣义行正二公年三十九富有租七百石耋尤耽闲逸逮儿成立後寓虎岫寺竟优游以其终身焉配许氏谥二泰孺人子二佛观外逊

  习公祼季子字有宣早殁

  旨公祼四子字有宽入布金院为僧

  贤公乳名旺福公子字彦德号逸斋宋进士太师莆阳金墩始祖黄府七代孙居泉郡南街寓卅二都骑龙山黄坂以子应贵赠文林郎龙游县丞晋阶三级累封浙江龙游县令生元顺帝至元己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时生明永乐戊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卒适五龄母傅氏殁掬於继母孙氏公妈合葬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坐未向兼丑配蔡氏傅氏子二长应公徙紫帽山黄坂仲惠公居泉城南街

长逊福观长子字孟文号毅斋素以孝闻儒慕之诚终身不懈父均玉逝於京祖仕龙年才舞勺尚能朝夕思慕屡欲家人诀赴京寻父均玉骸奈因足疾未瘳举步维艰爰将衣冠藏於棺附祖均玉配马氏以俾光前裕後明太祖洪武甲寅年九月初二日寅时生明英宗正统甲子年二月初九日子时卒与妣合茔於卅二都潘湖山官路下南麓坐壬向丙兼子午配凤池李氏雉娟继配郑氏子四真生真宝真赐真回

永公福观次子字长治号儒林官翰林学士世称学士永公少为邑庠生明洪武中通学诸生讦奏教谕以事从福建晋江潘湖被逮至南京悉革为民永髫年时得发户部充吏因典簿书习法律部尚书试而奇之以人材举荐授户部主事升员外出守宁波节冗清狱锄盗安民调湖州复调江西广信知府清操不渝勤民励节拜翰林院内阁学士从南京致仕归徙居永春县西廿五都儒林乡仅营一宅明太祖洪武乙卯年三月初七日卯时生明宣德庚申年四月廿三日申时卒配陈氏分衍潘湖临漳泉城新门街胜得铺土地公巷祐圣金墩祠堂巷析居惠安涂岭仓尾净峰金墩山下中厝所著有儒林春秋潘湖临漳文集金墩诗集子昶公

  长生福观季子字孟全号心泉配郡城孝感巷蔡氏子三长贵居旧铺次旭居府城伍堡街溪亭铺浯溪季晃公徙南安梅山中埔乡古道桥

  显矮香长子留居南京北郊金湖乡之黄厝子二端公瑞公

  显奴香次子永乐间任海阳主簿居永春县西二十五都儒林乡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八月廿五日辰时生永乐乙未年十二月三十日未时卒配蓬莱刘氏衍永春廿五都儒林与泉州新门胜得铺祐胜乡子二斋公齐公

  祖兴君章长子字启速号绍庵元末自霞浯迁入永春官田市儒林开基配南安辜氏葬十一都龟山看溪头子二永资永贤

启运君章仲子依祖妈口传而名自霞浯双沟下坂徙居二十都永宁卫城南门海埭头

  启连君章季子偕子伯英孙英经南安下尾黄埔曾孙丹鼙移居金树头

  子美玄才长子明太祖洪武庚申年四月初五日子时生明英宗正统乙丑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时卒配普角孙氏子三廷满廷昭廷宗

  五世 应公贤长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八世孙字伯允号简斋明太祖洪武庚申年七月初一日子时生明永乐甲申进士官文林郎县丞浙江龙游知县晋阶三级由泉城南街徙卅二都紫帽山黄坂都山明英宗正统丁丑年五月初五日丑时卒配青阳蔡氏屿崆傅氏茔在三十三都乌石山天鹅煦卵穴坐未向兼丑子怡

  惠公贤次子号朴斋葬潘山喝形走马扳鞍穴配登瀛乡徐公店升堂长女子一太学贡士性公

佛观晋公长子生明太祖洪武辛亥年正月廿日亥时卒明宣德癸丑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时配杨氏子三公庚寅生妈奴

  真生长逊长子字伯思号诚斋传本乡长房配曾氏孺人号顺德传本乡长房欧溪头子三长胜宗次继宗居旧铺季信宗居宫头

  真宝长逊次子字伯圭号侃斋配史氏号静德子四算公裘公琚公琼公玄孙转阳传南安葵山董埔金墩

  真赐字伯恭号素斋晚号素履长逊季子传本乡大三房东库及湖口田洋明永乐癸卯年正月廿日卯时生治家济世有方明成化甲辰年正月初九日辰时卒配陈氏谥慈惠塘市女暨霞行陈氏谥勤谨女葬狮山官路下子五尚仁尚德尚义尚质尚智

  真回字伯敬号简斋长逊四子配陈氏号端淑孺人子敦确媳尤氏葬柯前乡罗汉山子直轩析居南安洪濑街金墩太常寺卿第士藻泉州知府逊诚

昶公永子字伯畅号儒林十八龄领乡荐明宣德举人官海阳知县明永乐戌子年十一月初五日子时生明弘治壬戌年十二月初三日未时卒寿九十有八葬南安福泉山附茔於金墩开泉祖妈洪氏陵矧两肩垂落山水绕抱有情风气藏聚龙旺穴尊朝端从美真吉地也俗呼金墩寿山猛虎下山配孙氏子二长府照磨安平教授昊公次司经历晟公守祖居潘湖临漳

  贵公长生长子明永乐廿一年癸卯科举人饶阳县同知国子监助教析居晋江卅二都旧铺徙永春湖洋蓬莱金墩配蔡氏子四长景泰丙子举人恭公仲明成化壬辰进士宽公季信公四敏公俱早卒葬欧岭山南麓

  旭公长生次子徙泉城伍堡街浯渡铺配徐氏二长振清徙漳郡溪山次振源徙南安柳城帽山

晃公长生季子徙南安梅山中埔乡子二长振泉徙漳郡角尾金山次振皇守居中埔孙六长恒升徙林蔗次恒昶徙登洋季恒晟返居漳州角尾金山四恒日徙同安金墩五恒昌徙郭岑六恒晶徙古道桥金田生於明永乐庚子年十月十五日卒於明弘治庚申年十二月廿八日配郭氏葬漳州溪山东南麓

