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命理中地支为何藏天干

作者:非常道   发布时间:2017-8-6[10:22:14]   文章分类:八字算命

易道陵道长,全真龍門正宗大罗天仙狀元丘大真人金蓮幕下二十三代玄裔弟子,为清虚观前任主持的封山弟子服务项目见_→→_→,数十家企业风水顾问,国内婚姻感情财运事业预测专家,祖上为知名风水大师,、道教高功、易学家。被业内誉为当代请符最为灵验的人,易道陵老师在峦头、玄空、八宅风水基础上,运用阴盘遁甲与阴盘大六壬是道家秘传的最高层次预测学,调理风水立竿见影,预测事情细致入微,企业策划点石成金,准确有效才是硬道理;公司命名、个人起名、家居风水、楼盘风水、阴宅风水调整、转运开运策划、企业环境策划、香港国际周易研究会风水专家,中华风水研究院环境设计讲师,国家一级人生策划导师,心理咨询健康精神名师为您服务

如果现在的你正在为自己的婚姻 事业 财运不顺,茫然无措;亦或是运气不佳;来http://www.kuai369.com/?frm=657 为你解答心中疑惑,指点迷津,至少可让你少奋斗十年以上

八字命理中地支为何藏天干

茫茫黑夜,亿万星辰闪耀在深邃的太空,每一颗星都充满了神秘,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宇宙从何而来呢?纪录片《了解宇宙如何运行》揭示了宇宙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现阶段对宇宙最科学的认识。
在宇宙形成之初,没有任何物质,是一种虚无的状态;后来宇宙中出现了一些中性原子,越来越多,形成了原始的中性原子气体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星云,这时的宇宙是一种气的状态;宇宙中的气体越来越多,原子间相互碰撞,气体云开始不稳定,星云内部造成塌陷,恒星开始形成,恒星周围的残留物质也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围绕恒星运转的行星,这个时候的宇宙是形变的过程;当恒星形成,引导周围行星稳定的运转,这个恒星星系便独立运行,星系中各个星体各司其职,有序运转,这时的宇宙有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具有独立功能的个体星系,但这时还没有完全脱离原来气体星云的控制,星系内部还充斥着气体云,所以这时的宇宙是一种混沌状态;当星系内气体云被完全消化吸收之后,个体星系完全形成,并按照一定规律独立运行,进入了稳定期;但恒星也是有寿命的,当恒星发展到极限的时候,寿命终结,第一种情况是质量小的恒星变成暗淡无光的红矮星;第二种情况是质量中等的恒星先变成红巨星,然后把外层抛射出去变成星云,核心部分由光亮的白矮星慢慢冷却变成暗淡无光的黑矮星;第三种情况是质量大的恒星先变成红超巨星,然后发生超新星爆发,其核心发生大塌缩,一种情况演化成中子星,另一种情况,核心会无限塌陷下去,形成黑洞,把周边所有的物质吸收进去,最终又回到虚无的状态。
由此可见,宇宙的运行过程就是从无到有,从气到形,从形到质,又从有到无的演变过程,早在几千年前,这个过程就被我们的祖先准确的描述了出来,列子曰:昔者,圣人因阴阳以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也。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又有《太素脉秘诀》中讲:太极之前,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天地之道,不离乎五太。太者,泰也,太易者,清浊未分也;太初者,阴阳之初也;太始者,气形之始也;太素者,天地之本也;太极者,万物之极也。阴阳互生,物极则返,终而复始。太极者,无极而有极也;自无归有,有必归无,无能生有,有无相生,无有尽时。我们对照现代天文学,太易,宇宙形成之初,没有任何物质;太初,发展到一定时期,充满中性原子气体云;太始,气体云不稳定造成塌缩,星体开始形成;太素,星体基本形成,并趋于稳定状态;太极,星系完全形成,并按一定规律运转。
世间万事万物无一不是按照这个规律进行的,大到宇宙的形成,小到一个物品,一件事,都离不开这个过程。例如制作一个喝水的杯子,从没有做杯子的想法到产生想法,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有了想法就是气在动了,下面就开始着手做,如果简单的制作木质的杯子,就要准备木材,雕刻的过程就是成形的过程,雕刻完成,木材就变成水杯,有了质的变化,可以使用了,使用的过程就是太极的稳定状态;如果制作陶瓷杯就要准备陶土,将陶土经过处理,再成型烧制,陶土变成了喝水杯,就完成了气形质的变化。
