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个选题“困”住了,两天时间,只写出了一千字。
似乎为了逃避困难,自己又一直在找别的事情做,不去直面这个困境,导致焦虑感一直伴随着,只增不减。
昨天夜里,做了噩梦,梦见自己被坏人追赶,我就一直跑,一直跑,从大街上跑到小巷子里,跑着跑着,天上下雨了,可我不敢停下来。
在梦境中频繁挣扎,却不能醒来。
天亮以后,我拖着一身疲倦醒来,感觉脸上紧绷绷的,照镜子,发现左半边脸上被压出了一道道褶痕,眼睛也有些浮肿。
你瞧,这就是拖延带来的负面循环,一个问题没有被解决,这种“压迫感”就会如影随形。
洗漱完,简单吃了几口早饭,准备进入工作模式,邻居家传来看电视的声音,平日里似乎渐渐习惯了,这一刻却扰得人心烦意乱。
刚坐在电脑前没几分钟,我又起身,将已经收拾过的屋子,再仔仔细细清洁一遍。
屋子更敞亮了。
整理和清洁房间,其实,也是想给自己内心找回一种“秩序感”吧。
再次回到电脑前,换一种“我可以”的心态继续去思考,随着注意力逐渐集中,好像找到了一些思路,但还是不那么顺畅。
有时候写得顺畅了,可以发自内心感受到一种快乐,这种感觉暂时还没有,说明某些地方还存在问题,或者观点不是很鲜明,或者逻辑不是很清晰。
每到灵感枯竭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试图给自己找借口,推说选题难,但如果选题难,为什么别人可以写好呢,还是从自身找原因吧。
认知有限,就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对文字真正的热爱,并不仅限于做好文字类工作时的自我效能感吧,更在于暂时没有做好时也愿意为之坚持的恒心和毅力。
这样想着,又开始浏览别的观点类文章,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点启发。
有时候就是这样,灵感不总会有,但总会有的。
没有好的思路时,注意力就容易分散,这个时候,越强迫自己去专注,反而越不能集中精力了。
而放任自己思维暂时去“散步”,也需要把握好一个度,放纵容易,放纵惯了,再想回到正轨就比较难了。
从植物那里,常常会得到一些启示,就是安静的力量。
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空生静,静生定,定生慧,慧至从容。从容生活,有何不可至,不可求。”
所谓“道法自然”,放空自己,让身体定下来,让心静下来,有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其实,不是选题将我“困”住了,而是我被自己“困”住了。
太想解决一个问题,又把问题不断放大,放大到自己不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它,于是又开始逃避,背负着“未完成”的压力,感觉焦躁不安……
自己陷入了自己所设的“局”当中,被自己幻想的压力所缚。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一个问题难不难,除了问题本身,还取决于自己能否直面问题,有多大的信心去克服途中的困难,能否懂得及时转换视角、切换心态。
我被自己困住了,又经由自己解脱出来。
顿时感觉身心愉悦,我想,我已经找到了重新面对选题的方法。
“复盘”自己,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呀~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巷君
【往期精彩】
关于写作,分享一些近期的撰稿心得
《肖申克的救赎》: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自己才是自己的救赎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做不被定义的人,你的人生你说了算
《深夜书店》:这里,永远欢迎无处可去的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