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节开始,我们就进入了《易经》六十四卦的学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管有没学过《易经》,相信朋友们对这句经典,定不陌生。这是乾卦的象辞,一语道破天机,这也是乾卦的中心思想,读懂乾卦我们首先要读懂「自强不息」。像天道一样自强不息,我们经历昼夜变化,春夏秋冬。从古至今,它都未曾懈怠,循环往复,四季变换,经久不息。乾卦它描述了纯阳元素的发展规律,圣人通过归纳总结,把符合这一性质之物归于乾卦。
以「天」为例,它就是纯阳元素最具代表之物。从科学来讲,在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我们的世界就按着一定的规律,一直变化着,从未停息过,在易经里我们称之为「刚健」。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哪天老天爷说,今天我累了,休息一天吧,地球今天就别转了......显然这是个笑话,天肯定会一直运行,因为它「刚健」。可有的东西则不然,它也有阳元素的特性,但它的持续力不强,我们就不能把它称之为「刚健」,比如煤炭,它烧起来的时候很热,但它不能持续不断的发热,烧完它就没了,这就不能称之为「乾」。
说到这里,想必初学者到这里,已经对「乾」有了一定的概念。对于人事而言,一国之君,以天下为己任,日理万机,永不言累,这也是「刚健」,也称之为「乾」;对于一家而言,父亲乃一家之主,任重道远,维系着着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这也称之为「乾」。所以翻开《易经》我们可以看到「乾为天,为君,为父......」。这里强调一点,这里是「乾为天」,并没有说「乾是天」。若乾是天的话,那么乾将不能是君,不能是父,也不能是其它的所有物。这个「为」字非常考究,简单理解就是:乾既可以代指天,也可以代指君主,也可以代表父亲,根据它所处位置的不同,就有不同的取象。
「乾」易经开篇第一卦,它是一个六画卦,由上下两个三画卦「乾」,两两重叠而来,其结构「乾下乾上」,如下图所示:
01-乾卦:乾上乾下上图中,即是一个「乾卦」的基本结构,包括
卦名:乾;
卦象:䷀;
结构:乾下乾上;
卦辞:元亨利贞;
爻辞:潜龙勿用......;
附加大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古版的《周易》是没有大象的,这个是孔子作的《十翼》中的内容,这个方便大家理解、归纳、总结,特此加在里面一起学习。在 东汉·郑玄、魏·王弼 版本之后的通行本周易中,每卦后面不仅有大象,还有彖辞,小象,也都是孔子《十翼》中的内容,也是为了方便后世之人研习《周易》,详情可参考「周易全文完整版」。
卦名:「乾」,是一个概念,代表着至刚至健,卦辞:「元,亨,利,贞」自然也是一个概念,它们用来修饰「乾卦」的品德,称之为「卦德」,它们分别代表:开始、通达、和义、正固。抽象的概念,都是不好理解的,我们把它们具象化,大家就明白了。「乾」,若具象化成「天」,那么「元,亨,利,贞」就具象化成「春,夏,秋,冬」。乾道变化在不同的场景下,「元,亨,利,贞」有不同的含义。
在天为:「春,夏,秋,冬」
在地为:「生,长,收,藏」
在人为:「仁,礼,义,智」「元,亨,利,贞」分别对应着天、地、人的四德。天无四德,万物不兴;地无四德,万物不生;人无四德,万事不成。「元,亨,利,贞」正是乾道生生不息的表现。君子明此道之后,自当毫不懈怠,自强不息。
我们在「易经到底有没有科学根据?」中,谈到了易卦中的六爻,可以看成是事物发展的六个阶段。它有着普遍的意义,结论如下:
上爻:易知 ---- 事物发展的最终阶段,一切都基本尘埃落定。
五爻:多功 ----作为领导,自然功劳都归于他。
四爻:多俱 ----近君之臣,伴君如伴虎,自然战战兢兢,需如履薄冰。
三爻:多凶 ----不中不正,品行不正,多遭祸患,需自我反省。
二爻:多誉 ---- 作为得力干将,自然经常会被上级赞许。
初爻:难知 ---- 事物发展之初,以后的发展是很难预料的,莫欺少年穷。我们回顾着如上的框架,走进乾卦的世界,来看看如何: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乾卦,六爻皆阳,它注定着是上进的。在事物发展之初,有着上进之志,却没有上进之力,也没有上进之德,那该怎么办呢?此爻以潜龙为喻,身而为龙,那么注定就不是池中物。就像生而为人一样,本就在万物之首,造物主赐给我们这个金牌通行证,已经避免了很多草木虫鱼、飞禽走兽之苦。而且别忘了,我们生来就是王者,只是不记得我们曾经的英姿飒爽。所以我们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我们是人,都配拥有梦想,也配为之奋斗,为之自强不息。
若是此刻,大家已经热血沸腾了,我们还是要回过头来,认清现实,因为在这之前,我们需要准备。竹子为了能够一日长三尺,它在地下埋了三年;树上的鸣蝉,那也是在茧中经历了数年的黑暗,换来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人也一样的,需要十月怀胎,幼儿学步,牙牙学语......才有今天的你我。成功之前都是需要准备的,幼龙在飞天之前,是需要隐匿的,招摇就会首当其冲,就会被敌人扼杀在摇篮中。