在古代,“气”字有三种写法,空气的气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气”字,代表气体;中医讲的“氣”是水谷精微之气,从“米”字,是消化粮食得来的气;道家讲的“炁”,是指人体内的先天元气,或是炼精化气形成的气。这个“炁”字可以理解为“无”字下面四点,“无”就是没有,四点代表四大,就是佛家讲的地、水、风、火,这个“炁”就是四大皆空,是虚无之气。俗话说“心想事成”,“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就说的是想法,想法就是一种意念,我们平时总说“意气用事”,这里的意就是气,气就是意,意念引动的气是道家讲的先天之“炁”。这个“炁”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存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还以制作喝水杯为例,假设没有人想过制作杯子来喝水,没有想法就没有气动产生,就无从谈起后面的制作形成过程了。所以没有气动就没有后面的形和质,这个气动就是推动事物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万事万物发生的最根本点。气无处不在,但静止不动就不会产生变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死气沉沉”。只要有了想法,产生了气动,就会推动后面形和质的出现,当然能否最终实现和想法一致的结果还有别的因素来制约,这就是数和理。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象,有象必有数,有象数必然有理气对应,象数为阳,理气为阴,象与数互为阴阳,理与气互为阴阳,则象为太阳,数为少阳,理为少阴,气为太阴,阴阳四象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还以制作喝水杯为例,有了想法就产生了气动,下面要着手制作就要有理和数来制约,首先要合乎于理,喝水杯是用来盛水,必须是中空的,一个实心的圆球是没办法拿来喝水的;其次要确之有数,杯子不能太大,假如制作一个两米高的水杯,那就是水缸了,无从下手拿来喝水了。有了理数的制约才能成象,象就是气形质的最终表现形式。
所谓在天为气,落地成形,象的形成是由气形质发展而来,发展过程有理数来制约。所以气动是占卜预测的先决条件。所谓不动不占,有了动因,也就是事件的起因,再进行占卜推理预测,才能有的放矢,预测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占卜推理的过程就是研究气的流动过程,研究气在何时成形,何时质变,气又在何时何时转折,何时结束等。理和数是决定气能否成象的制约要素。
气动在占卜预测上还可以用来化解。例如某件不好的事情将要发生,我们在卦中找到气动的方向和节点,提前用风水或道法改变气动方向,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化解的原理就是利用象数理气的相互关系来改变气动方向,或间接的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方位放上合适大小的物象,或直接的调整事物受气的路线,那么相应的“炁”就会随之变化,改变了原来不利的方向,从而达到化解的目的;而道法化解的原理就是道家有一定修为的人直接用精神意念,或者符咒仪式等,直接调动相应的“炁”,改变气动方向,快速而直接的达到化解的目的。由此可见,风水化解效果慢,并且有一定局限性,但是效果持久;道法化解快速直接,效果明显,但道法化解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施法人的修为不够,能力不足以调动相应的“炁”,还有可能会被“炁”所反噬,不但达不到化解的目的,甚至会变得更加凶险,所以更加需要小心谨慎。
讲到道法化解,这里多说一些,仅代表个人的一些观点。道家讲“炁”,讲究的是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最终回到了宇宙原始的虚无状态;佛法讲无,修佛讲戒定慧,需要打坐入定,入定就是让精神直接进入到一念不生一尘不染四大皆空的境界,而最终也是回到宇宙之初的虚无状态。由此可见,修炼的过程和形成的过程恰好相反,修炼的过程各有不同,但追求的结果都一样,脱离气形质的肉身,回归原始的虚无。我们普通人讲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这只不过是通过锻炼身体,或者用医学手段及药物来维持表面的象(物质的肉身),来达到数的变化(寿命的延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效果可想而知。
从无中生有,到气形质全,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用象数理气来研究分析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是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入过程,有象必有数,所以数学是物质世界的根本法则,有象数必然有理气,理气就是整个宇宙时空的根本法则。占卜预测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和法则,就能把事物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占卜预测的准确率也就能得到保证了。
