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爻是从哪里算(介绍周易算卦古法从何而来)

作者:大道至简   发布时间:2022-11-28 11:57:03   文章分类:六爻预测

有没有抛开卦辞、爻辞,单凭演算结果来预测吉凶的办法呢?

答案是:有的。比如我们演算的结果是乾卦初九爻,一爻定吉凶。“潜龙勿用”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不用管,只需要关心这一爻在乾卦当中的位置就好。

当然,还需要引入一点新规则:我们已经知道奇数属阳,偶数属阴,那么一卦有六爻,第一、三、五爻的位置就叫阳位,第二、四、六爻的位置就叫阴位。阳爻在阳位,阴爻在阴位就叫“得位”,是好的;阳爻在阴位,阴爻在阳位,就不得位,是坏的。把这个规则应用起来的话,乾卦初九爻就属于阳爻在阳位,得位,意味着预测结果是吉,你想做什么就可以放手去做。

规则当然不止一种。一个六爻卦可以分解为两个三爻卦,每个三爻卦中间那一爻的位置最好。这个位置,也就是六爻卦里的第二、第五爻。如果你的演算结果是“一爻定吉凶”,那么这一爻落在第二、第五爻上,就叫“得中”。乾卦初九爻虽然“得位”,但不“得中”,意味着预测结果虽然是吉,但还算不上大吉大利。

让我们看一个既“得位”又“得中”的例子:豫卦第二爻,阴爻在阴位,所以“得位”,又恰好是第二爻,所以“得中”。顺便看一下爻辞:“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往下看,还会看到这样一句话:“《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这两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们先不用管,只看里边熟悉的字眼:第一句里有“介石”,第二句里有“中正”,这就是蒋介石名和字的出处。用《周易》算卦,从卦爻辞取名,这是前人一种常见的取名方式。

“得位”和“得中”这样的规则还有很多,比如“错卦”和“综卦”,涉及到颠来倒去的复杂演算,所以才有了“错综复杂”这个成语。讲到这里,大家一定会生出一种疑惑:既然只靠算法就可以预测吉凶了,卦爻辞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卦爻辞可有可无,《周易》这部书岂不是也一样可有可无了?

以上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这些算法,都是后人的附会,虽然也算影响深远,但可靠性实在不高。世道人心的规则,有需求就有供给,没有对应的供给就会出现对应的替代品。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就会有人向你兜售钻石。有一句我们很常见的话:“某某如果真的无效,怎么可能存在了这么久,有这么多人在用?”这句貌似合理的话之所以不成立,正因为忽略了“需求最讨厌空缺”的道理。

话说回来,不仅那些“得位”、“得中”的算法毫不可靠,就连一开始就给大家讲解的五十颗围棋子的演算方法,可靠性也不算很高。

这倒不是故意使坏。很负责任地说,五十颗围棋子的算法是现存所有《周易》算法当中最靠谱的一种。——这话也可以换一种表达形式:这种算法是所有不靠谱的算法当中最靠谱的一种。

无论如何这都算是一种古法。到底有多古呢?只有宋朝那么古。它是朱熹和得意门生蔡元定一起研究出来的——或者说是半研究、半开发出来的。再说难听一点,至少有一半都是连蒙带猜搞出来的。

即便如此,之所以说它比汉唐年间的易学算法更靠谱,是因为它基本上还算是严守《周易》文本,能理解的地方就沿用,不能理解的地方才创新,全不像京房那些人,虽然还顶着《周易》的光环,但事实上已经完全抛开《周易》另立门户了。

朱熹和蔡元定确实是循着文献来做研究的。这就要简单说一说《周易》的版本问题。

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基本上都属于“周易经传合编”,是把《易经》和《易传》打散之后再编辑在一起的。原始面貌的《易经》基本上只有卦辞和爻辞,也就是说,它就是一部算卦索引手册,你算出了哪一卦、哪一爻,就翻翻这本手册找到相应的卦爻辞,看看卦爻辞说的是吉是凶。这时候的《易经》还只是《易》或者《周易》,没有被尊称为经,更没有蕴含着宇宙密码、人生真理和治国安邦之道,真的就只是一个占卜手册而已,秦始皇焚书的时候都懒得烧它。

等这样一个朴朴素素的占卜手册落到儒家学者手里,忽然就被升华了。当然,这块浑金璞玉也确实有着可以被升华的潜质,它确实道出了一些“周而复始”、“从量变到质变”之类的万物演变的基本规律。学者们写论文论述《易》的哲学,又把它和上古圣王的治国之道拉上了关系。有十篇论文被汇集起来,合称“十翼”,表明它们是《周易》的十只翅膀——当然也有更接地气的名字,叫做《易传》,传说出自孔子亲笔。

于是《易经》有了广义和狭义两重涵义:狭义上仅指最原始的卦爻辞的部分,以和《易传》相区别,广义上是指狭义的《易经》加上《易传》。狭义的《易经》从没讲过卦爻怎么演算,而《易传》里有一篇《系辞上》,言简意赅地讲到了算卦的手法,原文如下: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如果有人看不懂的话,完全不必气馁,因为对于一套算法来说,它实在过于言简意赅了。即便是朱熹这样的大儒,也只能理解到算法的一个轮廓,只有连蒙带猜才能把它补全。而且遗憾的是,最贴近《周易》时代的算法记载,所有文献当中仅此一例,这就是我们唯一的参考资料了。

参照这段话,大致上可以看得出来:把“三变”重复六轮,可以算出完整一卦,到此为止基本算是可靠的古法,但怎样求出变卦,怎样预测吉凶,那就是朱熹、蔡元定连蒙带猜的领域了。


文章来源:369算命网 https://www.kuai369.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