  斋公显奴长子字伯庵徙居浙江江山金墩

  齐公显奴仲子字伯正由永春儒林迁居泉州县後街黄宅配陈氏皆登贤书以子铭贵封户部主事徙居县後街子二铭公荣公

  六世 怡公字於纯号梅江应公子居紫帽山黄坂宋进士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公九世孙明成祖永乐庚子年八月初十日子时生三十龄曾寓居於东郊浅土谋生其後回金墩拜祖配吴氏乌石山女无出明成化巳丑年十二月十三日丑时卒立侄祺公字廷睿为嗣子继升孙金公世居紫帽山黄坂

性公惠子字於缙号理庵太学贡士明宣宗宣德庚戌年月十七日寅时生明景泰丙子年三月十九日未时卒随祖父怡公至三山莆阳金墩茔在三十六都五斗内莲花坑俗呼世嘉坑渴马饮泉穴艮坤寅申向配余氏子四祝早夭祥复夭礼公字廷文祺公字廷睿继怡公为嗣

  尚仁真赐长子字於慎号存情晚号淳质东库长房配曾氏孺人号顺德居东库长房子四长启发次启生季启昌寓居大兴顺天府衙四启隆寓居南京应天府衙黄宅

  尚德真赐次子字於道号存性东库二房传泉郡城南潘湖湖口田洋明天顺丁丑年九月十八日丑时生配青阳山霞行质斋妹号勤裕明嘉靖已丑年十月初二日卯时卒合茔於泉南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南赤墓口子二天爵天伦

  尚义真赐三子字於宜号存情居东库三房子五长乔迁次乔升居临海金崎季乔新徙浙上虞丰惠金湖四应森徙南京金湖五总兵应甲移居青阳山凌云坊金墩宅

尚质真赐四子字於绘号存颖晚号敦严东库四房传本乡桥头配李氏惠安白崎女号端庄子天键

  尚智真赐五子字於明号存慧居东库五房子二长天秧字日俪居泉城雁塔次天叙字日警居泉城马路头

  敦确真回子字於磊徙漳郡配尤氏子二长直轩次应轩居漳郡溪山葬南安柯前乡罗汉山

  昊公昶长子字於天居永春廿五都儒林乡金墩堂子二缓公绂公长东乔徙南安金淘尾墘次道清经莆田黄石金墩徙永春桃源后洋

  晟公昶仲子字於成岁贡返居晋江县三十五都潘湖乡临漳明天顺间历官运司经历知府以孙光升贵累赠兵部侍郎总督少师太子少保户刑二部尚书生明宣宗宣德乙卯年八月廿七日卒明武宗正德甲戌年九月廿四日大中丞少司马坊在衮绣铺仁风门内配南安三十二都油园南院陈氏茔於油园祖山头骏马坂埯穴坐未向兼丑子二长绥公绶公

恭公贵公长子长生孟孙明景泰丙子举人少侍父在饶阳县学署励志攻书及父殁母老家故贫乏以次婚嫁弟妹季信公敏公早卒抚诸侄成家立业皆授其教既告归优游潘湖二十余载卒七十有六蔡清为铭其墓

  宽公贵公次子明成化壬辰进士浙江刑部佥事功德碑曰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朕惟刑部古司寇之职掌天下刑狱之政故置属特详於诸部非仁恕明敏之士官克称焉尔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黄宽登名甲第擢掌花封四迁秩於今官克详刑於邦禁宜隆恩典用誉尔劳兹特进尔阶承德郎赐之敕命为尔荣尔尚体钦恤之意尽审克之能使刑不滥而民不冤斯称任用尔惟钦哉弘治六年七月十八日赐祭葬欧岭南麓旧有驮龟石人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碑亭在焉

  信公贵公季子早卒

  敏公贵公四子早卒

振泉晃公长子配郭氏子六长恒升徙林蔗宫后次恒昶徙西山季恒晟返居漳郡角尾金山四恒日徙同安金墩五恒昌徙宇雅六恒晶徙金田孙德旺德盛

  铭公齐长子字於鼎明成化甲辰举人弘治癸丑进士历官户部主事妣林氏子二文汉才硕

  荣公齐次子字於宣明弘治壬子举人癸丑联捷进士历官桂林知府妣王氏无出继子才硕

  七世祺公字廷睿号守轻礼公弟怡公继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十世孙居潘湖欧祠山配陈氏子南康莆田知县高州府同知金公

礼公性长子字廷文号守轩旌表孝子崇祀县学忠孝祠以孙凤翔贵累赠太子太保资政大夫南京礼部尚书九龄而孤尝去三山渭阳省亲明宪宗成化丙戌年十月十九日子时生配郑氏无出林氏号勤慈寿七十五所千户居欧祠山一女徽德适青阳宫下方伯庄罗号友塘明世宗嘉靖戊子年二月廿日子时卒寿六十有三茔在卅三都乌石山东北侧土名五剑埔天鹅煦卵穴坐酉卯庚甲向子继宗

  天爵尚德长子字汝厚号传潘湖湖口长房乌叔堂房子二长心宇徙洪濑隘门内次心宙居湖口

天伦尚德次子字汝重晚号金山谥勤朴明嘉靖初避寇乱徙南安白叶乡杏塘後行货漳郡寄籍南靖金墩山俗呼金山嵌下祖耋年返居南安廿二都礼顺乡白叶乡杏塘归祖与族人交游绝无间言长幼有序於邻耕学课雨农事俭约持躬自是乡人敬之至预知其能昌厥後矣以长季孙文豪贵诰封金山县令生於明成化庚子年八月初六日寅时家惟白叶乡杏塘庶无肉食薄田力耕饿馑苦频长谥安逸日休明嘉靖遭兵火时由漳郡金山嵌下遂返居泉南杨坂桥池头次日章季日习回居白叶乡杏塘金墩祖厝卒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吉时迨至振宇返居潘湖戴星披月备尝艰辛役用酬劬劳德爰就窄蜗庐家宅配嵌下白石主事林理中长女谥勤裕杏塘初祖金山公茔於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吉时卜南安张坑大山坐申向寅五虎朝金狮穴孙国英公附焉旧有石文笔马虎羊俱在子三日休日章日习