参天大树,也有它幼苗的时候,若是保护不好,可能被猪拱了,可能被狗咬了,也有可能被鸡啄了。一个人不管潜力有多大,起点有多高,在做事之初,做人之初,都应做一条「潜龙」,潜居抱道低调行事,不忘初心积蓄力量,直到有一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常言道「话不能说满」,当我们还是潜龙的时候,一定要知道,虽然「未来可期」,但「一切未知」,所以当潜则潜,可不仅仅是为自己吹过的牛负责,更是一种稳重、成熟,谋定而后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熬过了黑夜,便是晴天,经历过「潜龙勿用」,浅尝过人间疾苦,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为了自己那个遨游九天的梦想,该准备的,都准备了。试水的试水,试飞的试飞,就像种子一样,根已经在深处扎好,此时正破土而出,现于田上。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虽然此时还没有成功,但已经具备了王者的品质与才能。虽然小荷才刚刚露出角尖,可已经吸引到了蜻蜓的围观,只需假以时日,便可池满新荷。
当人走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因为刚刚才从黑暗中出来,对这个世界也还诸多的陌生,所以大多中规中矩,做事也一五一十,把之前学到的知识,积累的德行,都自然的展现了出来。
在职场中,「初九」若是称为「萌新」,日常中诸多不足的话,那么此时的「九二」就已经可以把事做到尽善尽美了。在领导看来,俨然是一个独当一面的能才。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此爻是下卦的最后一爻,要知道:
一、二爻:为地道;三、四爻:为人道;五、六爻:为天道。此时的九三爻,已经离开地道,身处人道,向天道靠近。九三,既为阳爻,又身处阳位,在乾卦中,必不乏上进之心。刚过九二,在二爻多有赞誉之言,当进入九三爻时,就有一种想大干一场的斗志。然而九三所处位置不中,不中做事就极易容易过度。
虽然在九二之时,就已经具备了成功者的品性与才能,但也需要徐徐图之,该工作工作,该休息休息,长久之途,不在一朝一夕。君不见,火星不转,一寒一暑,寸草不生;如何似,地球母亲,昼夜交替,生生不息。那怕我们有超人之智,也要懂得劳逸结合,循序渐进,千里之行,贵在坚持,自然也不可以掉以轻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白日里,自当「终日乾乾」不负春光;黑夜时,随即「日落而息」不忘前程。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九四爻,已经离开下卦,鲤跃龙门,到了这一爻,已经从梦想转化为现实的问题。但九四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它下不接地,上不在天,不能像「九三」一样放手一搏,也不能像「九五」一样云淡风轻。九四,阳爻居了阴位,所以它要么进,那么退:进,可以风虎云龙,退,可以回家种地。因为这一爻,它不是赌博,所以不是二分之一的机会,孔子在小象里面说:「进无咎也」,看来孔子也是鼓励大家的。
当人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被很多人需要的时候,当仁不让的时候,你说是进,还是退?人生只在于一个无悔的选择,人之一辈子,几乎天天都在做选择题,当你有准备,有能力,有机会的时候,你就只差一次「为民请命」,就差一帮需要我们的人,若是这些都满足了,那么请开始「跃龙门」,若是这些都不满足,请回到九三继续「自强不息」,直到条件满足的那一天,一遇风云便化龙。
人生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进,要马到成功,退,自无人笑你。哪怕是进退无恒,也不是背弃初心,能走到今天着实不易,所以:进,不要逞一时之快,退,不要心灰意冷。待到东风起,扬帆九万里。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这是励精图治的一爻,既有君德,又有君位,还有贤臣,也不惧宵小。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具在!要知道自古王位都是一个高危职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坐稳江山的,需要大人。那何谓「大人」?大家可以借用「圣人」这个词来理解。是正道的光,万民的希望,大家都亲近他,爱戴他,唯命是从。圣人的兴起,自然受万民敬仰,万民也自受他教化。「大人」也源自于「人」,非虫兽草木,但「大人」非一般的「人」,而是由凡入圣之人,「首出庶物」大人的根源于民。「大人」的品德,是世间最高的道德准则,他同于天地,法于自然。像黄帝一样,制历法,使民按时而作,按时而收;象大舜,制定仪礼,体恤民情,教化万民;像大禹,导引百川,使民不受水患,不徙家园。
大家准备好了,上毒鸡汤,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光靠努力是不够的,还因为他本身就是天鹅。飞龙之所以可以在天,不为别的,因为他本来就是龙,猪肯定不行,牛也不行。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小人可承受不了,江山对他们而言,是一件杀器。欲坐皇位,先成大人,不然万里江山,必是过眼云烟。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不举例了,诸君细品。
自古《易经》乃帝王之学,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为王者谋,不为庶人谋。也是希望大家各归本位,各谋其事,「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可《易经》本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它的用途早已超过它的初衷,所以你我今天,才能在这里聊聊关于《易经》这回事。