根据现代天文学知识,我们知道星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恒星命名形式。一个星官是一个恒星组合,其中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颗,多到数十颗。天文学上恒星十分稳定,相对位置几千几万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保持不变,那么相应的天文星象之气应该是相对稳定的,对地的影响也是相对稳定的,世上万物在稳定的状态下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改变的。但事实上我们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与此同时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在围绕太阳公转,其位置关系相对于地球来说时时在发生变化。这就形成了因日月五星运行而造成天星之间位置关系的改变,进而改变了天星之气对地球及地上万事万物的影响。
我们知道,地球及其他太阳系行星不断的围绕太阳公转,而整个太阳系则是相对于北极星(即紫微星)位置不变的在银河系中做螺旋运转。当某个时刻,整个太阳系运转到天球中不同的二十八星宿位置时,当前的星宿势必会对太阳系长生一种属于本星宿的独特影响,“宿”者,过宫,驿馆也。顾名思义,是指太阳系路过此处,而不是永久停在此处。而下一个时刻,太阳系运转到了下一个星宿处,这里的星宿又会对太阳系产生特定的影响。这是从大的范畴来理解。而太阳系内部离地球很近的五大行星,尤其质量最大的木星(也叫岁星),因为各自的围绕太阳的公转而产生相对地球位置的不断变化,进而会搅动来自星宿的场力,进而对地球长生一种复杂的综合力场的影响。打个比喻,如果进行数学建模的话,太阳系就是一个常量,二十八星宿就是不同时期的不同的二十八个常量,而太阳系内最活跃的五大行星的运转变化就是这个函数的变量,而二十八星宿的性质可以通过长期的观察进行总结和把握,而五大行星的运转变化又可以通过肉眼观测,并进行数学的定位,以求得它们在不同时间,不同方位对地球影响力的变化规律。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就形成了我国古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结合易学和道家天人合一的理论,就衍生出了历法,星占学,地理学,星命学等等。这些知识上可以推导自然灾害,预知一个民族,国家的气运浮沉,下可以推演个人的命运,人与事的变迁与运筹,也可以用来指导风水术的操作。唐李淳风的《乙巳占》,宋赖布衣的《催官篇》以及当下流行的紫微斗数,七政四余无不运用此类知识。
而关于天干地支的起源,根据《五行大义》中记载,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说的是早在公元前两千六百多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黄帝命大挠氏制作历法,大桡氏观察北斗七星的运行规律,探察天地之气机,采用五行的基本属性(金木水火土),创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为天为日为阳,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为地为月为阴,干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根据历法知识我们知道,月的划分是根据月亮的一次圆缺循环为标准,分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个月,又加以闰月补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以日躔过宫划分十二个月。我国古代把黄道十二宫以地支命名,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即子宫有女、虚、危三宿;丑宫有斗、牛二宿;寅宫有尾、箕二宿;卯宫有氐、房、心三宿;辰宫有角、亢二宿;巳宫有翼、轸二宿;午宫有柳、星、张三宿;未宫有井、鬼二宿;申宫有觜、参二宿;酉宫有胃、昴、毕三宿;戌宫有奎、娄二宿;亥宫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们干支学中地支取象的象意来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干,其意义应该也是来源于此。
干支是在古代天文学发展的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用来表示以岁星(也就是木星)为代表的天球相对于地球位置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并最终被人们用来计算时间。“干”表示的是天球相对于地球位置变化纵向也就是纬度的变化,该变化的轨迹呈椭圆形分布,且运行的周期轨道以及视野相对较窄。“支”表示的是天球相对地球位置横向方面的变化,也就是经度的变化,该变化的轨迹呈圆形分布,且运行的周期轨道以及视野相对宽阔。而“岁星”(木星)在“干”,“支”间的的运行,是不能总是同时处在同一个位置上的,如果它需要处于同一个“甲子”(天球经纬度)位置上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这就形成了60年为一个完整周期的表述方法——“六十甲子”,也称为“一元”。一元分为“三运”,一运为20年。而同样时刻(精确度到30分钟),同一位置上的立春,则需要180年才能回归到同一经纬度上。这就形成了180年为一个完整周期的表述方法。又称为一个“正元”。“正元”又分为上,中,下“三元”。每“一元”各含“三运”。因此,每一个“正元”含有“三元”,共“九运”,每运20年。而同样时刻(精确度到分),同一位置上的立春,则需要540年才能回归到同一经纬度上。这就又形成了540年为一个完整周期的表述方法。历法研究者称其为“大元”。一个“大元”,含上,中,下三个“正元”,九个“元”,二十七个“运”,每“运”20年。
