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梦见到处飞,大人们说是正在长身体。偶尔梦见中了500万,第二天赶紧买了几注彩票,结果啥也没中着。
其实,做梦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有些人做的梦是开心愉快的,而有些人做的梦则是惊险荒谬的。
大多数时候做梦对身体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少数时候做噩梦可能预示身体出了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噩梦可能是疾病的信号?
一、经常做噩梦真的跟疾病有关?
医学研究发现,梦主要发生在睡眠中的快速眼动睡眠期,如果在这一时期把人唤醒,有70%~80%的人会说正在做梦。
正常人每晚快速眼动睡眠期,占整个睡眠的20%~25%,也就是说人每晚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做梦。
很多人说自己没有梦,是因为没有记住做的梦。而失眠的人感觉一夜都在做梦,是因为他们记住的梦比较多。
2022年6月,英国伯明翰大学人类大脑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做噩梦的人,未来十年出现认知障碍的概率,是正常梦境人群的4倍。而在临床上,还有种噩梦是疾病,叫做“快速眼动期睡眠障碍”(RBD),常表现为睡梦中拳打脚踢、大喊大叫,有时候甚至会打伤配偶。
研究表明,RBD是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早期的非运动表现,3年内演变为帕金森病的概率高达30%,可惜很多患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二、梦也能预示疾病,常做3种怪梦,小心是疾病信号
梦到被追赶,想跑也跑不动—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如果经常梦到被歹徒或猛兽追逐,想跑也跑不动,惊醒后会伴有心慌、出汗等症状,可能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还有频繁梦到一脚踩空、从高空坠落而猛然惊醒,可能提示心脏或附近血管存在问题。
心脏病会造成泵血能力减弱,特别是在晚上睡觉时,心脏的工作强度进一步下降,明显影响大脑的供血,从而容易做跟体力相关的噩梦。
瑞典的一项研究发现,噩梦增多与心律不齐、间歇性胸痛有关。心律不齐的人做噩梦的概率增加3倍,而频繁胸痛的人做噩梦的概率增加7倍。
所以,如果晚上经常做噩梦,并且伴随胸闷、心悸等问题,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排查与心脏相关的疾病。
梦到溺水、无法呼吸—要小心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如果晚上经常梦到溺水或窒息等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小心是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导致的,主要致病机制跟大脑缺氧有关。
而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在睡觉时由于气道不通畅,可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的问题,从而使人出现胸闷、大脑缺氧的症状。
梦到与愤怒、攻击相关的噩梦—警惕偏头痛的可能
目前发现,偏头痛跟卵圆孔未闭、脑部供血不足、脑部神经衰弱等有关,这些因素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其中做噩梦就是典型的一种表现。
相关实验研究发现,患者在偏头痛发作前,会做一些关于“愤怒”和“攻击”的噩梦,这有可能是偏头痛的先兆症状,提前在梦境中反映出来了。
三、如何做才能减少噩梦的发生?
1、良好的睡前习惯
睡前剧烈运动、看刺激的影片、焦虑不安想工作等,都有可能“招惹”噩梦,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很重要。
睡前30分钟不要玩手机,因为你随时可能刷到让你兴奋、停不下来的有趣信息,加重熬夜就算了,噩梦也可能会来拜访。
睡前可以听轻音乐、看看书,睡觉时尽量不要趴着睡,也不要把手放在胸前,以免压迫心脏。
2、睡前尽量别吃夜宵
吃货的深夜食堂,怎么能少得了夜宵呢?烧烤串、小龙虾、煎饼虾饺统统带回家,这可不行。
睡前吃夜宵,特别是辛辣、高糖食物,很容易影响睡眠质量。研究发现,睡前吃高糖食物,更容易做噩梦。
当你有睡意时,肝脏、胆囊、胃肠道等器官都还要“加班工作”,会严重影响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加速高血压、脑梗死等疾病的到来。
所以,想要避开噩梦,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进食,晚餐也不要吃得过饱,饮食尽量吃得清淡些。
3、释放压力放松心情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难免会感到焦虑、抑郁,这些不良的情绪也是噩梦的诱因。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管理情绪。
当发现自己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时,可采用与朋友倾诉、自我调节、写日记、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释放压力。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噩梦还是挥之不去,建议及早就医排除身体存在的问题。最后,曾大夫希望大家,每天都能过得开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