若是在企业中,当管理者,走到了这一爻,一定要好好审视自己,是否有大人之德、大人之才、大人之能,因为下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你,能带他们飞的那个人,一定是德才兼备的人。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有悔不可怕 ,怕的是知错不改,怕的是明知故犯。谁的年少不轻狂,哪个王者不傲娇,得意忘形,是世间常态。可是人总是有区别的是不是,天下圣人明君,不也有那么多么?有的人醒悟得早,有的人却执迷不悟。所以我们看到了商纣,看到了秦皇,看到了汉高祖,也看到了汉武帝,还有唐太宗,还有唐明皇......历史精彩绝伦,亢龙不可怕,怕的是亢而无悔。
乾卦走到上九爻,已经是最后一爻了,再走就变卦了,已经偏离九五尊位,虽然很高,但是无位,它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再是:上应天道,下顺民心。所以就算是服从,那也是貌合神离,口服而心不服,这样如何长保,那是不可能的。
还是以企业为例,在企业中,已经发展到如日中天,却忽视行业天花板,任然勇往直前,那么盛极而衰,是必然之事。若是幡然醒悟,有悔能改,那还好,若是执迷不悟,那么下一步必是月盈而亏,悔不当初。
承天地之道,顺自然之理,我们永远不要和「世间法则」对着干,顺天者昌,笑到最后,才是赢家。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用九」这个词,整部易经,只见于对乾卦的描写,首先「九」乃天数,其次在卜筮过程中,「九」是老阳之数,老阳不稳定,可以由阳变阴,《周易》本就占的是变爻,所以大家看到,在《周易》里「阳」都用「九」表示,「阴」都用「六」表示。用九就是用阳,这里的阳也是纯阳,代表着天之德。「用九」可以理解为:用天之德。
由于「九」是老阳之数,极易由阳化阴,那么乾卦也极易变为坤卦,「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么大胆的思想,也被孟子提了出来。「人民的公仆」也是这么来的,要知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乾坤的转化有时只在一瞬间,天子守国,身后万民;君为国死,万古流芳。真正的圣人,他们从来都不为高高在上,而是想让天下都安居乐业,在最高的位置,做最低调的事,在不经意间成就最大的伟业。这也是「用九」的另一层含义。
本「乾卦」乃言君王首领之事,在这里却提到「群龙无首」,乾卦里有六条龙:
初九:潜龙九二:见龙九三:惕龙九四:跃龙九五:飞龙上九:亢龙无首不是说没有首领,而是不自居为首领,为什么会这样呢?
初九,潜龙:阳气尚弱,积蓄才德,以隐为主,怎可以首领自居。
九二,见龙:阳气已现,才能初现,有君德,但无君位,不可以首领自居。
九三,惕龙:阳气已足,信心满满,但做事容易偏激,不适合以首领自居。
九四,跃龙:阳气已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世若可,则行,世若不可,则继续继续奋斗,若以首领自居,为时过早。
九五,飞龙:阳气已盛,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为王者只是代天巡牧,名曰「天子」。也不以首领自居,「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上九,亢龙:阳气已溢,行已不合天道,事已不顺万民,在上位而无贤臣,如何以首领自居。
君不见,天不言,而四时成;地不言,而万物生;圣人不言,而天下太平。真正的天道,从来都是水到渠成,大道无形。
下面一段,借圣人之言,看看天之德,何为贵?
《道德经》: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论语·阳货》: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如此看来,孔子在小象里说的「天德不可为首也」其在乾卦的意义也是何其之大,诸君细品。
小结:
乾卦其实用刘邦的一生来比喻也是蛮有意思,曾经那个远怀梦想的少年,扮过潜龙、演过见龙、做过惕龙、当过跃龙,终于飞龙在天。此时正赋诗一首:「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回想起当年在泗水亭畔,潜了30多年,才斩到白蛇,励精图治才回到关中,历经多年才战至乌江,看到现在衣锦还乡的自己,不禁豪气干云。却不知亢龙已经悄然而至,在后来与匈奴的战斗中,因自己不听劝阻,亲敌冒进,被敌寇围于白登山,还中了一箭,差点一世英名尽毁。
潜龙:泗水亭长,深谙官道
见龙:斩蛇起义,才能初现
惕龙:被逼蜀地,励精图治
跃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飞龙:楚汉之争,稳坐江山
亢龙:御驾亲征,白登之围
文已至此,乾卦就告一段落了,可乾卦的精华,却远远不止这些,答主在这里也只是抛砖迎玉。关于「乾卦」孔子还专门写有《文言传》,对乾卦进行了深度剖析,反复玩味,真可谓:「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答主也没有逐字逐句对乾卦进行翻译,我们更多的在讨论一种思想,文言文的魅力在于,一百个人读,他有一百种体会,可当翻译成了现代文,他就只有一种解释。我说的呢,你们做个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茫茫人海,萍水相逢,我们有缘再会。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