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风水学中蕴藏着的科学认识

作者:易奇命理   发布时间:2022-10-27 09:31:09   文章分类:算命帮助

现实社会中,普遍人们对于“风水”都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认知。其原因就是人们不知道它的操作原理,以及风水中使用的术语,不大为常人所接受。 甚至不少人,给出“迷信”,或者“伪科学”的说法。其实,“迷信”不“迷信”,关键是自己,你如果对任何一件事物,不加以深入的了解,或者不能批判的继承,都可能陷入“迷信”之境。 包括目前人们公认的自然科学,也是一样的。如果你在不该讲科学的地方,老是以科学自居,别人也会厌烦你。 比如,你该讲感情,讲伦理的地方,成天嘴上就挂着科学,就是如初。例如,恋爱中,可能连对象都找不到。这就是另外一种迷信了。 至于“伪科学”一说,更是与风马牛完全不相干的事情。因为,风水学产生的时候,连科学(今人认识和定义的科学),还不知道在哪里? 且不说,今天人们对风水的继承,还有着文化的含义,民间信仰的含义。不能任何事情,都往现代科学上套。 科学不能代替感情、伦理,同样,科学也不能代替文化与信仰。因为,无论人类科学发展到怎样的程度,始终还是存在着科学无法到达的领域。 而人们的生活,生存,乃至生命的全过程,都是全领域覆盖着的。幸福才是人们生活、生存,生命,最重要的原则。 因此,无论人们是选择现代科学,还是古代科学,来改造生命条件,都是比人的自由与权利,只要能够给自己带来真实的幸福就行。 具体说到风水,西方科学史大家李约瑟,就把它划入准科学,显然,作者是依据现今严格的科学定义而下的结论。 也就是说,风水学就科学方法而言,与现代科学还是不能画等号;但其中有着科学的成分,当然,也有不科学的地方。 原因就是,风水学的思维方法,大多还是传统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以直观感性的和实用理性相结合的方法。 其优势,就是这种方法,往往是整体的、系统的、经验的归纳与总结;与现代科学要求的受控实验条件下的可重复性,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比如,风水理论谈建筑空间,从来就是与人的因素和时间因素综合考虑的;甚至心理的暗示,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它的“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互动与联系,就目前科学发展水平也难以做出更为合理的解释,但却不能否认这种联系的客观实在性。 好的是,现在科学界,已经开始注意到交叉科学的研究,如环境医学、医学地理学、医疗气象学等,探讨天文、气象及地质、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如依据科学统计证明,一个人出生时的天文气象等环境条件,对于此人一生的健康状况有很大影响;至于这些环境因素对于住宅及居住者的命运有何作用和如何作用的,现代科学也不能做出明确的解释。 例如,在建筑界和文化界,就有不少人认为风水中有着朴素的科学道理,我们不能因为风水中存在不科学的内容就否定其科学性的一面。 尤其是,国外科学界就更是如此。听说日本的不少大学,就开有研究古代中国风水建筑理论的博士课程。 我的一个朋友,他小孩就在日本留学,攻读的博士学位,就是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建筑。 因为,中国古代的风水学,就其渊源沿革来看,并不是为了巫术、玄学本身,而是人们为了应对自然,正确的安排生活,进行的科学观察与归纳。 比如《尚书》、《瞄经》等就有若干篇章,就记载着,古代先民选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宫宅活动。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发现,古人利用风水,其宗旨,还是为了周密审慎地考察自然环境,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进而达到,顺应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以臻于天时、地利、人和诸吉皆备,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 正是基于这一基本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 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集中而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环境科学与艺术的历史真知,非其他学术可以取代。 这一理论体系,更以其世俗化,深深植根于古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实际上能对传统建筑的选址、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以至于上至京都、皇家宫苑、陵寝;下至山村、民舍、坟莹,都曾统一在风水观念下,一气呵成。 