应甲尚义五子明世宗嘉靖丁酉年六月初一日生居晋邑青阳山凌云坊浙江广东两省总兵应甲配杜氏诰封一品夫人自小学习韬略善骑马为百夫长嘉靖壬戌武举隆庆年间以浔梧左参将随讨平进秩二等万历五年升任浙江总兵官后改广东总兵平定龙川杜氏有妖术攻占河源归善博罗诸县割据义都缑岭自号无敌峒王后为应甲镇压蜑户苏观陞周才雄等招亡命之徒数千人大掠雷廉之地俘杀断州千户田治应甲领五军并进生擒苏观陞周才雄斩颡四千余级再平定兵变之后罢职归乡卒七十有三长孙荣南字金声配王氏居青阳凌云坊金墩宫下黄王府边次孙华南字宫声赘谢氏徙居楚地安徽怀宁金墩

   绂公昊公长子东乔徙南安金淘尾

缓公昊公子道清徙永春桃源后洋

   绥晟长子字元钰封少师配蔡氏受易於蔡清之门俞虚江塾师由潘湖临漳徙郡城新门铺仔巷子二长光璠号见梅次光瑀卅二都田和乡福泉大山西麓半岭处名曰良港猛虎下山穴

绶公晟次子字元玺号东峰明弘治年间历岁贡万载教谕究心理学幼尊古礼由永春学後回潘湖临漳受易於蔡清之门折衷传义以子光升贵累赠太子少保户刑二部尚书年老寓居郡城衮绣铺仁风门内有大中丞少司马坊在焉为赠都御史晟绶父子立潘湖临漳牌坊已废明宪宗成化乙未年六月十日未时生明嘉靖甲午年十月廿四日午时卒於京赠户刑二部尚书旧有望柱一对配南安霞茂吴氏赠太夫人葬南安霞美油园坑边山赠尚书石翁仲虎马羊龟驮碑石亭文笔望柱各一对子三光升光庆光霁

  文汉铭公长子字汝郎嘉靖乙酉举人妣李氏嘉靖戊子举人泉城伍堡新门街胜得铺嗣子廷楫

  八世 继宗礼公子字子述号友竹以子凤翔贵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累赠太子太保资善大夫南京礼部尚书生行楷书墓碑曰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友竹黄公之墓墓生於明武宗正德丙寅年十月初七日寅时卒於明穆宗隆庆壬申年七月初五日申时寿七十有六茔在一都铁灶山东峰林荫处陈紫峰墓葬西南观音叠座穴坐辛乙戌辰向为圹二右配王氏邱氏封一品夫人葬潘湖乡官园北畔下辇山世氏封夫人葬世家坑凤梧号西山凤翊号岐山附王氏封夫人寿八十八子三长凤梧号西山次凤翊号岐山季凤翔号仪庭晚号止庵

日休字际仁谥安逸天伦长子潘湖湖口黄尚德次子承父命守南安白叶乡杏塘谥安谥日休生於漳郡宋金墩太师黄府十一世孙随父天伦配杨氏恭人行货漳郡寄籍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寓宅析居杨板桥池头康美吉塘生於明弘治壬戌年九月初七日生以子国英贵诰封湖南金山县令廉州知府後遭兵火由漳郡嵌下遂返泉南娘妈桥池头配杨氏恭人卒於明万历壬午年十二月十一日析居泉南康美吉塘葬於马林青龙山

日章天伦次子字际传号朝宾晚号狮峰白叶乡杏塘二世为避徵役迫促与兄日休弟日习行货同徙漳郡南靖金墩山俗呼金山以避寇追迫祖虽力农性能嗜学遇士人而起行货漳郡溪山廿九都白石社主事林理中舅父家敬课诸子勤学耕桑端笃早暮至老不倦宜乎自是构堂聿新桂兰辈出明正德庚辰年五月廿一日酉时生遭兵火返居泉南白叶乡杏塘明万历庚寅年三月十八日寅时卒原南安双溪口乡虎仔山後与天伦公子日章公日习公孙国英公合茔南安卅二都福泉山张坑大山旧有石柱马虎羊在焉一女适举人府同知乔植子琰公配廿九都前头吴氏谥勤慧子一鲁

  日习天伦季子字际仕晚号双溪白叶乡杏塘二行货漳郡溪山廿九都白石社主事林理中舅父家地瘦人稀不忍离散承父命守居南安白叶乡杏塘生於正德壬申年正月初五日配桃源举人南陵知縣傅陽明妹卒於万历乙酉年十二月初三日葬张坑大山金墩洪氏祖妈陵西与父金山公仲兄狮峰公侄龙山公合茔於张坑福泉金墩寿山西五虎朝金狮穴子五长一道次一德季一杏四一塘五一叶

光璠绥长子字际兴号见梅郡庠生就学於潘湖仁颖书院抗倭都督俞大猷塾师明弘治癸亥年三月初二日未时生明万历甲申年十二月廿七日巳时卒茔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丑配蔡氏子二乔松乔昆

  光瑀绥次子字际盛号见桂郡庠生就学於潘湖仁颖书院茔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丑配南邑金坑进士沅州知州王承箕妹子一吴县县丞乔远

