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是怎么推算出来的(解析风水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作者:大道至简   发布时间:2022-11-25 14:35:59   文章分类:风水布局

风水是人类对生前居住之所和死后下葬之地的地理环境的通俗说法,是人类改善居住环境状况,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从而达到人的工作、生活上的理想境界的学说,它是易学文化与人类生存环境结合的完美体现,是人类对自然界良好生存环境及富、贵、寿、喜等的本能追求,是天、地、人合一进而揭示茫茫字宙奥秘愿想的途径,堪與则是对风水学术发展的总结和概括,也可以说是风水学的别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从事城市、房屋、园林、道路乃至桥梁、陵墓的规划、设计和建造的指导思想。堪與学是综合我国历代科学、哲学、民俗等方面智慧和经验的一种理论体系,曾经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堪與”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前期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一书中,在第三卷《天文训》中说“堪與徐行,雄以音知雌”。对“堪與”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堪,天道,舆,地道”。这或许是对堪與一词最早的解释。
我国的风水学起源很早,距今6000年前的韶部文化墓葬中有一幅围着尸骨用蚌壳堆砌而成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天文图形,这说明史前人类墓葬文化已融入了天文学的成分。又如距今4000多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建筑群遗址就选择在背坡面水、河流池塘较多的地区。这些都有力地证明,地球上的人类从一开始便懂得选择适合的生存环境来居住和生活。这些原始人类随着生存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不断积累经验,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时,就孕育出赖以生存的居住风水知识。但风水真正作为一门学术出现,还是《易经》出现之后。《易经》的出现以及人们对河洛、八卦、五行、阴阳等概念的认知,使风水学的形成成为可能。三国时的管辂尝试用阴阳学说来解释宇宙的组成。风水名著《管氏地理指蒙》中有这样一段话:“混沌开辟,江山延袤。融结阴阳,磅礴宇宙。冈骨既成,源脉已透。以钟形势,以通气候。”这与《易经》中所说的“二气感应以相与,天地感而万物生”有异曲同工之妙。历代学者正是在这种对宇宙的奥秘的探索中,以古典的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使风水学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将其运用于实际当中,作为对人居环境的选择改造和指导,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过程中,风水学同时与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历法、民俗等诸多学说和文化相融合,汲取众家智慧,从而逐渐形成一套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晋代风水大师郭璞在其《葬书》中说“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则为生气”,“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郭璞首次明确指出风水的作用在于安居,选择“生气”旺盛的“藏风聚气”之地,后人因此称郭璞为风水鼻祖。其实所谓风水学,就是如何能寻找到“藏风聚气”的地方的学问,如何才能找到“藏风聚气”的地方呢?
符合“藏风聚气”的要求应该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也就是背面要有靠山,前面远处有低伏的小山,左右两侧有砂山环抱,明堂要宽敞,并且要有曲水环抱。这是最理想的环境模式,也是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在实际应用的时候只要后面的地势或建筑比前面的高,左边的地势或建筑比右方的高,并且明堂开阔,那么就具备了“藏风聚气”的条件,就可以说基本选到了理想的住宅环境。
可以说,风水学就是伴随着人们如何寻找最理想的住宅地址而诞生的,因此它一直与住宅选址密不可分,风水也称堪與,就是基于这个原因。正是因为人类一直把选址定居作为安居乐业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选址营建的经验日积月累慢慢就变成了一门学问,就是风水学,它必然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而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中国的风水学发展的历史可大致分为七个时期,即先秦、秦汉、魏晋、隋唐、宋代、明清和晩清民初。每段历史都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而有不同程度的传播。先秦:风水思想的萌芽时期风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的狩猎时期,但当时严格意义上的风水术还没有产生,只是出现了与风水术相关的相地知识,为后来风水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人们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知道择地而居。先秦时就有相宅活动,包括相阳宅和相阴宅,先后有盘庚、公刘、周公等人在相地实践中都作出过贡献。但当时看宅没有什么禁忌,还没有发展成一种术数。秦汉:风水术的酝酿时期秦代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地脉观念。讲究风水地脉的习气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很盛行。汉代时,风水理论开始逐步成形。当时,阴阳、五行、八卦等理论已经出现,出现了《堪與金匮》和《宫宅地形》这些风水学的奠基之作,形成了先哲对宇宙的总体认识构架。这些理论对风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奠定了风水最初的理论基础。魏晋南北朝:风水术的传播时期风水术在魏晋流传很广,产生了像管辂、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管辂是三国时的平原术士,以占墓灵验而闻名天下,现在流传的《管氏地理指蒙》就是其经典之作。晋朝郭璞著《葬书》是风水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本书专论阴宅,而且几乎是所有的后世风水学者必学之书。自晋以来,风水学在我国特别是东南地区开始传播。隋唐五代:风水术的蔓延时期隋朝时,流行ト占葬日与推断葬地吉凶的做法,出现了有名的相地师萧吉,著有《相地要录》、《宅经》、《葬经》、《五行大义》等书,很为后人景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鼎盛时期,各种学术广泛兴起。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葬书》的流行以及罗盘的广泛使用,并出现了张说、浮屠泓、司马头陀、杨筠松、丘延翰、曾文遄等一大批名师。当时以东南地区发展最快,以江西派为代表形成了形势派或峦头派,以福建派为代表形成了理气派,大大丰富了风水学理论体系。五代十国,各代皇帝都信风水,到了后周时期,风水术将民间阴曹地府的信仰纳入系统之内,使得原本属地理学之风水学蒙上迷信之色彩,使人真假难辨。宋代:风水术的盛行时期宋代时期,风水术盛行,出现了许多名师和典著。但是宋代的皇帝对风水的态度差别则很大,有的笃信风水,有的反对风水,有的则持怀疑态度。
宋代的风水大师很多,有吴景鸾、赖文俊、傅伯通、张鬼灵、蔡元定、徐仁旺等。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地理风水师吴景鸾著《飞星断》、《玄机赋》、《玄空秘旨》、《理气心印》。以上文献可以证实,吴景鸾是最早将玄空风水作为一门学术的鼻祖。明清:风水术的泛滥时期明清时期,我国风水学发展到了极点。风水学出现了一个重要支脉——玄空学,当时产生了两位风水学巨匠,一位是明末清初的蒋大鸿,著有《地理辩正》,但唯恐天机不可泄露、辞隐意晦,后人难以通晓。真正将玄空风水传之于世的是清朝的沈竹礽先生,清末民初以后,他的后人及弟子根据他的理论编有《沈氏玄空学》及《宅运新案》,这两本书对世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时期之前很多人主张理法与形法相互对抗,如《山洋指迷》中认为只有峦头派才能解决问题。但明清之后有很多的人开始主张二者合而用之,大大完善了风学水的理论。风水著作较著名的有《阳宅指南》、《相地指迷》、《水龙经》等。
晚清民初:风水术的低迷时期晚清时,由于西方科学的引入,人们开始用西方科学观来审视中国风水学,致使古代风水学受到质疑和批判,风水学发展中的各种弊病及风水理论中的许多不够严谨的地方被暴露出来。这个时期的风水著作如廖平的《地学答》、《地理辩证补正》等都难以形成影响,真正称得上“巨著”的只有沈竹礽的《沈氏玄空学》。

文章来源:369算命网 https://www.kuai369.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