并与传统的营造学、造园学互为表里,相辅为用,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产生了普遍而深刻的影响,形成了迥别于其他各国建筑文化的鲜明特色,取得很高成就。 风水理论及其实践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结下不解之缘,首先在于风水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一、风水学倡导人们科学健康的居住方式; 风水学认为,宇宙中的气能“遇风则散,遇水则界”。气来到地球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会形成的一种气场的自然现象,不仅影响到人们居住的周围环境,也会对人的健康发生影响。 就会出现“吉”、“凶”之兆,那种能阻挡风的环形山,能拦截气的弯形水流,便是好的环境,也是人们常说的“风水宝地”。 因而,古人很看重阴阳宅的“风水”。一般阴宅指坟地,阳宅指住宅。人的住宅无论宽敞豪华或狭小简陋,其凶吉与地理环境休戚相关。 如“烘屋对门,痈疖长存。”这是环境卫生对人体的影响。试想,住宅对着堆满粪便垃圾的场所,处在臭气熏人,擎生蚊蝇的环境中,难免要得皮肤病及其他疾患。 在风水术中还有,“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室要有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流通新鲜,这种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利,不是吉吗? 反之,无阳光照射的室内,湿度过大或过于干燥,势必影响健康,那就是凶了。可见,古代的风水术中看重阳光、空气、水分这人类生存的三大要素还是可取的。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人口密度的增加,林立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在人与建筑、人与绿地、楼与楼、楼与绿地的间距,以及使用的建筑材料等,也有一个“风水”方面的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新建和整修的大楼建筑,在里面的工作人员有30%发生大楼病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建筑材料新产品达数百种之多; 如石料、塑料、合成物、人造纺织品以及新混凝土配方等,用于建筑、室内装修后会释放出氧、氨、甲醛等污染物,加上楼内空气不流通,微生物在卫生间等潮湿环境中繁殖,使空气变得污浊,引发大楼病症。 城市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这里更要重视“风水”这一地理环境因素,创造优美宜人的生活环境,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工农业中去。 建设花园式的城市,注重绿化、生态林业和生态园林,不同植物群落产生的互补,起到净化城市环境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各种植被以它们的质感,色彩和形体的变幻,不仅增添了城市的环境美,而且有益于人们的心身健康。 一句话,就是趋吉避凶,吉的就发扬光大,凶的就加以回避,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更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注重与环境协调和统一。 二、指导人们科学地利用环境; 风水学上,最为人们熟悉的,就是通过微地形对小气候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观察,就发现有利人们安排生活的选址模式。 其中,被喻为“穴”的风水选址,就很说明问题。插穴,大多是三围或四周,山峦环护,地势北高南低,背阴向阳的内敛型盆地或台地;甚至人工经营的地形,也准此模式。 这种“穴”的典型模式,被认为是“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论谓:“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又进一步说明:“内气萌生,言穴暖而生万物;外气成形,言山川融结而成形象也。生气萌于内;形象成于外,实相乘也。” 实际阐明了微地形、小气候、生态和自然景观的依从关系。这种认识,是完全科学的。 比如,我国近几十年来探索在热带种植橡胶树,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发现适宜橡胶树生长的微地形、小气候特征,就正与风水所谓“穴”的典型格局,在性质上完全一致。 而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发现,还是在经历了无数失败与成功的比较,经过分析研究,才认知的。 如果风水理论研究不被摒弃在现代科学研究大门之外,或许,这种探索过程将会大大缩短,今天的科学也会少走弯路、减少不少的经费。 