光升绶长子字明举号葵峰生於潘湖临漳泉郡胜得铺开族祖年少就学於潘湖仁颖书院敬奉孔子朱子欧子嘉靖戌子已丑联捷进士授长兴令尚书省主事员外郎宁波知府建五纵五横鱼鳞塘四川布政使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奉敕总督湖广川贵等处军务密授俞大猷方略抗倭为都督俞虚斋撰其墓铭以子乔栋贵晋赠资德大夫复以孙琰贵历官侍经筵官工部左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南京户部刑部尚书奉旨续修太师黄府墓致仕复起南京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在官严诬告权轻重详讼词惩奸慝省佐证有廉声居官清介不事田宅子孙至无以为衣食居家杜门以经史为业少保公入乡贤祠尚书陈道基题其潘湖临漳儒林堂云文靖厅旋马居守上世之蔽庐清献夜焚香动遵先民之遗矩盖实录也及葵山年老归隐葵山董埔志史著书自号葵峰尚书坊为青草石与从侄凤翔榜眼坊俱在阳义铺丽正门内清源山巢云岩青天白天为少保公题孙琰居潘湖临漳生明武宗正德丙寅年六月初五日卯时卒明神宗万历丙戌年九月初七日亥时寿八十有一赐谥恭肃公子孙置业新门街西土地公巷一亩龙眼宅河沟北畔後辟为潘湖临漳祠堂为三左圹留氏夫人右圹王氏夫人圹於乌石山五剑埔榜眼泉池坡顶天鹅煦卵穴前有望柱文笔石翁仲虎马羊各一对牌坊龟驮碑亭孔子厅为衣冠墓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陈伊孜谕祭正陵於锦源果园新门山名曰卧牛穴葬坐巽向丙午偏南朝紫帽族侄凤翔公为少保公铭诗曰曳履声高北斗边苍生雅望属林泉衡门总似悬车日华表俄鹜化鹤年满箧诗书遗旧业九重纶绫勒新阡典型旧宿今何在一奠生刍祗惘然其恭肃小宗坐落於新门街南侧铺仔巷对面旧温陵镇新门三百八十七号城立第五段第一三七号面积约半亩尚书坊一在城南潘湖临漳尚书第一在阳义铺丽正土地公巷内著有学田记清复府学西庚门河沟内著有泉州府学记四书纪闻读易私记十卷读书愚管诗经蠡测十四卷春秋采义历代纪要昭代典则十二卷陶集注解杜工部七律诗解二卷泉郡志二十二卷子三长乔栋居潘湖临漳次乔植析新门胜得铺文胜乡留氏字惟尔出累赠一品夫人季乔棠守永春儒林乡王氏出累封二品夫人一女适笋江大房史朝宜季子大学士史继偕葬南安三十二都锦源俗呼果园新门山坐艮兼寅丑卧牛穴茔朝紫帽石翁仲虎马羊龟驮碑石亭文笔望柱各一对牌坊一左联光升克廉同榜连襟千秋留右联莹甫立玫黄蔡联婚万代亲子三乔栋乔植乔棠

  光庆绶次子字明堂号狮峰晚号西村居郡城东门其裔返居永春县二十五都儒林乡贡生府照磨江宁教谕以子乔柱贵诰赠广东按察司经历配郑氏子二长乔柱广东按察司经历次乔梁俱居临漳大宗一女适南安梅溪佥宪陈君学伊墓在卅二都福泉大山鸡母石顶山灯火穴

  光霁绶季子字明齐号二峰配陈氏一女适徐仓陈君学伊子二长乔远字文器吴县知县徙永春东平寨仔后次乔近字文品居新门恭肃小宗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仙人撒网穴

廷楫文汉子字才远又字际贤号仰槐居县後巷黄宅明嘉靖丙午举人历官处州推官葬江南赤涂坑头麓配徐以任姑母氏子国钟

  九世凤梧继宗从长子其裔居浙江青田平阳苍南配潘氏世居欧祠山子金中

  凤翊继宗从仲子字於冈号岐山周龄生母丘氏殁生嘉靖壬辰年八月初一日丑时卒万历甲午十二月十六日寅时茔在三十三都黄石岐山配江氏子墩中

凤翔继宗季子少名凤翥字鸣周号仪庭晚号止庵文山铺开族祖嘉靖辛酉四名经魁隆庆戌辰年罗万化榜榜眼进士历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三十龄前就学於潘湖仁颖书院及第复之金墩黄庙见其金墩谱系详明本支并其迁徙甚兴嘱其裔以砚墨冠带茶酒易之营宅於熙春铺仕曹巷丽正门内致仕十三年後又置东郊山庐田池七亩半隐居著书赠太子少保以子润中贵晋阶资德大夫复以孙昱贵累赠荣禄大夫其榜眼坊与潘湖临漳族伯少保恭肃公尚书坊俱在阳义铺丽正门内年崖刻欧阳书院四个大字为榜眼公所韪老寓居田头亭之南东郊山庐所著有田亭草诗集七卷嘉靖大政类编四卷嘉靖大政编年纪二卷泉州府志二十四卷黄仪庭二十卷谷阳诗集五卷凤翔年方六十自营永宅匾其棹楔曰止庵构山庐其麓自为记之营茔诗侈式司马为石廓王孙羸坐亦太薄我营坟贲冢东山阿马髭新封专半壑生身叼列瀛洲仙百岁应归华表鹤肥牛亭部我何求四贤画像终落漠聊种白杨播繁荫胜日招朋浮大酌纵然世事改沧桑樵儿牧女任踯躅凤翔年老寓居东郊田头亭置园於虎头山之南纵广五亩池园二亩半田二亩於小斋之下生嘉靖巳亥年十二月十一日未时卒万历甲寅年十二月十四日丑时天启间谥文简寿七十六清乾隆进士世德率族鸠建通政巷文山宗祠於阳义铺榜眼尚书凤翔黄公茔域二坊钦赐祭葬坊三坊俱在三十七都虎头山南田头亭茔城东田头亭猛虎下山穴坐癸丁丑未向南麓旧有石翁仲虎马羊文笔望柱在田头亭焉天启间钦谥文简茔域二坊祭葬坊旧建於此子八长淳中次正中季质中四浤中薛夫人号恭懿出寿四十四五瀚中六润中七灏中李夫人出八琦中侧张孺人出寿十九

  文晏字国安号欧斋金子以子铎贵赠文林郎世居紫帽山黄坂茔在郡南三十五都狮山官园头配蒋氏子铎公

国著日休长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十二世孙於明嘉靖丙戌年十二月廿五日午时生白叶乡杏塘三世卒万历丁酉年十一月十八日辰时配处士李志辉女继配寿溪惠州通判沈维龙妹孙振宦徙南安马林梧山三湖俗呼金湖曾孙命衮析居柑黄李仔宅大霞美帽山裔居泉城笋溪王宫金墩车厝黄厝

