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为什么会做梦?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将梦的来源分成了四种: 1 梦可能来源于外部刺激外部的躯体刺激可能会对梦境的内容有所影响。心理学家莫里曾经做过关于梦的实验。他分别从不同的感官上,对被试的躯体做出不同的影响,发现被试梦境的内容产生了有趣的变化。例如:用羽毛去轻轻触碰被试的脸颊,被试却梦到自己脸上被浇了沥青;让他听到剪刀和镊子摩擦的声音时,他梦到了钟声、警报声,感觉像回到了发生革命的战乱年代。 2 梦可能来源于主观刺激实验发现,睡前听到的话和看到的事物,会对自己的梦境有较大影响。当小朋友看了恐怖片之后睡觉,他就很有可能会做一些让他感到慌张、害怕的梦。
如果你不想某些事情出现在你的梦境里,在睡前最好不要接触与它有关的事物。3 梦可能来源于内部刺激
梦可能具有诊断身体是否健康的功能。例如:有潜在肺病的人,梦见自己窒息;有心脏病的人,梦见自己突然死亡 。 4 梦可能来源于心理刺激如果你长期思考一件事情,一直不断地刺激心理情绪,那么这件事情就很有可能会出现在你的梦中,这就是所谓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梦到考试、迟到。02梦中的情节源自哪里?
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梦中的事物都来源于我们的经历。也是说,我们每个人的梦都是有现实依据的,而不是建立在一个完全虚幻的世界之上。就像一个没有接触过飞机概念的小朋友,他的梦里自然不会出现飞机。如果他梦到了可以飞的事物,那很可能是小鸟。而且梦中出现的事物,或多或少都曾经在我们的脑海中走过一遍,只是我们把它们遗忘了。我曾经梦见过一个穿衣服的雪人,当我跟妈妈描述它的样子时,她非常惊讶。因为我口中雪人的样子,跟侄女们在家做的雪人几乎一样。而当时我人在外地上班,根本不曾见过这个雪人。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灵异事件,但思考良久之后,我终于想起来,我在朋友圈看到过这个雪人。尽管当晚我只是瞟了一眼照片,但潜意识却记住了它的样子,并且将它在梦中呈现了出来。03梦中的自己还是自己吗?
在《梦的解析》中,弗洛伊德在意识和前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潜意识的概念。意识指的是在日常自身可以察觉到的想法。例如:昨天的晚饭吃了什么;回家前你去做了什么;教你高中数学的老师是谁……这些大量的、可再现于脑海的信息,就构成了我们的前意识。在此之前,大部分心理学家都认为,意识和前意识就是人类思维内容的全部了。但弗洛伊德不这么认为,他认为意识跟前意识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上的一角,而在海面之下没有被发现的那一部分,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它就是潜意识。在他看来,人类的思维主体应该是潜意识。而前意识就像守卫,不让潜意识进入我们的意识中。所以在平时我们基本无法察觉到潜意识,除非用特殊的方法,例如催眠、解梦等。在潜意识之后,弗洛伊德又正式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这三种观念。他认为在人刚刚出生的时候,只存在一个本我。这个本我遵循着快乐原则,存在于潜意识中,只负责人的欲望部分。像小婴儿看到了想要的东西,就直接伸手去拿它。之后,随着自身与环境不断地交互,我们的自我不断发展,我们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被允许的。自我主要遵循现实原则,束缚本我的行为。在代入情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完成本我的冲动,发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长大几岁,超我逐渐成型。超我遵循着道德原则,是理想化中的我们。它更加抑制本我的欲望,诱导着自我的发展,使得我们向理想努力着。所以,梦中的自己还是我们自己吗?如果按弗洛伊德的观念来看,梦中的你是你,但不是全部的你。我们在做梦时,自我跟超我都进入了休息状态,处于潜意识里的本我就开始活动了。它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 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担忧,但它也只是部分的我们。所以,倘若做了不道德的梦,其实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并不能说明我们就是不道德的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本我和超我都会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控制着自身的言行。而梦,是我们最方便可以看到潜意识中自己的途径。- End -
心理健康指数测试
识别二维码👇立即测试
回看测试结果,点击公众号菜单“我的订单”👇↓点击阅读原文,测试你的暗黑人格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