类似的实例,还有“地方病与水土、地形地貌及地质”构成的关系。我国东北、西北、西南部分地区克山病、大骨节病多发,长期未能发现其病因; 最后转而研究地理生态环境,发现虽在同一地区,因地形地貌及水土物理化学性质上有差别,竟会有重病区、轻病区和非病区的明显不同。 而把调查结果同传统风水理论比较,则可发现,如果按照风水关于相土尝水、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各方面选择标准来权衡,其吉利者,恰恰在非病区;而病区,尤其是重病区,居住基地的水土环境条件,也正是风水视为诸多不吉的地方。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风水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及交互感应,因而注重人与自然种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即整体思维特点; 虽然,往往有诸多失之粗略的地方,却不乏天才直觉,很早就能引出堪与当代诸如生物圈或生态学等综合性、系统性科学的理论相契合的真知灼见。 风水在科学上的价值,不仅涉及古代中国,而且惠及整个人类文明进程。具体说来,大体如下: 1、指南针的发展和磁偏角的发现; 已有的研究业已得到清晰揭示,这一伟大的历史贡献,正是中国古代的风水家,在他们体国经野、辨方正位的强大需求下发明完成的。 即在建筑选址规划及经营时,为选择最佳方位,以臻天时地利人和的完善统一,在职业活动中通过不懈地追求和探索而完成的。 事实上,已有的研究成果,正需要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尤其需要对大量载录了指南针发明应用史料的传世风水著述,进行严肃的考证研究。 2、最先发现氧气; 成书于唐代的《平龙论》,是大家公认的一步关于平地龙的堪舆书籍,这部书的作者是马和。其中有一节标题为《霞升气》,大意说到: “空气中有阴阳二气,用火硝、青石等物质,加热后能产生阴气;水中也有阴气,它和阳气紧密结合在一起,很难分解”。 这里说的阴气,原来就是指我们现在说的氧气。发现这部书的德国学者茱莉斯-克拉普罗特在1807年俄国科学院宣读的论文中《第八世纪时中国人的化学知识》认为:中国堪舆家很早就掌握了空气组成的复杂性。 故此,苏联学者涅克拉夫索编著的《普通化学教程》中才说:“在8世纪,中国学者马和的著作中,就已明确指出了空气组成的复杂性,提出了氧气(阴)的方法,并发展出了燃烧的假设,这种假设实质上和近代的非常相似”。 3、最先给风定级; 唐代著名易学家李淳风,也是一个数学家和科学家。是他在其所著的《乙巳占》中,将风划分为八级,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划等级的人。 把风方向,由原来的4个方位,发展到了8个方位,因之有八风之名;并进一步把风向明确定为24个,与风水堪舆的24山紧密配合。 他还根据树木受风影响而带来的变化和损坏程度,创制了八级风力标准,即:“动叶,鸣条,摇枝,堕叶,折小枝,折大枝,折木飞砂石,拔大树和根。” 过了一千多年后,英国人蒲福(1774年—1857年)于1805年才把风力定为12级共13个等 别。 4、发展了风水气象学; 作为一种特别讲究“藏风聚气”,刻意寻求“生气”之地的学问体系,风水中包含有相当丰富的气象学知识,也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例如,认为“春属木,其气青;夏属火,其气赤;秋属金,其气白;冬属水,其气黑”。四季有别,其颜色也异的观点,对于形容四季气象就既生动,而又不失贴切。 又比如认为:“春冬,地气不升;夏时,炎蒸混浊,独秋气清亮”,也具有极强的描述性。 再比如,认为阴阳二宅,应选在“气数旺盛之地,入其乡,则见其禽兽繁衍,草木畅茂,风气和暖,水深土厚,景色清奇”的观点,和现代生态学的原理也是一脉相成的。 当然,这里气,实际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气象概念,它既可以是指水气,雾气,也可以是指光度,色彩;还可以指风云、雨水、其外延大致相当现今的“气象”一词。 尤其是郭璞在《藏经》中关于气的运化流变之说,更可以说是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地下水和风、云、雨之间的,存在着一种封闭的循环关系。 比如,作者说:“藏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乎地中而为生气,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意思就是说:地下水可蒸发为风,风可以升而为云,云可以转化为雨,余落在地上,渗入地中再转化为气(地下水)。 如果我们考虑到《藏经》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我们就不难看出,这种关于水的循环的论述,对于后世气象学的研究,自有一番重大贡献。 风水学对于气象研究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比如,在风水先生长期的相地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研究气象的方法,也不无一定的可取之处。 