  国华休次子配傅氏无嗣一龙入承孙光居由白叶乡杏塘徙省身古道桥

国英日休季子榜名文豪字号龙山幼敏慧能文由漳郡府学系出金墩潘湖七世祖天伦明嘉靖初年避寇居南安白叶乡杏塘父日休谥安逸季子生於漳郡东泗石钟里由海澄县学寄籍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嘉靖丙戌年十一月十五日生明嘉靖丙辰年联捷进士历官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因忤权贵迁湖南金山县令历官近十载尝督寿陵及三殿工程清白自厉杜绝弊窦有治绩晋廉州知府著有黄龙山沦泉集咏土楼诗嘉靖壬戌秋沧泉黄公繇工部郎奉命来守廉厥冬抵任越年隆庆戊辰年十月十四日回金山县衙以劳卒於官寿四十有二阖公以劳卒於官享年四十有二子护柩归乡守节三载茔於南安福泉山金墩寿山时阖郡士民莫不哭之恸公榇既归思公不可复也因援岘山故事为堕泪碑以寓哀慕著有黄龙山诗集诗曰潘湖祖尚德安逸避寇居行货龙溪衙金山褰嵌下衣锦路遥辛衮服孝德心曩家慈父母世泽永无疆配东泗石钟里邑诸生赠行人张师洛妹因兵火之乱张恭人携长一龙初名崇德字鳞伯号峭直由漳郡府学明万历已丑年进士著延露篇历官东粤御史旧有父子进士坊长峭直裔居加洋池头次一虎初名崇吉字鳞叔号朴直与母张氏恭人守居泉南三十都杨坂桥池头加洋谱载季早夭祖父金山公仲伯狮峰公合茔南安福泉张坑大山泉南金山有望柱一对在焉配张氐子二长一龙移居青龙山池头次一虎守居娘仔桥池头

  国萱日休四子字号靓龙配萧氏析居青龙山池头无嗣特立国英子一龙孙光国为嗣

国苎日休五子字号金吉白叶乡杏塘三世因寇乱由漳郡南靖嵌下金山寓宅随三嫂东泗石钟里张氏恭人配徐氏子魁泉孙振富世居南安坑尾吉塘

  一鲁日章子字国参隐名椿号滨南白叶乡杏塘三世明嘉靖辛丑年十二月廿四日吉时善文能武嘉靖间随父避寇追役行货漳郡东泗石钟里寓南靖嵌下金墩山俗呼金山後遭兵火返居泉南白叶乡杏塘拓祖业修卷目孜孜好学无休章习时人学养功深功名必求钦赐武功夫以曾孙锡衮贵原赠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复以次子明衮贵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太傅圣祖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明万历戊午年正月初六日子时卒葬在青龙山坐壬向丙兼子午改茔於泉南乌山石五剑埔金墩卿相池西南侧附於曾祖尚德公一女适文山铺榜眼公季子承德郎质中配陈氏勤惠夫人子魁南字应举

一道日习长子字国茏号金塘居白叶乡杏塘三世生於明嘉靖乙未年十一月十四日丑时守祖居天伦祖宅卒於明万历庚子年十月廿三日子时寿六十有六配英山王氏孺人茔在南安龙峰南麓子二守星守伟

  一德日习次子字国萑又字存宣号金雅晚号泉山生於明嘉靖丁酉年八月初十日子时居白叶乡杏塘明天启丁卯十二月十五日卒於家配郑氏讳珍娘孺人茔於黄峰山东麓坐辛向乙兼酉卯子三长纯开徙居土楼宇雅次子纯盛徙福清江阴厦厝析居海口金墩季子纯昌徙同安鼎尾古厝吾祖一德公宇雅祖厝始建於明天启元年冬後历代均有修葺清咸丰二年壬子年秋武魁举人仙游县同知玄孙捷高率族重修

  一杏日习季子字国芸白叶乡杏塘三世明天启间徙台湾漉港金墩宅配錦塘举人李文瓚长女子魁梧孙振宗

一塘日习四子字国蕴居白叶乡杏塘三世天伦祖宅西配桃源河南府通判傅君履重妹子魁伟孙振家

  一叶日习五子字国苣居白叶乡杏塘三世天伦祖宅东配豐浦江知县妹子魁星号玉南孙振宙号凤南曾孙耀衮号水南徙石壁塞

乔栋光升长子字以藩号肖葵临安知府中宪大夫居临漳胜得铺文胜乡年十四补博士第员试以孟孝经合为黄氏十三经嘉靖间以父光升荫中宪大夫历官衡州府同知云南临安知府太守公入晋江县乡贤祠孝悌祠明嘉靖辛卯年三月初一日亥时生明万历乙巳年十月初八日亥时卒配氏安福县训导陈会女继配潘氏南安处士志昂所著有十三经传习录读书管见诗经名物考三礼辑义老子解杜诗五律集解希豳集咏无益子集茔在三十二都锦源山之原俗呼山尾头鱼虾嬉水穴旧曰桥沉出翰林为圹三左若右已厝陈潘二孺人姻亲詹仰庇兹於十二月十四日奉太守公以铭域厥考初七日子时生明万历庚辰年十月十五日辰时卒茔在三十二都潘湖山配吴氏孙维垓裔孙雪娟朝买维垲老远祖庵渭革振忠永安为其裔

  乔植光升次子配青阳庄履丰女子琰裔孙维垿字隆升由泉城新门街分衍水头东山堡石狮大仑东茂祖厝

  乔棠光升季子配泉郡登瀛乡徐公店徐以任长姐子三烻公炷公明末避乱徙莆田金墩至明末返居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净峰金墩山中厝

  乔松光璠长子居泉州城临漳胜得铺祐圣乡以子烺贵赠国子监学录明世宗嘉靖乙未年十一月初四日卯时生明神宗万历庚子年廿三日子时卒配王氏茔在三十二覆船山大山麓子烺公官胶州知州

乔昆光璠次子明世宗嘉靖丁酉年六月三十日酉时生明神宗万历癸酉年八月廿五日酉时卒配秦氏乔昆殁无子妾柯氏生子一爟四岁秦与柯守节课子读书其别妆施氏亦不嫁三节相睦白颡无间子爟公领万历戊子乡荐历官都察院司务居临漳胜得铺文胜乡茔在三十二覆船山大山麓

