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睡眠只占睡眠总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约2~3个小时。深度睡眠状态下大脑皮层细胞处于充分休息状态,这对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及提高抵抗力都有重要作用。人的睡眠分为快波睡眠与慢波睡眠,慢波睡眠就是深度睡眠,其时长被认为是决定睡眠质量高低的关键。什么是深度睡眠?深度睡眠也叫“黄金睡眠”,我们的睡眠可分为5~6个周期,每个睡眠周期约60~90分钟。根据脑电波、肌电波和眼球活动的变化情况,可将睡眠周期分为非快速眼动周期和快速眼动周期。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浅睡眠期、轻睡眠期、中睡眠期和深睡眠期四个时期,然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之后一个睡眠周期就结束了。研究显示,浅睡眠期和轻睡眠期对缓解疲劳的作用不大,只有进入深睡眠状态的中睡期、深睡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才对解除疲劳有较大作用。睡眠的时相睡眠由两个交替出现的时相组成,即慢波相和异相睡眠。其中,慢波相叫“非快速眼动睡眠”,异相睡眠又叫“快速眼动睡眠”。在异相睡眠中眼球会快速运动,而且经常做梦。非快速眼动睡眠的作用主要是恢复体力,快速眼动睡眠则用于恢复脑力。异相睡眠是在睡眠中周期出现的一种激动状态,脑电波呈快频低压电波,与清醒时的脑波类似。另外还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如心率、呼吸加速,血压升高,脑血流和耗氧量增加等,男性还会出现阴茎勃起。正常成年人入睡后首先会进入慢波相,通常依次为1~2~3~4~3~2等期,约70~120分钟不等,然后转入异相睡眠,约5~15分钟,这就结束了第一个时相转换,接着又开始进入慢波相,依次循环进行。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一般有4~6次转换,慢波相时程会逐渐缩短,主要以第2期为主,异相时程则逐渐延长。睡眠中的慢波相睡眠约占80%,异相睡眠占20%。睡眠纺锤波有些人即使在非常吵闹的环境中也能安然入睡,而有些人则只要稍有响动就会惊醒。研究显示,与浅睡眠对照组相比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入睡的人睡眠纺锤波更加活跃。睡眠纺锤波只在睡眠期间出现,此时大脑的波形会减缓。实验发现,纺锤波频率高的睡眠者相对更不容易被唤醒。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睡眠不仅能储存体力和精力,而且也是一个机体、功能全面修复的过程。专家表示,睡眠时间长短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硬性规定睡眠时间和睡觉姿态是不合理的。与睡眠时长相比睡眠质量更重要,睡眠质量的关键在于深度睡眠。哪怕每晚只睡六七个小时,只要第二天感到全身轻松、精力充沛就说明睡眠时间足够了,不一定非要睡够八小时。睡眠质量下降的原因睡眠质量下降主要与心理社会因素、生理因素、脑部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有关,可通过补充B族维生素、锌、钙、镁等营养元素改善。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有蛋奶类、肉类、新鲜蔬菜及全谷物食品,富含锌、镁的食物有海鲜、肉类、全谷类及坚果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