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度睡眠和深度睡眠都有梦境
人们为什么会有意识的体验并能短暂地记住一些梦境??答案是,前额叶皮层的有限参与!这个脑区很重要,在有意识状态下,他不仅负责对整个脑区的活动进行判断、逻辑推理、控制,而且(特别是背侧前额叶皮层)还负责工作记忆(短时记忆),然而他在做梦状态下是受到不同强度的抑制。
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这两个阶段交替循环进行,一个循环约90分钟,按8小时的标准睡眠,有5个循环周期。
non-REM睡眠阶段主要是回放近期外显记忆信息,随着神经元电信号的流动带来的就是梦境。这个阶段梦镜更短,视觉更少,情感更少,概念性更强,通常与做梦者的当前生活有关。它们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一天的残留物”。non-REM又分为四个阶段,因为睡眠是依次逐渐加深的,显然,第四阶段睡眠最深,此时前额叶皮层受抑制最强,很难有意识地觉知到梦境,也就谈不上记住,除非这个时段受到外界干扰而觉醒过来。
随着第四阶段的尾声临近,步入到REM阶段。这个阶段,前额叶皮层受到的抑制最弱,也就是说最容易醒过来或者是正在显过来当中,脑电图(EEG)显示和清醒时振幅和频率别无二异。这个时段的神经元活动主要是对内隐记忆信息的回放。同样,神经元信号的活动带来的就是生动的梦境,主要是视觉的,有点情绪化,通常与做梦者日常生活中的近期事件无关,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的“潜在内容”。如前所述,因为这个时段,前额叶皮层受抑制最轻,就像被褫夺公权的将军,虽然不能行使职权,但他可以作为一个旁观者观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够有意识地体验并记住一些梦境的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