  十世  魁南 一鲁子字尔贤又字应举号振乐以父一鲁荫复以孙锡衮贵驰赠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圣祖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明神宗万历丙子年六月廿二日子时生清顺治辛丑年六月廿四日巳时卒寿八十有六茔在三十二都铁灶乡秀林山有碑记在焉配陈氏勤慈子振宇

  守星一道长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十三世孙白叶乡金圳四世字安生号龟山生於明嘉靖庚午年正月初十日丑时卒於明天启乙丑年十二月十五日辰时配白叶傅氏茔於本乡龟山南麓子廷亘

守伟一道次子字安韦生於明隆庆壬申二月十七日寅时以子廷旦贵赠礼部主事卒於明崇祯庚午年十月初一日午时配梅山举人陈应柱女青龙苏氏茔於龟山南麓子崇祯丙子举人礼部郎中廷旦字禎甫移居官桥金庄

  纯开一德长子字存山又字尔雅号金宇白叶乡金圳四世开基南安二十都土楼金岑黄氏初祖明嘉靖乙亥年八月初十日子时生於祖厝清顺治丁亥年六月初四日辰时卒於家尝率族修葺南安张坑福泉大山金墩寿山祖陵配黉後新宁知县张宇荐妹公妈合茔於金圳黄蜂山坐辛向乙兼酉卯子三钦旦舜旦舜亘

  纯盛一德次子字存成又字尔胜号魁星字安文号白叶生於明嘉靖丁丑二月十七日寅时由土楼金岑徙居福清江阴岭口下宅析居海口金墩卒於明万历庚午年十月初一日午时陈氏孺人茔在同安金峰山又名金墩山麓子振宝

纯昌一德季子字存明字又尔章号金圳四世生於明嘉靖戊寅年九月初一日子时由土楼金岑徙同安古宅卒於崇祯壬申年十一月初十日午时配黉後李氏孺人茔鼎尾东山南麓子振旦孙柏山清初由同安古宅返居潘湖西乡茂厝

  魁星一叶子字存厚号玉南配李氏明嘉靖辛卯六月初五日生明崇祯甲申年九月初七日卒葬南邑龟岭内子振宙

  煇公乔栋子郡庠生明穆宗隆庆丁卯年十月初五日卯时生明崇祯甲申年四月十六日申时卒茔在三十二都潘湖山配庆远君长女右都御史张岳长孙女氏子一维垓女三长女适赵日崇子世易次女适王宗会子应昶孙毓昆三女适丘宇焘子尧观

  烨公乔栋次子返永春儒林乡庠生清初徙桃城环翠金墩配陈容女继配潘维馨女子二女二长子维垲继叔燧为嗣徙永春白马垄环翠亭长女适王居圻子承镔次女适惠安县骆铎子骆坰次子维坿孙自来徙泉城东门外东禅寺边自回徙隍城崇福寺

  燧公乔栋三子晋江县庠生配通政使杨廷相女无子维坿继叔女二长适蔡增彦子嗣廷次适詹洪渐子蔚林曾孙

  琰公乔植子字莹甫号姬璧晚号百拙居士明万历丁酉科举人戊戌赵秉忠榜进士历官承德郎南海知县南京户部广东司主事余姚知县著有莹甫诗文集万历癸酉七月二十日卯时生居潘湖临漳三王府宫边明崇祯癸未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卒茔在铁灶山亭宅後迁茔於福泉大山乡仙人撤网穴配徐氏蒋氏无子以潘湖埯边族子维垿为嗣水头东山堡大仑东茂金墩祖厝为其裔

烻公乔棠长子郡庠生明末兵火由涂岭尾厝龙山避难徙莆田黄石金墩葬南安张坑大山金墩寿山子维塬孙铨公曾孙三长洵公字锦江号佑卿子惠应由莆田黄石金墩旧有尚书公云贵川三省总督匾徙黄塘南田子东海移居净峰金墩山中厝曾孙三忠公信公俱随父居金墩山中厝季义公留居南田仲泫公字锦湖号卫卿子嘉应返居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孙二东潘东湖季清公字锦海号守卿子吉应返新门铺仔巷孙东江

  公乔棠次子肇庆教授徙晋邑林边曾坑下角金墩子维城

  炷公乔棠三子徙灵水车厝后埔析居泉城棋盘园泮宫子维填

  烺公乔松子举人历官国子监学录生明穆宗隆庆戊辰年二月三十日寅时徙泉城马路头明熹宗天启乙丑年十一月初三日丑时卒茔在三十五都潘湖山配董氏子维填

  爟公乔昆子领明万历戊子乡荐举人历官都察院司务居泉城新门街金墩祠堂巷子维墩

十一世 振宇魁南子字升甫又字光斗号明南白叶乡杏塘五世孙返居潘湖湖口祖荫千户世袭以子锡衮贵原封通奉大夫兵部左侍郎累赠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圣祖东阁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明神宗万历癸卯年十一月廿三日丑时生清顺

治乙未年五月初五日吉时卒茔於本乡山仔空一女丽朱诰封一品夫人谥慈德适衙口大宣施公子琅明崇祯癸酉年五月初一日寅时生清康熙丁丑年七月十二日辰时卒配南安教授徐孟公女孝慈以任妹子三锡衮明衮昙衮

  廷亘守星子明神宗万历庚子年三月廿三日生清康熙庚戌年十一月初五日卒配傅氏葬加洋龙山子宗攸

  廷旦守伟子字祯甫又字钦昌号金庄杏塘五世祖生於明万历壬子年七月十三日子时崇祯九年举人礼部主事徙南邑官桥金庄析居金析卒於顺治癸已年三月初十日午时配南安龙山配呂仔山萧氏孺人本乡二十二都龜山之原子宗候

钦旦纯开长子字安甫白叶乡杏塘五世生於明万历庚子年八月廿七日子时由白叶乡杏塘徙土楼宇雅配池头蔡氏孺人卒於顺治癸已年十二月初十日午时龙山南麓子三宗仁宗仪宗什孙柏山返居茂厝