对于一“运”这个小的周期,古人又以一白,二黑,三碧,四绿,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为顺序划分为更小的周期,以统筹到年,月,日,甚至流时。并依次按照“后天八卦”的能量传递路线,进行循环排列,以确定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甚至每一时天星气场的变化,并用以进行推演预测,指导社会生活。这就是三元九运玄空风水术的理论根据之一。
因此,“甲子”表示的是指五大行星排列在地球同一侧,且是排列一线时对地球长生的力场的影响。(当然绝对的一线是不可能的,因为各行星的公转轨道并不在绝对的同一平面上)我们知道水星的公转周期最短,只需要84天。因此“乙丑”则表示的是24小时候,该五大行星产生的新的位移变化后对地球影响力场的综合考量,“丙寅,”“丁卯”以此类推。
以上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下面我们用另一种形式讲解。因为干支是用来计时的,我们可以把黄道十二宫平面想象成钟表的表盘,以地球为表盘中心,十二宫就是表盘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当于七个指针,运行在黄道十二宫这个大表盘之上,形成一个巨大的时钟。其中,太阳就是“年”指针,太阳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年的时间;月亮就是“月”指针,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回到原点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前面讲过二十四节气是跟太阳过宫有直接联系,而和月球运转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造成了历法上月令和节气的时间差,因此我们干支学的月令是根据节气而定,即跟日躔过宫相一致。我们再看两个最慢的指针,即太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行星木星(岁星)和土星(镇星)交会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个运;如果两星要在同一个宫位上(比如子宫)交会的话,则需要经过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宫位的周期,则需要大致180年左右,即一个正元;如果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体化,由夹角30度的一个宫位变为夹角12.8度的一个星宿的宿位,则需要大致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个大元。这个假设与实际天文学计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也更容易把时间和空间结合起来,因为十二宫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间上的十二方位;钟表的表盘代表了宇宙的能量场,即相对静止的天地的气场;日月五星的运行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能量场,日月五星在十二宫的位置分布,就代表了当前时间内各星对各宫的影响力大小,即当前时间空间内天体能量的分布状态,其表达形式就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
细心地读者会发现,上面我们假想的时钟只有年月指针,没有日时指针,这就需要我们把地球自转的因素加以考虑。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即24小时,在地球自转过程中,日月五星对地球同一地点的影响时时在发生着变化,地球上同一地点相对于日月五星运转了一周;地球一天时间内公转角度向前行进约1度,也就是相对于日月五星的空间位置变化为1度,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点的天体能量分布以每天1度的位置而产生变化,即产生了同一地点能量分布逐日逐时变化的结果,这就是日和时的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地支有十二,而天干只有十个,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刚才的钟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说之上,而实际上我们地球和其余五星都是在围绕太阳公转,由于轨道和运转速度的不同,造成了行星运行之间相对位置的靠近和远离,也就是天文观测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学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传统占星师认为逆行使得行星发挥弱势的影响力。但在中国古代阴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五星相对于地球位置靠近和远离的这两种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为阴和阳,又根据五星影响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