比如,《藏经翼》中就认为:“寻龙、望势、定穴、宜登一方最高处,先从局部外审察,次向对面注视,次向左右睨视,却再回有情处,细察微茫,必无失也。 凡审穴,贵详贵缓,当俟草枯木落时。昔人先以火燎原,而后登山,甚为有法。雨中可以审其微茫界合,晴天可以察其气象脉理,雪中可以验其所积厚薄,则知阳气所聚”。 这种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自然也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一个道理,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全是唯心主义的那一套。 5、丰富了古代水文学; 在风水理论中,穴前的界水,因为功能有似于城墙,可以保护,守卫阴宅阳宅,故又名“水域”。 “水域”的基本形状有五:水、木、金、火、土。在这五种形态中,金形、水形、土形皆吉,而木形、火形则凶。 这不仅符合美学原理,而且也有着科学原理。现代水文学理论表明,在边滩发育的河床上,如果河岸较易冲刷,或者边滩下移较慢,则边滩下移还没有来的及掩盖原来的被冲刷的河岸时,河岸就可能冲成曲率较大的凸岸,凹岸的形成又加强了环流。 环流一方面掏刷凹岸,另一方面把泥沙带到凸岸边滩,于是,就更加强了凸岸向河轴线方向推移和凹岸向谷坡推移,使河流更加弯曲。 河流主流线靠近河岸时,河岸土层可发生崩塌。由于河床类型的不同,主流线靠岸的位置不同,崩岸的部位也不相同。在弯曲的河床的上半段,主流线靠近凸岸上方,然后流入凹岸顶点;在弯曲河床下半段,主流线靠向凹岸。 在顺直河床上,深糟与边滩往往成犬牙交错的分布。在深糟处,主流线常常是靠近河岸的,成为顺直河床崩岸的部位。 随着深糟的下移,崩岸的部位一般不固定。荡游河床,主流线也随着江心滩的变化在河床中动荡不定,崩塌部位也是不固定的。 分汊河床,江心洲洲头常常处于主流线顶冲的部位,常常是护岸工程的重点守护的地段。 弯曲河床的演变,主要表现在横向变形上,其特点为凹岸不断地后退,凸岸不断地淤长,从而使河曲产生蠕移,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则引起自然裁弯。 以上河床演变规律,在中国古代的风水实践中,很早就发现并加以应用。实际上,风水水法理论,之所以主张界水: “来要之玄,去要屈曲,横要弯抱,逆要遮拦,流要平缓,潴要澄清,抱不欲畏,朝不欲冲,远不欲小,近不欲割,大不欲荡,对不欲斜”; 以及金、水、土三种水域为吉,无非就是要求人们在阴阳宅选择中,必须放在“澄清停蓄”,流速不激的水湾内侧。 这样既可以得到清洁的水源,而且,可以凭借自然之力,是基地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水流冲积泥沙而增大,节省投资,达到扩张土地的目的,进而获得安全居所。 6、风水中的形煞暗藏着科学依据; 大家知道,风水中常常有各种形煞,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大多数的形煞,还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一个简单的道理,风水的两大元素,就是风和水,风也好,水也好,都会流动,而地表上面的流通,无论速度,方向,都会受地表建筑,道路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这种影响,常常是通过建筑、道理、水体、人流的形态来加以作用的。故此,西方有些新近的风水学家认为,这种形态,实际上就是风水的容器。 比如:门窗对开,形成的对流,会造成风速很快,类似罡风,定然会影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身温; 断头路,不仅给人感觉不好,而且,会形成空气回流,新鲜空气进不来,陈旧的出不去,会影响人的健康。 又比如:天斩煞,两幢高楼大厦之间的一条狭窄空隙,就是西方科学家称之为的“管道效应”,它会形成一个通风管道,加强的风速,危害人们健康。 常见的还有,比如“剪刀煞”,实际上就是把风水空间,化成了一个尖锐的“三角形”,尤其是身居定点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风速,风向体验。 其实,只要你仔细去了解,认真的去体会,几乎每种形式的形煞,都有着背后的科学根据。 总之,风水学,其实质乃是古代人们认知的环境科学,处处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虽然有些地方,或许不那么科学,甚至还是谬误; 但只要我们用心仔细考察,就会发现,我们古代先哲的智慧是非凡的,杰出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诋毁的。 作为今天的我们,正确的态度,就是用现代科学精神,去认知它,发现它,改造它,进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幸福,为子孙后代谋取福利。

文章来源:369算命网 https://www.kuai369.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