  振宙字碧甫号鲤石配南安霞沟陈氏子长命衮居白叶乡杏塘次耀衮号湖水皇明署正徙石壁寨旧中堂悬挂卿相扬祖武匾潘湖叟大学士匾

  维垓煇公子有文学善书明天启丁卯年戴震雷榜举人历官汤溪知县配通政使廷相杨公长女封孺人子二长锋公徙新门街金墩祠堂巷居新门街金墩祠堂巷辉革为其裔次铎公居新门铺仔巷金墩堂裔孙祖庵火林铁林铁生火气为其裔

  维垲烨公子配孙懋相女一适安溪詹仰庇子詹洪谦由潘湖临漳徙居永春官田市白马垄环翠亭边建金墩书院遂居焉

维坿燧公继子配洪有鼎女一女适徐用宾第六子徐鸿逵铺仔巷同仁书舍清水房子二长自来徙仁风门外东禅寺边次自回徙隍城崇福寺边

  维垿琰公继子字隆陞号滋梨潘湖临漳族子继琰公为嗣忤官耋年得子配俞大猷曾孙女子二长明新字锦清由潘湖临漳社徙新门街土地公巷因迁界忤官避居水头东山堡次昭新字锦源子长莲公徙晋邑林边大仑次荷公居东茂金墩祖厝

  维塬烻公子其玄孙长惠应公子东海经黄塘移居惠安净峰金墩山中厝孙三忠公信公俱居金墩山中厝义公徙福清海口金墩仲从弟嘉应由莆田黄石金墩返居惠安涂岭尾厝龙山子二东潘东湖季从弟吉应守居泉城新门铺仔巷金墩宅子东江另南日岛黄厝楼金霞黄樂吾玄孙颜荣迁入惠安卅二都东周舖长启崇居净峰顶厝次启铭居净峰下厝金厝国师汝良长子庆增徙居惠安卅一都安民铺墩中後寮营建赠国师黄懋衣冠墓

维城焆公子贡生肇庆教授徙林边曾坑下角金墩与居惠安金墩山墩中後寮尚书太傅国师黄汝良长子举人庆增相善

  维填烺公子号硕斋先生妣孺人嘉城田氏南安福泉山鸡母石脚其裔徙灵水车厝后埔金墩

十二世 锡衮振宇长子宋进士莆田黄石金墩始祖太师黄府十五世孙白叶乡杏塘六世又名炳朱字宗麟号肇盛晚号潘湖叟钦赐卿相扬祖武御匾明熹宗天启辛酉年七月廿九日吉时生累官广西思恩府推官巡抚清巡按广西兼湖南清军盐法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东阁武英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清圣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已时卒钦赐祭葬於紫帽山铁灶乡坝头岭楼下乡後法藏寺东南麓过小坑沟旁後屈山穴坐戌辰兼乙辛朝潘湖有石翁仲石将军石望柱在焉大学士坊清康熙庚戌为潘湖叟黄锡衮大学士坊立於潘湖湖口黄相府前庭後废配福建总督姚君启圣妹柔顺讳启桑诰封正一品卫国夫人明崇祯癸酉年八月十九日卯时生因本飨长房奂衮忧追三朱太子案文字狱之讳连累其族直至清光绪丁丑十一月廿九日方允入主大宗清康熙丁亥七月初二日已时卒寿八十有七与公合圹同穴择卜葬於晋邑江南乌石山五剑埔金墩山卿相池西南侧子三芳琮钟源芳珠

  明衮振宇次子讳灿朱字宗麒又号肇昌白叶乡杏塘六世幼弱多病幸遇神医治愈崇祯已卯岁贡崇祯已卯科岁贡增城知县以兄锡衮荫授清监察御史生明天启壬戌年五月十二日戌时卒清康熙乙亥年十二月初一日子时配杨氏号俭顺封宜人居笋溪西畔王宫金墩清初迁界子三长兆祥徙西墩次万祥徙曾坑下角季亿祥徙蚶江黄厝埔

昙衮振宇三子讳吉朱字宗隆又字庭秀号肇丰贡生府照磨传廿四间是其派配李氏号勤顺封孺人其裔徙台湾台北湖口甚多

  明新维垿长子清康熙间由新门土地公巷携家徙水头东山堡配傅氏子三仕添仕兴仕载

  昭新维垿次子因迁界由由新门土地公巷徙晋邑东茂配王氏子二长莲公徙林边棋盘园临海后亭清末析居大仑次荷公居东茂祖厝

  潘湖金墩二十世孙黄朝买黄渭源华族宣统庚子年秋望月之吉日顿首仝修

据《泉郡名胜志闽海黄王府碑记》载:闽海黄王府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春前身金墩宫主神明兵部侍郎户刑尚书黄光升弟子青阳宫下庄罗黄徽德外裔孙黄凤翔所建,总管闽海所有黄王宫;清康熙九年(1670年)承旨由宫升格为闽海黄王府,由黃卿相大王爺潘湖叟锡衮公主持,本圣府奉旨濟世奉旨專責辦事之所在,鑾生會為信眾解難。主神卿相大王潘湖叟黄锡衮总管闽海所有分灵殿黄王府派金井南江大房头六姓府、东石白沙六姓宫、马坪黄王爷宫、华海石厦石龟石圳黄王府、龙玉龙埔後洋永宁黄王府。因闽海黄王府鼻祖密助圣祖主政於朝平抚三藩有功士民德之。是年秋,清康熙微服南巡在此圣府诏见颡辅(大学士)潘湖叟卿相王黄锡衮、福建总督姚启圣,水师提督施琅、泉州知府王者都、金墩侍讲黄志遴,御议台湾回归大计;增建边城固卫所敕封潘湖叟黄锡衮卿相大王;代天巡狩除妖灭寇,旧时有圣井在焉”。横披:“闽海黄王府”左联:青阳金墩黄卿相爷分四方庇民安;右联:华海石厦石龟石圳派六姓除妖魔。外联:威镇闽海,神灵远播”,大门御匾〈黄王府〉落款“钦赐卿相潘湖叟黄锡衮”。闽海黄王府祭日每年六月初五日。