天干与地支相配,多出两个地支无天干相配,形成了旬空,也叫空亡。这是由于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转和公转,搅动了原本相对静止的黄道十二宫的能量场,这就造成了地球周围能量分布的不均匀,这就相当于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块下游,石块背后的地方形成的漩涡,这个漩涡的位置就是空亡。随着时间推移,日月五星位置发生了改变,漩涡的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原来的漩涡消失,相邻的地方变成了漩涡,周而复始,循环一周,从而产生六十甲子的往复循环。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天之气下注到地上,中间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地球是运动的,这就造成了天地之气的不同步,而且上面的钟表模型是平面状态,并不是立体空间的,如何将天地之气这种立体空间的分布状态进行定位呢?这就要用到前面的河洛知识,河图中讲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种天生地成的关系就是天地之气相对应的关系,用干支表示就是天干的五合关系;由于天之气下注过程中有衰减,所以用地支表示就是五行之气的生旺墓,即地支的三合关系。由此可知,五合关系代表的是空间上的能量分布,三合关系代表的是时间上的能量分布,天地之气交融所遵循的规律就是三五合关系,即“三五之道”。
我们小时候都玩过魔方,可以用一个魔方模型来来解释上面抽象的“三五之道”。魔方横竖分三层,共有六个面,每个面九个格,其中,每个面的中间的格是固定的,是我们转动魔方调整颜色的标志;共有八个角,每个角有三个面共三种颜色,这也是我们调整魔方颜色的依据。我们可以把魔方的三层看做天地人三才,六个面分开来看,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个面,上下两面分别代表天和地,前后左右四个面代表四维,即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中,上层魔方的中间位置为天门,为戊土,四个角代表四孟,即寅申巳亥;下层魔方中间的位置为地户,为己土,四个角代表四季,即辰戌丑未;中层魔方的四个面的中间位置分别代表四仲,即子午卯酉;这时我们魔方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代表了寅午戌、申子辰、亥卯未、巳酉丑,然后我们按照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法则来模拟天地之间的转动,即逆时针平行转动魔方的上层(天)到120度角,顺时针平行转动魔方的下层(地)到120度角,魔方中层(人)保持固定不变,然后自上而下俯瞰魔方,把各个地支在同一平面标示出来,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地支分布图。这样就可以解释地支藏干的基本原理了,即上下层带有三种颜色的共八个角分别代表寅申巳亥辰戌丑未中个藏有三个天干,中间子午卯酉只藏有一个天干,共藏二十八干,与二十八星宿相应(实际上地支亥中藏有壬甲两个天干,地支午中藏有丁己两个天干,这和天门地户的位置以及先后天乾卦的位置有着紧密关系,其中另有深意,不再详述)。魔方模型也可以解释地支三合的生旺墓关系,即四孟为天之气,万事万物的生发之气,为生气;四仲为天之气下降,为世间万事万物所用,为旺气;四季为气之所终,暂时蛰伏地下,待时而动,为墓气。


通过上面的魔方模型我们把天地交融之气立体化了,然后再把十个天干依次加入到这个魔方模型,根据五合关系找到地支间能量相互转化的时间和空间,即三合平面之间能量转化规律。例如,乙亥合庚辰,亥为天之生气,辰为地之暮气,这样天地之气就通过乙庚相合直接发生了作用,至于何时作用,如何转换,结果如何,就要再进行具体分析了。

综上所述,古人所创的天干地支及其所生成的六十甲子,不仅仅是时间的代表,而是代表了一个时空的能量的分布状态及其规律。一个干支组合就代表了一个时间内空间的能量状态,六十甲子的循环往复就是这种能量分布状态及变化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十二地支代表空间方位的能量分布,十天干的作用就是时间的指针,指针走到什么地方,就带动那个地方的能量产生相应的事件。所以,干支是一种全方位的对宇宙时空的解读,熟练掌握其中的规律,便能随时随地占卜预测未来。


文章来源:369算命网 https://www.kuai369.com

相关文章: 上一篇   下一篇