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符咒的形式

作者:五行命理馆   发布时间:2017-4-1[7:46:2]   文章分类:算命大师

在漫長的社會文化變遷過程中,道教符咒的形式與內容已基本融會到基層民眾的日常生活結構之中,發揮了參與民間文化整合的功效。如果說民間的鎮宅符咒、太歲符咒更多地保存著正統道教的因數,尚未從形式上將風水知識資源轉化成通俗的日常生活經驗的話,那麼至今在贛南、粵東、閩西及閩西南等客家地區使用得較為普遍的楊公符咒,應屬江西形法派風水術與道教符籙信仰相互交匯的產物。當堪輿形法學派的領軍人物、客家人楊筠松衍成畫符或安符儀式中“聖化”的對象之後,風水已儼然成為一種世俗化、區域化的民間宗教形態,從而實現對行為主體人格意識和活動模式的典型塑造。

客家地區流行的楊公符形成於何時,已不可考。這些楊公符咒可稱是客家民系在事生事死活動中較有特色的文化符號之一。它可能是明清的,甚至更早的文化保留。當然,我們不能因此獨斷說,楊公符咒便是傳統客家地區獨有的“文化專利”。從發生學角度看,由於楊筠松(此外還有曾文辿、廖禹等)等被認定是贛南客家人,且目前客家民系比其他民系更廣泛使用楊公符咒,客家人自然可以合理地想像楊公符是其先民先創造的。其實與客家地區交界的如廣府人、閩南人、龍岩人亦間有用之。據陳支平教授研究,宋元以來,客家民系的形成及其源流有四種類型,即客家人與非客家人南遷時同祖而分支,由非客家人分支而成為客家人,由客家人分支而成為非客家人,客家人與非客家人的反覆交錯遷移。以福建為例,隨著客家民系與非客家民系在經濟、文化上的密切的交匯,不同區域的許多宗教信仰與民間習俗也互相影響。在缺乏確鑿的史料來佐證的情況下,有關楊公符起源于傳統的客家地區的說法,更多代表的是種文化的認同,而不能貿然推斷就是歷史的真實。



文章来源:369算命网 https://www.kuai369.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