     1世天麟黄权赠徵仕郎元处士-2世黄仕龙-3世均玉黄福累封翰林学士广信知府-4世黄长逊-5世黄真赐-6世黄尚德湖口开族祖-7世黄天伦-8世黄日章-9世黄一鲁-10世黄魁南-11世黄振宇-12世黄锡衮(又名炳朱清东阁武英殿大学士掌兵部事)-13世黄芳琮-14世黄志商儒商田洋开族祖-15世黄正秋-16世黄高升-17世黄伯爱-18世黄兴祥讳锡来(1820-1915年葬拉森山南麓)-19世黄集仁字进铎(1870-1945年前后葬南望山南麓)-20世黄渭源(1902-1963年葬南望西南古突士东北部穆里亚山南麓)

清康熙玄烨皇帝诰命潘湖叟黄卿相公三道圣旨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君臣之笃匪躬之谊作忠以孝国家弘褒锡衮之恩尔振宇乃卿相黄锡衮之父善积于身祥开厥后教子著义方之潘湖金墩家训傅家裕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卿相扬祖武锡之诰命於密助圣祖主政於朝殊荣必逮於所亲宠命光夫有子承兹优渥永庇忠勤 制曰奉职在公嘉劳之有自推恩将母宜锡典之攸隆尔卿相黄锡衮母徐氏壶范宜家夙协承筐嫩以俪国载昭尽获之芳兹以覃恩赠尔为卫国夫人於戏彰淑德於不瑕式荣麒麟服膺宠命之有赫永贲泉垆谥孝慈 康熙九年戊戌十月初九日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同孝维君良臣锡衮弘昭报本教忠自祖服官敬用承家尔魁南乃卿相黄锡衮之祖父道在祝躬爰被丝纶之重志存作室式弘堂构之遗兹以覃恩赠尔为光禄大夫卿相锡之诰命於圣恩逮所生弥彰贤之美荣施益彰燕冀之庥 制曰推恩将祖母弘施锡衮之仁移孝作忠均切显扬之念属东阁大学士加五级黄锡衮祖母陈氏爱孙能劳笃义方於杼柚相夫克顺端令於闺闱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於麒麟服昭荣韦荷廷纶之宠熊凡遗教永流泉壤之辉谥勤慈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 锡衮推恩朝廷之大典分猷亮采臣子之天麟讳权公十二世孙尔武功大夫一鲁乃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黄锡衮之曾祖父职任卿相熏德宏才杜稷阁老清廉克彰乎庶事慈惠允著於平抚三藩平台荣绩庆典欣达新纶荣贲兹以覃恩授尔为特进光禄大夫锡之诰命於战弘敖章服之荣用励靖共之谊兹宠命懋乃嘉猷制曰恪共奉职良臣既殚厥心贞顺宜家曾祖一鲁爰从其曾孙贵尔以武英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衔潘湖叟黄锡衮曾祖母陈氏含章协德令仪凤著於闺闱黾勉同心内治相成於凤夜兹以覃恩赠尔为正一品卫国夫人战龙载德涣用褒敬之德勤钦承益励柔嘉之则谥勤惠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廿五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揭晓】2024彻底翻身的星座,大家都想看!

    【揭晓】2024彻底翻身的星座,大家都想看!
    【揭晓】2024彻底翻身的星座,大家都想看! 2024年即将到来,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改变命运、迎来好运。根据星座学家们的研究,我们总结出了2024年将会彻底翻身的星座。快来看看,你是不是其中之一! 1. 处女座(8月23日 - 9月22日) 处女座的人一直都以认真踏实、有责任心而著称。2024年将带给他们更多机会,通过努力工作和勤奋学习,他们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功。无论是事业上的突破还是个人...
  • 女人梦见狗是不吉之兆吗(梦见狗是哪位仙家的化身)

    女人梦见狗是不吉之兆吗(梦见狗是哪位仙家的化身)
    点击下方卡片 关注 导语:做梦是没有章法逻辑可言的,一般来说梦境中出现的事情有好有害也很难预测,那么女人梦见狗好不好?其实梦见狗大部分都是不错的梦境,根据梦境的不同,预示的内容也会有差别可能是生活的顺遂,也有可能是工作的丰厚报酬。 一、女人梦见狗 女人梦见狗是什么预兆 梦见狗,通常是一个相当好的兆头。女人梦见狗是吉兆。 女人梦见狗好不好 女人梦见小狗,这是在暗示很快能找到一个收入丰厚的工作,生活会富裕。...
  • 河南省辈分大全(河南姓氏分布)

    河南省辈分大全(河南姓氏分布)
    #冬日生活打卡季# 图文|望族家谱 编辑|望族家谱 望族家谱 河北省各姓氏族谱字辈汇总900例(1-300) 1.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大营镇吕氏 ●字辈:元 至 京 安 熊 明 斌 2.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高氏 ●字辈:明秉清永自荣树新建福 3. 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栎城乡李氏 ●字辈:凤春章元世守红日道文光明 4. 河南省南阳市...
  • 广西十大风水师排名表(广西十大著名风水师)

    广西十大风水师排名表(广西十大著名风水师)
    杨公风水是形峦、理气、造葬、择吉兼备,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门完整风水术,内乘生气,外纳旺气是杨公风水术的基本原则。在形峦上讲究形势、情、方位的配合,讲究山水的雌雄配合,认为孤阳不长,孤阴不生,强调龙水阴阳交媾,主要的技术派别有三元、三合、天星、玄空等技法。 现代最有名的杨公风水师有无量子、孙海、李定信、刘国胜、林石玉、郭福星、曾子南、刘逢然、郑云书、陈益峰、秦健皓、张新勇、王庆东、温书臣、唐基生、李达、胡文超、陈超、张瑜、梁继文、陈玉丰、张林森、陈国斌、李...
  • 后人葬中宝地征兆:新坟三年后的奇异现象

    后人葬中宝地征兆:新坟三年后的奇异现象
    后人葬中宝地征兆:新坟三年后的奇异现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葬中宝地一直被视为极为重要的风水问题,人们相信好的葬中宝地能够带来后人的荣华富贵。有一种说法称,新坟三年后的奇异现象,可能是征兆着葬中宝地的好坏。据说,新坟上出现的一些奇异现象,能够预示着后人葬在此处将会得到极大的好运。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些新坟三年后看后人葬中宝地征兆的故事。 有一位村民在一处山坡上为自己的父亲修建了一座新坟,经过三年的时间,他发现,坟上居然长满了罕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