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研究风水首先需要了解风水学的定义,从而了解中华民族风水的来历以及风水二字之内涵。什么是“风”,即宇宙间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什么是水,即地球上所流动的一切水流。
风水学,古代称之为“堪舆”,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祖先所创造的一门高深学问,其原理源于“昜经”,它是以自然平衡的天人感应,用中庸之道调整与改善人生运势的一门学术。因为风水术的实用性较强,历经数千年沧桑,还是不断发展演绎流传至今。但其学理深奥,文字晦涩,使众多探究风水学的人士虽其满腹经纶,大多仍徘徊于门外。
风水一词最初见于晋代郭璞(276~324年)所著《葬书》中提出“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即止。古人聚聚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故风水二字乃为相地学之主旨,其以得水之地为最好,藏风之地次之。风水学自古注意生气,只有在避风聚水的前提之下才能得到生气,万物方可得到生长之气。
相关生气的论述,《吕氏春秋》中讲得较为详细,如“生气方盛,阳气发泄”。指出生气就是万物生长发育之气,是煥发生命之气。
在郭璞之前,风水又叫堪舆,意思是“堪”者为天,“舆”者为地,乃勘察之义。还有另一个说法:舆者,车也,“堪與”乃是古代以堪为业的人专用之车,车上制有一人用手指南,又名叫“指南车”。
风水之学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而未泯灭,其在世界上早就占有一定地位。
在论及风水学时必须要以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根据前人之理论进行研究、还要充分理解与吸收学术界的新成果。风水学不仅是一门传统文化,其还是一种广泛流传之民俗,它既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亦是环境规划的学科,它还是一种改造与调整人生命运的博大精深的高层次学问。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